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天境祁連

發佈時間: 2015-10-29 11:49:12   |  來源: 聯盟中國   |   作者:郭旭帆   |  責任編輯: 君君

 

天境祁連

祁連山:絲綢之路的幕後功臣

如果説,絲綢之路是歐亞大陸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而祁連山前的河西走廊便是絲綢之路中最重要的一段。

長久以來,人們知道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也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絲綢之路耳熟能詳。但是,巍巍祁連山對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有何貢獻,人們卻並不了解。

黃河流進蘭州,忽然掉頭北上,直插茫茫大漠。北上的黃河,形成了一個地理概念——人們將黃河以西的大片區域稱之為河西。

而連綿不絕的祁連山留住了來自太平洋氤氳的季風,成為伸進沙漠的一片濕島。河西一帶本應浩瀚的沙海才得以攀附著它的北麓,形成一個個綠洲。片片綠洲連綴,形成了一片狹長地帶,這便是河西走廊。

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連起柴達木盆地的荒漠,荒沙也許會漸漸逼近蘭州。沒有祁連山融融的冰川水,就沒有滋養河西走廊的河流,也就沒有那裏的良田萬頃、稻穀飄香。

正是祁連山養育了河西走廊的富饒,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曙光。

峨堡:絲綢南路的興衰見證

相傳,漢宣帝時,趙充國安羌定邊,在河湟屯田,曾打通西平郡(今西寧)至河西走廊的通道,成為以後的“絲綢南路”。

東晉年間,在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一帶,出現了群雄割據的局面,戰事頻繁,交通受阻,東西往來的商隊、使節全部改由青海通過,使這條南道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行人商隊絡繹不絕,絲綢南路駝鈴叮噹。作為青海境內的首站,峨堡這個祁連山腳不太起眼的草原小鎮,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樞紐。

盛唐時期,一批批的商賈、使節、僧侶、遊人沿絲路長途跋涉到這裡進行休整,峨堡成為絲綢之路上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 北宋年間,河西走廊被西夏佔據,道路再次受阻,青海政權實行惠商政策,經峨堡的絲綢之路繼續保持著繁榮。

自明代始,海路漸開。雖然陸行的絲路未廢,但作用已大不如以前,這條古道也變得時通時塞,時興時廢,整個青海地區的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日益蕭條,峨堡也由盛轉衰。雖然到了清朝末年,峨堡的民間貿易曾一度興起,但其充當對外通商“口岸”的歷史也已成為明日黃花。這條古道漸漸變得人跡稀少。

如今,昔日的古道已成為連接青海、甘肅、新疆的國道,依山而建的古城仍清晰可辨。穿過坍塌墜毀的城門,仿佛穿越了歷史的塵煙,殘破的滿月與那散落的漢磚,使人清晰地看到了古城的繁榮、悲壯、沉穩和脆弱。

文/記者 郭旭帆 圖/溫紅建 朱鵬 葉向東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