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全國人大常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中國當前經濟問題和宏觀調控談

發佈時間: 2015-09-14 17:09:17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君君

 

全國人大常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中國當前經濟問題和宏觀調控談

賀鏗: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這次論壇,並且讓我們就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和宏觀調控談一點個人的意見。關於這個問題,實在是有點不大好談,對於近一兩年中國的經濟,應該説我是一個相對謹慎的、樂觀的人。可是近幾個月,我感覺到我的謹慎和樂觀可能有一點問題。我正在向一個比較擔心的態度變化,我想談以下幾個觀點。

經濟下滑是從2010下半年開始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已經快五年了,應該説它應該是進入到好轉和上升期。國際上的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當然唱衰我們的比較多。前四五年就有,那是個別的,現在人數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是故意要唱衰我們,有的真是在研究一些問題。所以,對於他們研究的觀點,使用的數字,有許多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那麼,經濟下滑四五年還沒有好轉,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很好的去思考。很可惜,我們對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此我談一談我的觀點,也許未必是正確的,謹作為一家之言,給大家做個參考。

第一、談談我們經濟下滑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改革開放36年來,我們的經濟應該是很長時間都是快速的發展,而且比較健康,但是,現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我們的下滑是慢慢下滑的,2010年下半年開始下滑,2011年就降到9.3%,2012年降到7.8%,到2014年7.4%。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的投資,由於過度的投資破壞了分配結構,就使得我們越來越不足,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我們實行積極財政,到現在已經18年了。這種積極的財政,而且伴隨著寬鬆的貨幣,嚴重的扭曲了GDP分配比例。GDP的分配比例是有它的客觀要求。全世界182個國家和地區,GDP中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資本形成,一部分是最終消費。最終消費率在全世界平均65%,有的高於65%,有的略低一點。我們1997年GDP當中的最終消費率是62.9%,與世界平均數接近,應該説還是較正常的。1998年實行積極財政之後,一直到2010年開始進入下滑的這一年,我們的最終消費率降到45.5%。比世界平均水準低了19.5個百分點。在這樣一種扭曲的分配比例關係之下,經濟怎麼拉得動,為生産而生産,為GDP而GDP。

那麼,最終消費率為什麼降到45.5%。最終消費分稱三個部分,企業消費、政府消費,而主要部分是居民消費。我們的企業消費跟世界的比例差不太遠。十多年中,也沒有多大變化,我們的政府消費比世界一些國家高了一點,高的也不很多,一兩個百分點。十幾年來,也沒有多大的變化,主要降的就是居民的消費。居民的消費為什麼會降的這麼多呢?因為居民的收入增長率低於經濟增長率3到4個百分點,我們在高速增長的那些年當中,經濟增長在11%到12%,我們的居民收入增長7%、8%。低3、4個百分點。這個低就説明瞭,我們創造的財富應該分配給勞動者的沒有分足夠,你沒有足夠,而消費購買力它是以收入為基礎的。收入增長不快,購買力就不強,消費增長就慢。

第二個方面,經濟增長還有一個重要的拉動,就是外需。我們的外貿到今天這個狀況,不僅僅是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我們的貨幣政策過多的升值,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外貿不行、內需不行,你就是想GDP增長快,那怎麼增長快?一開始我們只是説我們的産能過剩是結構性的,只是鋼鐵、水泥這些過剩。現在看來,我們的産能過剩是全面的,由於需求跟不上,只有過剩。所以,這是我們經濟為什麼走向下滑這麼一個原因。分配結構扭曲了,分配結構的另一部分是居民的收入分配也扭曲了,差距越來越大,我們的收入基尼系數在世界上是僅次於幾個像巴西這樣最高的國家,他們比我們略高一點,我們比美國、印度、俄國都高。居民的分配不均衡,差距大,這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定理,越不均勻,增加的收入用於消費的比例就越小。越均衡,增加的收入用於消費的比例就越大。

所以,我們雖然本來居民收入的增長就低,現在低的這一部分它用於消費的比例還小。因此,我們東西賣不動。這是問題的實質,我們得正視這個問題,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太著急,我們許多問題的加重都是引到急處來的。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採取一定的措施也是必要的,凱恩斯擴張很嚴重,當年的8%、9%沒有保住,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應該説對我們的影響是間接的。我們又著急,一直説要“雙防”,防經濟過熱,防通貨膨脹,一下來了個四萬億,急得很。

