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節水使民樂

發佈時間: 2015-10-29 13:43:53   |  來源: 聯盟中國   |   作者:黃峰   |  責任編輯: 君君

 

安居樂業是每一位老百姓的夢想!10月27日,記者來到了甘肅省張掖市一個叫民樂縣的地方,看看這裡的百姓們是如何安居樂業的。

車子在田野中飛馳,一汪汪渠水碧波盪漾,一條條防滲渠係阡陌縱橫,一排排高效節水示範大棚整齊排列……

民樂縣,兩山夾峙,一水中流,南通河湟、北達甘涼,有河西走廊“南大門”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南路便由此入西域。

據民樂縣水務局局長張文學介紹,如今的民樂縣是一個以糧油生産為主的灌溉農業縣,開渠引水發展灌溉農業已有2000多年曆史。轄區內的洪水河灌區是我國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由於民樂縣境內氣溫變化大、降水少、蒸發強、氣候乾旱、多風沙的特性,具有春寒、夏旱、秋豐、冬枯的用水特點,節水工作任重道遠。

來到洪水河灌區,淙淙流淌的渠水,給這片土地增加了不少靈氣。

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地一村民正沿著自家土地旁的灌溉農渠查看行水情況,估摸著水快淌到他的地頭了,便拔起田間豁口的閘板。沒過一會兒,沿著鬥渠而來的清涼渠水便涌過豁口流進地裏,和肥沃的黑土地來了個親密接觸。

節水使民樂

張文學説:“現在,我們當地農民正在引水秋泡,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作業。秋季作物收割、土地平整後,用水漫灌進行浸泡,能使土地更加肥沃。”

記者不禁發問,這大水漫灌能節省水嗎?

“當然了!”張文學自信滿滿地説,“我們不但加強了渠道的改造,確保每一戶農民都能用上水,而且渠道的防滲工藝也是最好的。同時,每個農戶都有一本水權證,明明白白標明每戶每年可使用多少水。農民分配到水權後,便可按照水權證標明的水量去水務部門購買水票。水票作為水權的載體,在農民用水時,要先交水票後澆水,水過賬清,公開透明。對用不完的水票,可通過水市場出賣,這就是水權交易。”

據了解,民樂縣通過採取修渠、築壩、整地等綜合工程措施,渠係水利用率達到59.2%,灌溉水利用率達到50.3%。水權交易使每個農民都有了一本水資源賬,督促大家去思考如何立足擁有的水資源量,做好發展文章。另外,農村用水開始公開透明,水務糾紛大大減少。

據史料記載,這片土地“西漢始置氐池縣。北魏廢縣。北周置金山縣,尋廢入刪丹縣。民國二年(1913年)置東樂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易名為民樂縣”,也許是取“人民安居樂業”之意吧。事實證明,節水已經産生了綜合效益,種植結構調整以後用水量減少,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收入,使人民真正地既安居又樂業。

文/記者 黃峰 圖/朱鵬 溫紅建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