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中石油在疆60週年:因油而興,惠民暖人

發佈時間: 2015-08-26 09:03: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何珊   |  責任編輯: 君君

 

中國網8月26日訊 (記者 何珊) 60年前的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1號井噴出了工業油流,標誌著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誕生,從此拉開了共和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帷幕。60年間,克拉瑪依油田累計生産石油3.35億噸,相當於為全國提供了一年半的油料;為國家和地方上繳稅金1915億元,相當於為全國13億人口每人貢獻近150元。

克拉瑪依發現石油60週年也是中國石油公司在疆發展60週年。中國石油深耕新疆,不僅為新疆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也提供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樣本和典範,讓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重任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8月25日,中國石油在烏魯木齊舉行“央企責任·中國石油在新疆 ”新聞發佈會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週年和新疆油田發現60週年。

60年來,中國石油在新疆建成了克拉瑪依、塔裏木、吐哈三大油田、3個煉油化工基地和西部最大的油氣儲備基地、工程技術服務保障基地,以及聯通中亞—俄羅斯的油氣資源戰略通道,形成了包括勘探開發、煉化儲運、油氣銷售、工程技術、金融服務等在內的上下游完整産業鏈,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能源供應和保障基地。

發佈會上,中國石油集團規劃計劃部副總經理李華啟,向媒體介紹,新疆是中國石油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在疆企業12家。2014年在疆企業資産佔到中國石油的五分之一,營業收入佔四分之一,利潤佔五分之一,上繳稅費佔八分之一。

目前中國石油12家在疆企業,包括油氣田企業3家,煉化企業3家,管道、銷售、運輸、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各1家,金融企業2家。

按規劃,中國石油在疆發展將突出油氣主業,紮實推進“新疆大慶”建設,鞏固“四個基地、一個通道、兩個總部”戰略部署,在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中當好主力軍。

首先,三大油田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是油氣産量當量5000萬噸,建成“新疆大慶”。新疆煉化業務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李華啟介紹説,持續完善新疆煉化基地建設,一是大幅提升煉化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二是積極支援地方化工園區建設,促進地方石化産業發展;三是開拓海外化工品市場,支援新疆化工企業“走西口”。

作為新疆“一黑一白”(石油和棉花)兩大支柱産業之一,幾十年來,中國石油作為開發新疆油氣資源的主力,積極參與和支援新疆經濟社會建設,既創造了西部油田的一方輝煌,也造福了地方人民,為地方建設和人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改變。

回望歷史,中國石油在新疆前行的每一步,至始至終堅持企地共建,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政治任務,在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生産生活服務等方面,積極向當地企業開放市場,走出了油區油企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之路,帶動少數民族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改善,同各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石油渠”引出幸福水,“石油路”打通致富路,“抗震房”營造安樂窩,“大暖棚”內羊肥牛壯,成為石油人與駐地各少數民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見證。

因油而興 油地融合

新疆的很多城市都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興。曾經那裏都渺無人煙。

克拉瑪依在維吾爾語裏有著“黑油”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60年前,一口油井,幾棟幹打壘房屋,構成了早期克拉瑪依石油城的雛形。隨著一個個現代化大油氣田的崛起,克拉瑪依市一年一變樣、五年大變樣、十年變大樣。到今天,克拉瑪依已成為安居樂業的宜人城市。

巴州因石油而興。中國石油在塔裏木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只要地方能幹的,一定安排和支援地方幹。凡勘探開發需要的各種物資,只要當地能生産供應的儘量在當地採購;凡新疆內能生産的不到區外採購;南疆地區有的不到北疆地區採購。

塔裏木石油會戰時期,鑽井所需的各類泥漿助劑、固井水泥、建築材料,基本都在當地採購,鑽探機械設備的維修和零配件,也主要依託巴州和阿克蘇地區的機械企業解決。為了幫助這些企業提高技術水準和生産能力,指揮部主動派出技術人員和通過銀行委託貸款形式,提供部分生産準備和流動資金。會戰需要的各項生産生活服務,盡可能依託當地社會基礎設施和力量,不另起爐灶自成體系。指揮部基地的招待所、醫院,鑽井、勘探單位的部分生活服務,也都招標由地方專業部門承包,或租用原有的設施。會戰所需的大量勞務人員(如基本建設隊伍和各種輔助工種人員)也盡可能從當地招考、培訓、錄用。

