食品安全須防患未然 康師傅努力作“上醫”
發佈時間: 2015-12-02 16:20:34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沈曄
《黃帝內經》中指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在食品安全方面,康師傅努力作“上醫”。
2015年10月1日起,號稱史上最嚴格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新法較2009年實施的版本增加了50條,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監管責任、處罰力度等多個方面做出了實質性修改。新法第三條把“預防為主”放在食品安全工作的首位。因為,在食品安全工作上,“防患于未然”比“事後補救”更重要。
《黃帝內經》中指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在食品安全方面,康師傅努力作“上醫”。
讓科普跑得比謠言快
日前,我國制定並公佈了636項新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今年年底前將整合1000項國家標準,屆時新國標將覆蓋所有的食品類別,食品安全監管將不再有盲區和死角。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中心總監羅之綱博士介紹説,從2008年至今,歷時七年,康師傅一直積極致力於推動國家食品安全新標準,新國標的公佈是個好消息。目前的GB17400衛生標準和LST3211行業標準相對滯後,新標準下,政府監管更科學、更到位,實現精準式監管。
立法更科學,執法更嚴格,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但是,公眾和食品生産企業還面臨著潛在的“守法難題”。公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錯誤認知,再加上惡意謠言的時隱時現,消費者和食品企業常常“很受傷”。
作為食品安全領域的專家,羅博士認為,公眾有對食品安全的認知需求,食品企業應該從正面的角度,讓消費者懂得的更多,了解的更清楚。造謠很簡單,但辟謠往往很困難。辟謠不足以解決謠言的問題。
在新媒體時代,謠言往往以病毒式傳播。羅博士説:“以往的‘説教式’科普已經行不通了。必須用大眾聽得懂的語言,打動消費者,增進公眾的安全認知。要讓科普跑得比謠言快,讓科普深入人心。”
科普也要借助新媒體
食品安全的謠言主要有兩種形態。一方面,有些謠言是因為公眾的誤解和食品知識的匱乏,一些似是而非的説法往往披上養生的外衣廣為傳播,公眾常常信以為真;另一方面,有些謠言則出於不正當競爭,屬於惡意中傷,這種謠言一旦搭上新媒體的快車,危害是非常深刻的。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李宜霖認為,食品安全科普也應借助新媒體手段,讓枯燥的科學資訊變得更好玩、更新鮮、更通俗易懂。
今年以來,康師傅在全國40多所高校舉行校園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公益大賽,請專家進校園巡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康師傅不斷嘗試新的科普手段,邀請當紅明星與網路大咖打造創意廣告視頻。10月份以來,康師傅聯合王寶強推出了的《康師傅寶寶英語教室》系列微電影,累計點擊量過億,寓教于樂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受到網友廣泛好評。
網友反饋
網友“南宮異念Sibyl”留言説:“好喜歡這樣的感覺啊,讓孩子有了更深刻的教育,不錯的節目。”網友“未命名deshui”説:“期待康師傅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網友“男人愛小氣xiatian”説:“支援王寶強,太有意思了,喜歡老壇酸菜面。”
食品安全隊伍建設走在業內前列
新《食品安全法》明確要求,食品生産企業必須“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康師傅在企業食品安全建制方面一直走在業內前列。早在2008年,康師傅已經設置了專職的食品安全部門。李宜霖説:“我們之所以在食品安全上有信心,正是因為康師傅在食品安全機制和組織隊伍建設上走得早,走得穩。”
憑藉國際一流的設備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康師傅努力追求食品安全零風險。康師傅斥資5億元在上海成立了聯合創新研發中心,建立起3000人食品安全與品質管控團隊,全部工廠都已陸續取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各種原料如生産用油及最終産品每年受檢350萬次,除此之外, 食安中心更具備對1500多項風險危害物的檢測能力, 可針對各種潛在食安風險主動監測, 以確保産品安全可控。
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産企業不可觸碰的底線。一家食品企業出了問題,整個行業都會遭殃。在食品行業,企業個體與行業整體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羅博士説:“食品安全不存在商業競爭,沒有人希望同行的食品安全不好,一家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會波及整個行業。”因此康師傅也會利用自身先進的檢驗檢測設備和經驗,主動協助行業做好食安風險的評估和預警,做到食品安全“防患于未然”。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