近幾年,本來我們新的一屆政府不應該急了,但我認為還是急了。我們在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財政投入、貨幣的寬鬆比四萬億更四萬億。所以説,又急出了更多的問題。拿貨幣來講,2007年,九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人行簡直急的跳,説現在是流通性氾濫,要防止嚴重的通貨膨脹,要減少外貿的規模。現在我們的外匯儲備到36000億美元,它現在不説流動性氾濫了,而是流動性不足,也不説嚴重的通貨膨脹了,而是通貨緊縮。

所以,我們的經濟理論對於中國的分析非常的混亂。也沒有一個認真的去討論這個問題的機制。所以,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出現了盲目性,甚至是相反的,使得我們形成的問題解決不了。我們搞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都説好,我也説它好,高速公路都修復了,高速鐵路都修復了,機場高速都建了,多好啊。有人説,我們這些比美國還少了。但是,美國是在什麼經濟水準下,經過多長時間打造的現在這麼一個水準?我們的經濟水準是個什麼樣?超前是不能太超前,這是經濟規律,因為經濟規律投進去,它的回收期很長很長,有的根本不能回收,像北京的地下鐵路,其他許多城市的地下鐵路,那是收回不了的。我們的高速公路,收費這麼高,一公里平均四毛六分錢虧損的。據我所知,我們的高速鐵路沒有一條是盈利的。我們的支線機場,沒有一個是盈利的,都是地方財政補貼。經濟怎麼能這樣幹?古時候有一句話,“一橋修不起,成一個金鑾殿了”,你得慢慢的,不能太著急了,這是我講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脫實向虛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沒有實體經濟和科技的創新,沒有在這個上面下工夫。説的多,實實在在的措施少,做的少。實體經濟沒有很好的去做、去抓。那麼,這個錢就往虛擬的方向跑了。所以,脫實向虛,現在是銀行想通過股市去賺錢,基金公司想去多賺錢,我們的企業也去賺錢,實體經濟不搞,大家都想通過一個平臺去賺錢,賺誰的錢呢?錢從何而來呢?所以,脫實向虛的情況很嚴重。資訊産品的消費、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房地産、股市等等這些東西它是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企業家去管的。這個手機不能天天換吧,資訊産品,人家需要換商家生産出來的,他自己就賣出去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一個工具,它能夠解決生産四個環節當中兩個環節的問題,就是交換流通,提高效率。生産還是要靠科技,這是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科技水準上不去,好的産品製造不出來,也提不高生産力水準。

所以説,不抓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空心化”的情況不解決,經濟是很難好轉的。美國的教訓,人家美國人懂得,美國要重新抓實體經濟。奧巴馬前幾年一個企業家回到美國去生産,他在白宮接見他,因為你回來,我實體經濟回來了,我就是要加強實體經濟。因此,我們要想一想怎麼辦?

最後,談談我的政策建議。第一、實行穩定的財政政策和靈活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不可以一味的擴張下去,貨幣政策也不能老是放水,要相對穩定,也要靈活。穩定的財政政策,靈活的貨幣政策,這是美國上個世紀治理它的經濟滯脹的一條根本經驗。美國由於實行“凱恩斯主義”政策,從60年代到70年代,前後13年的經濟滯脹,裏根首先把凱恩斯主義的顧問班子辭掉,吸收供給學派,和貨幣主義者作為顧問,轉換思路。然後實行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相對積極的貨幣政策,這才出現了克林頓八年的輝煌,克林頓八年是裏根前面做的工作,他這個時候出現了好的經濟,這是戰後美國最好的經濟情況。所以,要在這個方面進行調控,要認真的整頓我們的金融秩序。

第二、適度的壓縮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認真的消除房地産泡沫。我為什麼提適度呢?我認為經濟發展得慢慢的,不能著急,得慢慢的控制,讓資本形成的這一部分慢慢的減少,最終消費的那部分慢慢的上升,最後達到一個合理的比例關係,一味的擴大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建設規模,這是不行的。房地産泡沫是明顯的,現在也不需要爭論了。我們現在不是要繼續刺激房地産上升,而是要慢慢的把這些泡沫擠出來,讓它回到健康發展的道路上去,不能太著急了。

