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礦老闆到“葡萄大王”的綠色轉身
發佈時間: 2015-10-23 10:36:20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君君
寧夏天得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寧夏天得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鋒回答記者提問
寧夏天得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寧夏天得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鋒向記者們介紹節水情況
為記者講解灌溉技術
園區
10月20日,記者在寧夏紅寺堡區新莊集鄉楊柳村西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新莊集灌域見到張建鋒時,怎麼也難將他與煤老闆、寧夏天得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寧夏天得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身份聯繫起來。眼前這位衣著樸素、身材略瘦、性格內斂的老人,一度讓人誤認為他就是當地的一位村民。
張建鋒來自陜北。談到從開採煤礦到種植葡萄的行業轉變,他説,一是因為採煤業的經濟收益較大下滑,二是看中了寧夏土地流轉的機遇,“而且葡萄種植業不像採煤,它沒有一點兒污染。”
2012年來到楊柳村後,張建鋒通過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一次接手流轉土地2600畝,目前已達5000余畝,土地流轉期限為18年,這也是葡萄樹的一個更新週期。新莊集鄉副鄉長段立栓説:“天得葡萄種植有限公司是我鄉目前規模最大的葡萄種植企業,他們的管理也是最規範的。”
段立栓所説的規範,除註冊成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業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天得公司在葡萄種植管理過程中所注入的高技術含量——篩選引進抗旱優良葡萄品種,實行機械埋藤和滴灌技術,示範推廣葡萄樹“廠”字塑型,開展精準灌溉與水肥一體化……張建鋒説:“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種最好的葡萄,釀最好的葡萄酒。”
滴灌是天得葡萄種植有限公司的主要灌溉模式。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排排葡萄架下部都橫向排列著四根黑色的細管,段立栓介紹説,其中有一根負責水肥一體化,其他的都是滴灌管子。“原來的時候,每畝地一年需用水366.5立方米,節水後降至240立方米。5000畝地一年就可節水60多萬立方米。節余出來的水通過水權轉換供應工業建設,轉換後水價由每立方米一毛三分五漲到八毛三分八,僅此一項的收入便是40余萬元,其中一部分返還公司,用於電力、人工和設施維護等,也進一步促進了葡萄種植業的發展。”
與群眾通常採用的直立龍幹架型不同,張建鋒的天得公司採用葡萄樹“廠”字架型,由下而上分為通風、挂果、營養三個區。其中,通風區由根部向上高約0.50米,除主幹外不留一枚枝葉;營養區則枝葉茂盛,但也只是薄薄的一層,為挂果區提供養分。“除中間的挂果區外,其他部位即使結了果子也要摘掉,目的是為釀酒提供品質最好的葡萄。我們的葡萄摘下來不用洗可以直接吃,所做的葡萄酒也可以隨便化驗,絕對保證綠色、環保、無污染。”説起自己的産品,一直少言寡語的張建鋒這才打開了話匣。
天得葡萄酒莊也于2014年開始運作,規劃為6000罐、每罐容量250噸,今年已生産葡萄酒1000噸,預計明年將達到1500噸。截至目前,張建鋒投入葡萄種植基地和葡萄酒莊的資金已達1億元。
根據《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總體發展規劃》,寧夏將 “打造世界第一葡萄生態長廊”,建設多條專項規劃帶,其中包括建設紅寺堡葡萄酒文化城和紅寺堡區産業集群。記者又想起銀川飛機場附近高速公路旁的巨幅廣告--美國《紐約時報》建議:去中國寧夏看看葡萄酒莊園!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葡萄種植加工業現已成為寧夏一項重要的産業。
張建鋒的葡萄種植基地和葡萄酒莊園在寧夏還算不上最大規模,但他以敏銳的目光抓住了賀蘭山東麓葡萄産業的發展機遇,實現了由煤礦老闆到“葡萄大王”的綠色轉身。企業發展離不開政策、資金、技術、管理等諸多方面的支撐,但通過採訪,記者深感天得公司在建設、運作過程中始終貫穿的節水、環保意識,方是其融入寧夏這片土地、實現葡萄事業的通關密碼。
文/本站記者 秦素娟 圖/溫紅建 朱鵬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