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池:綠色發展需要建立共同的價值觀
發佈時間: 2015-09-13 10:57:5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石秋池:剛才賀主任也講大家對一件事情的共同認識問題,綠色發展也同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的價值觀。
各位代表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2015綠色發展與創建生態文明新標桿發佈會暨第二屆城市發展與生態平衡高層論壇”,這次論壇是網路媒體搭臺,政府部門以及學界,産業界,理論界等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一次盛會,説明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在全社會得到廣泛的響應,借這個機會,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援水利工作的各位領導、專家、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所謂綠色應該是良好生態系統的代名詞,是人們對所處的環境的安全程度,優美程度,舒適程度的一種通俗描述,或者希望,是人們對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的選擇和努力,之所以提出綠色,我想是因為綠色離我們稍微遠了一點,綠色成為一種希望,或者奢望,但是仍然在給予我們希望。因此,我們在這裡討論這個話題,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一下水利部門在努力為綠色發展和生態平衡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我們對實現這一目標的一點想法。
第一、綠色目標的實現需要防患于未然。也許我們這樣説,一定會有人説,現在是不是説的太晚了,大家可能回答是,或者回答不是。回答是是因為我們出現了很多環境問題、生態問題,當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才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回答不是,是因為只要我們認識到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們還可以預防可能要發生的事情,阻止發生更大的生態災難。
這方面要實施更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經濟社會用水總量確定天花板,對經濟社會的用水方式提出高效節約的要求,對經濟社會的污水排放提出限制納污的要求,我們確定了2020年,2030年經濟社會用水總量不應該超過6800億和7000億的管理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已經分解到各個行政單元。
第二、對水域劃定的功能區,按照功能的要求提出有針對性的稅制目標和管理要求,人類的社會活動不可能不影響自然環境。因此,有重點、有目標、有針對性的保護管理措施十分必要。水功能區正是按照這個原則劃出了保護區,保留區,開發利用區等四類水域區域,體現了可持續開發理念和有效保護的思想。
第三、開展水利生態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城市首先是自然水域污染或者破壞最為嚴重的區域,保護和恢復需要採取綜合性的措施。因此,從城市入手,探索保護和修復的方式,探索發展水域城市和諧的道理,是我們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的重要目標。目前已經有105個這樣的試點城市加入了這個行列。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所確定的目標,讓開發利用水資源有了明確的約束,2014和2015年兩年的考核,經濟社會用水總量增幅速度有所減緩,全社會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明顯增強。第二、許多目標的實現,需要合力,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者幾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綠色需要多部門形成合力,需要社會各界形成合理,因為綠色轉變的是人的追求方向和目標,是人的價值取向,這也是為什麼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所在。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需要共動的價值觀,這是保持綠色,預防生態平衡,環境污染的關鍵所在。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選擇什麼樣的産業,以什麼做代價,保持怎樣的發展速度,對每個政府和管理部門都可以是見仁見智的討論話題。如果沒有建設生態文明這一根本性的共同價值觀,我們或許只考慮趨利不考慮避害,只考慮當代,不考慮未來,只考慮GDP,不考慮生態代價,不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因此,共同的價值裏是實現綠色目標的根本,共同的價值觀,不是一個部門的壟斷管理所能夠解決的問題。價值觀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處理好預防和治理的關係需要協同配合,任何社會活動都或多或少的帶來對自然的影響,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因此停滯不前,而是要在這些活動的起始階段就認識到這些可能的不利影響,錯去所有可能的措施,預防或者見面一些不利影響,這些可能的預防措施,應該是啟動或者開展這些活動的部門的主動行為,或者他們提出的管理要求。把事情做在前面,這就是各行各業和其主管部門在環境管理中應該負的責任或者作用。同樣,這也是一個環境監督管理部門不能代替的,如果這些活動所涉及的部門之間能夠很好的協同配合,效果將更為突出,環境需要大家的保護,對於水資源還需要在流域內,各區域之間相互協調、配合。
處理好處罰和獎懲需要全社會參與,法律總是用在違法者的身上,處罰已經是在不良後果發生之後才産生的。除了法律制裁,結合中國特色,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個“道德場”,需要全社會建立共同的環境價值觀,生態價值觀,譴責或者蔑視破壞生態,唯利為上的行為,這樣的生態氛圍需要培育和鼓勵,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媒體輿論的力量,綠色標桿,更需要樹立道德的標桿,價值觀的標桿。
三、綠色目標的實現需要科學、技術和市場,人類走到今天,從被動服從自然到人定勝天,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都是伴隨著創造和使用工具能力的提高。當我們擁有了今天的共同生態價值觀時,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如何用較少的生態代價創造更多人類所需。
以水為例,因為生産工藝的改變,噸鋼耗水量從幾十噸,到十幾噸,到現在的幾噸,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獎很難達到。灌溉技術也是一樣,灌溉定額因為灌溉技術水準的提高,可以從畝均千方到幾百方,甚至百十方。以城市建設和工業佈局為例,迴圈用水,污水處理再利用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離不開對自然科學,水科學的基本認知。同樣市場也用看不見的手促進人們的節水意識,高效利用的意識,價格和價值的匹配,才能讓更多人為其珍惜而努力,為其稀缺而保護。因此,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融入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的一項工作,這也是我們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建設。生態系統的平衡,建立在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平衡中,建立在規劃建設保護的平衡中,綠色化,新標桿,表現的是一個城市的綠色面貌,反映的是政府決策者,乃至為此付出努力的每個人心中的價值標桿,綠色需要共同的價值觀。
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