第三、要減少生産型國有企業的比例,創建、扶植技術研髮型的國有企業。全世界的國有企業效率都不高,中國也不可能特殊。所以,生産性的國有企業要慢慢的把比例降下來,科技研究型的國有企業要創建,要扶植。對於這樣的國有企業,我們並不需要賺多少錢,而是要讓他們把新的生産方法,新的技術創造出來。

現在大家都沾沾自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什麼好喜的?當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過德國的時候,它是什麼情況?最明顯的,第一它的每人平均GDP跟美國是相當的,我們的每人平均GDP排在182個國家和地區的第82位,它的每人平均收入超過美國的每人平均收入,我們現在的每人平均收入才在86位。日本的産品出口的、自己消費的基本上都是日本的産品,我們出口的産品,我們身為汽車生産大國,有哪一台好的汽車是中國自己的汽車?我們冰箱的水準能比上日本的水準嗎?我們的手機在進步,華為還是不錯的,但也趕不上其他國家。

創新不行,科技不行,這個國家的經濟是沒有保證的,真正的生産力水準是上不去的。因此,我主張,把那個減下來的錢支援創新型的國有企業,讓他們做研究,研究出來就成功了。

第四、繼續加強結構性減稅,建立財政性創業基金。結構性減稅這也是美國治理滯脹的一個重要經驗。不減稅,供給學派的基本理論又是供給創造需求,你不把企業扶植好,發展起來,這個經濟好不了,就業也好不了。所以,要實行結構性減稅,讓多數的企業能夠活得下去。還要建立財政性的創業基金,扶植萬眾創業。崇信為了擴大就業扶植,促進小企業的發展,他拿出幾個億的財政,哪一個人辦企業,小企業,只要有三個人,就給你三萬的支援資金,三到五年不收稅。這個很有氣魄,這個事情已經三四年前了,當時我聽了很振奮,很感動,覺得很不錯。不僅崇信要這麼做,全國大多數地方都這麼做,才能重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第五、加快財政稅,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力度,逐步的縮小居民收入的差距。縮小居民收入的差距靠什麼?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稅收調節,一個是最低工資標準,所以要加強財産稅,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縮小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真正形成比較多,比較應試的中産階級,這個社會才健康,全面小康也才能真正達到。

最後,加強農業現代化和小城鎮建設,認真發展縣域經濟。在這個問題上,我本人有很多話要説,因為時間的關係,就不一一展開了。我們的城市化,前些年是重視大城市,北京、上海不斷的擴張,廣州、深圳不斷的擴張,許多省會城市都提出要建設國際性大都市,下面的縣域經濟沒有幾個省搞得好的。這怎麼發展?怎麼全面小康?人家的經驗我們要吸收,歐洲工業化那個時候,形成了一個“大倫敦”,馬上出了問題“霧都”,要建設田園化城市,小城市。德國那麼多人口,在19世紀末工業化就達到了,現在的城市化水準是95%,只有5%的農業人口。95%的城市人口,2/3都住在兩千人到十萬人的小城市上。一百多萬到兩百萬的城市只有三個,大於兩百萬的沒有。我們為什麼放棄廣大的農村的城市化問題,一定要讓那些剩餘勞動力,背井離鄉,一到過春節的時候,上億的人去搶一張火車票,怎麼能搞成這樣的情況呢?為什麼不能就地城市化,建立真正的山水城市,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呢?

日本的城市化是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的,前後搞了30年,它的新農村建設就是小城鎮化,就是農業的現代化,農村不加快現代化,我們更多的勞動力轉移不出來,城市化水準提不高。有人説,你要那麼多城市人口乾嘛?這是現代化的標準。現在發達國家哪一個不是90%以上的城市人口,也是工業化的標準。鄧小平提出“2050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中等發達國家,學界一致認為南韓和中國的台灣省在中等發展,這兩個地方的城市發展水準,前些年我沒有注意,這兩年都是85%。我們現在真正的城市化率了不起36%,我們統計局公佈的53%點幾,54%,那不是真實的城市化。因為城市流動人口有兩億六千三百萬,他們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享受不到城市的社會保障,孩子上學阻礙也很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房子。這是什麼城市化?所以説,一定要進行綠化城市的發展,我建議各位放在小城市發展,讓我們廣大的剩餘勞動力,能夠就近就業,在家裏頭就業,這才是真正的城市化,才能解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

最後,祝會議圓滿成功,祝大家身體健康,謝謝各位!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