吐哈油田的開發亦帶動了周邊的發展。吐哈油田主要産油區所在的吐魯番盆地多為沙漠、戈壁、荒灘,素以火洲著稱,水資源極度匱乏。油田先後投資10多億元,節水採油呵護火洲綠地。年節省清水730萬立方米,相當於兩個昆明湖的蓄水量,可多灌溉農田1.6萬畝。

吐哈油田是烏魯木齊主要氣源地之一。每到冬春用氣高峰時期,油田關停自用裝置用氣、限制工業用氣,千方百計省出天然氣保障居民用氣。不算裝置停産帶來的受益流失,僅是工業用氣與民用氣價格差價損失,一天就超過50萬元。

惠民工程 情牽民心

中石油在新疆的諸多惠民工程,更是石油人的驕傲。

在浩瀚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有一條讓人驚嘆的沙漠公路。在流動的沙漠,任何人類刻意留下的印痕,一場沙暴會使之湮滅,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但是卻有一條柏油公路橫臥莽莽沙海之上,像一條黑色綢帶,兩旁是一條長達400余公里的人工綠色走廊。

這是一條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的公路,全長522公里,是世界築路史上的創舉。當地人民説,這是“幸福之路”,直接縮短了南疆城市和田與首府烏魯木齊的交通距離500公里。如今,沙漠公路日通行量5000車次,給南疆各地及石油開發節約了大量運輸成本。

“氣化南疆”工程也是石油服務地方的有力見證。1999年,塔裏木油田公司啟動“氣化南疆”工程,先後投入10多億元,加快盆地中小氣田的開發,建設長輸管線,造福當地百姓。1999年,天然氣率先進入梨城庫爾勒。2004年底,和田河氣田與阿克莫木氣田相繼投産,開始向和田、喀什、克州供氣;2008年,英買力氣田的天然氣進入阿克蘇。為了把和田天然氣引進洛浦,塔裏木油田先後投入7100萬元,鋪設了33公里長的管道,使洛浦縣人民用上了清潔環保的天然氣。如今,洛浦縣天然氣門站外,立著一塊2.5米高的功德碑——“輝煌鑄就戊子年,油企幫扶氣入縣;央企風範民領略,柴氣換代暖人間。”

截至目前,塔裏木油田公司已經向南疆五地州依託條件較好的縣(市)供氣超200億方,惠及南疆42個縣(市)400萬各族群眾。借著這股“福氣”,南疆五地州結束了伐薪燒火的歷史,此前,每年燒掉的林木達幾十萬噸,造成生態環境惡化,風沙浮塵頻發。如今,鍋爐、計程車、公交車和機關用車正在逐步改用天然氣,天然氣發電也成為現實。

塔裏木油田公司澤普石化廠與和田河氣田建設工程、阿克莫木氣田開發建設工程被南疆各族群眾稱為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對南疆三地州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産生了深遠影響。

新疆銷售公司在全疆油氣保供有力。1967年3 月11 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計劃委員會向國家計劃委員會請示解決北油南調問題,自此,新疆銷售公司承擔起保供的重要職責。

公司一千余座加油站分佈于16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點多、線長、面廣,銷售區域和管理難度超過國內其他的公司。天山橫亙、崑崙巍峨,戈壁大漠、雪山草原,狂風沙塵、酷暑極寒造就了新疆銷售人吃苦耐勞,奉獻邊疆的品格。

在新疆農牧業地區,保農業就是保命脈。每到新疆大地春耕收穫之際,作為全疆農用柴油供應主體企業,新疆銷售公司都提早調配車輛,派出上百輛送油罐車,幾千個儲油大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農機戶加油,實現油品不斷檔不脫銷、農民不排隊,無距離服務,保障油品供應。

新疆境內公路無法延伸到的村鎮和建設工地以及加油站網點無法覆蓋的賓館和酒店周圍,活躍著一支中國石油送油車隊,人們稱之為“寶石花油車”。這些“寶石花油車”為當地油品供應,特別是搶險救災時期的油品保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部管道公司守護千里管線。在新疆範圍內油氣管道長度達8860公里,佔中國石油油氣管道的18%。管道途徑地區周邊方圓數百公里是不見盡頭的戈壁、荒漠和沙丘,在駐守“死亡之海”羅布泊邊緣的哈密、鄯善和雅滿蘇壓氣站,在每年有5個月為風沙季節的輪南壓氣站,在全國四大風口之一的中哈原油跨國管道國內第一站阿拉山口原油首站。有一支支“紅衫軍”,正靜靜呵護著從腳下穿越而過的油氣管道。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