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海拔的最低地建設石油精神的高地
——吐哈油田公司履行三大責任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 2015-08-25 13:35:4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沈曄
吐魯番—哈密盆地是世界海拔的最低地,這裡夏季高溫,火焰山沙窩可以煮雞蛋;冬季嚴寒,三塘湖大雪埋汽車;春秋多風沙,曾刮倒過火車和抽油機。60年來,一代代甘於奉獻的石油人紮根戈壁,為油而戰,建設著石油精神的高地,形成了“火焰山一樣熱情的性格、戈壁灘一樣廣闊的胸懷、坎兒井一樣純潔的思想、哈密瓜一樣甜美的追求、胡楊樹一樣不屈的鬥志”的文化品格,在這片熱土上,灑下一路不平凡的足印,鐫刻下一段閃光的歷程,染紅一個如歌的時代,點燃一片沸騰的生活。
這裡,盆地雖小,但戰略位置重要——
這裡,油田雖小,但肩負責任重大——
歷史選擇了吐哈油田,為我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轉移做出了貢獻
吐哈盆地的油氣勘探從1954年開始,經歷了“兩上兩下”的曲折路程,當時只發現了勝金口、七克臺兩個小油田,前人不禁發出了“侏羅係不夠朋友”的感嘆。上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東部油田進入穩産後期,急需開闢新的勘探開發接替區,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呼之欲出——原石油工業部決定三上吐哈!
1989年1月5日,位於台北凹陷的臺參1井在侏羅係喜獲工業油流,被譽為當年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一枝報春花”,吐哈盆地油氣勘探取得歷史性突破。1991年,在中共中央的第一號紅頭文件中,吐哈盆地被列為加強西部石油勘探開發的主要地區之一。2月25日,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指揮部正式成立,拉開了吐哈盆地大規模勘探開發的序幕。他們瞄準台北凹陷侏羅係,主攻鄯善弧形帶,先後發現了鄯善、丘陵、溫米、丘東等6個油氣田,原油産量由1990年的2.9萬噸,快速上升到1997年的300萬噸,平均每年多為國家增産原油100多萬噸,被稱為中國石油工業戰略重點西移的前哨戰。原自治區黨委書記宋漢良説:“吐哈油田承擔了重大的歷史責任,為振興和繁榮新疆經濟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吐哈油田承擔了“新體制、新技術、高水準、高效益”兩新兩高體制“試驗田”的重任。吐哈盆地地質情況非常複雜,世界上最複雜的地質構造在這裡都有充分體現,被地質學家形象地稱為“地質大觀園”。他們進行理論創新,發現並開發了全國第一個侏羅係煤係地層油氣田,掀起了西北地區諸盆地侏羅係油氣勘探開發熱潮。特別是針對“三低”油藏的開發,從全國範圍內廣泛引進、整合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推動勘探開發持續取得突破,“吐哈氣舉”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建成了中國石油唯一的氣舉研發基地,應用於哈薩克、蘇丹、伊朗市場,推廣到塔裏木、長慶、冀東等國內9個市場。
“兩新”的成功帶來“兩高”的巨大收穫,建成了國際水準的丘陵油田和國內一流水準的鄯善油田,百萬噸油田百人管理,縮短了我國石油開發管理同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當時的總公司領導曾這樣説:“以後我們看國際水準的油田就不用出國了,大家都來吐哈參觀就可以了。”
寧肯自己停裝置、擔損失,也要義無反顧地支援首府藍天工程和火洲氣化工程
“吐哈油田打噴嚏,烏魯木齊就要感冒。”吐哈油田是烏魯木齊的重要氣源地,共承擔著烏魯木齊、吐魯番、米泉、鄯善、托克遜等地93萬戶居民、184家企業、13萬輛燃氣汽車的天然氣供應任務。為了保障首府等地生活、工業燃氣需求,油田把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採取有力措施、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保供。
每年“冬供”季節,油田都要採取“三停一限”(即暫停航機、停甲醇裝置、停油田注氣,限制內部用氣)措施,寧願自己“吃不飽餓肚子”,也要全力滿足城市居民用氣需求。據不完全測算,近五年來,不計油田設施停産帶來的效益損失,單按工業用氣與民用氣差價折算,油田每天少收入就高達30余萬元。2014年4月,油田關停甲醇裝置,把1.4億方天然氣投放地方市場,進一步緩解了天然氣供需矛盾。為保障天然氣正常供應,吐哈油田廣大一線幹部員不畏嚴寒,頂風冒雪,每天都按時巡守在百里井區,保證油氣井正常運轉,為推進烏魯木齊“藍天工程”,演繹了一幕幕“辛苦我一人,情暖千萬家”的感人故事。
“吐哈油田多輸氣,邊疆人民好福氣”,油田優先保障居民用氣,逐步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品質和城市環保水準,為實現“藍天”工程做出了積極貢獻。據統計,從1997年開始,油田已經連續18年向烏魯木齊等地累計輸送天然氣128億方,有效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品質和城市環保水準。自治區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等地方黨政領導曾多次率隊走訪慰問吐哈油田,稱讚油田“顧大局,保首府用氣;重民生,促社會和諧。”
鄯善石化工業園區裏全是鄯善縣的支柱産業,先後有新疆廣匯、浙江萬向、新疆美匯特、鄯善久隆源等10多家企業進駐,油田保證他們的用氣量,僅新疆廣匯LNG項目自建成投運後,目前累計用氣量18.92億方,歷年産值已達16億元左右,年繳稅額近億元,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鄯善縣一躍成為中國百強縣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新疆脆弱的生態環境,要讓戈壁秀美、綠洲常在
吐哈油田主要産油區所在的新疆吐魯番盆地多為沙漠、戈壁、荒灘,素以“火洲”著稱,水資源極度匱乏,年均降水量僅為6.3毫米至25.3毫米,年蒸發量高達2751毫米至3744毫米。吐哈油田採取“技術節約、管理節約、工藝節約、設計節約”等措施,努力降低耗水量,保護火焰山下脆弱的生態環境。
在油田開發中,吐哈油田運用最新科技成果,努力減少無效注水,降低工業水耗。這個公司先後投資10多億元,建設採油廢水處理回收、污水資源化生態園等工程,將採油污水和工程污水全部回收,處理後回注地下,不斷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2014年,吐哈油田採油污水處理量達到544萬立方米,實現100%回注地層。在生活上,吐哈油田推廣新技術,節水效果明顯。2012年,哈密石油基地改綠化噴灌為點灌、滴灌,居民生活實施分時段供水,用水量下降187萬立方米。我國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50立方米。按此計算,吐哈油田污水回注、生活節水一年730萬立方米,是頤和園昆明湖蓄水量的3倍。幾年前,吐哈油田投資1.33億元修建的坎爾其水庫,蓄水量接近800萬立方米。如今,油田節約用水,相當於為地方群眾奉獻一座水庫。
在三塘湖盆地勘探開發中,油田為保護好伊吾縣淖毛湖地區的1萬餘畝胡楊林,寧願讓油井挪窩、油路繞道、油站瘦身,也不損毀一棵胡楊樹。油田開發多次挪井位、改道路、鑽大斜度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地表和地層的破壞,僅挪井位就增加成本2000多萬元。油田要修築30多公里的道路,設計人員結合胡楊林和草灘的分佈規劃線路,拐了五六個大彎,多繞了數公里。油田要修建9座集輸站,但為保護胡楊、節約土地,設計人員精打細算,科學規劃,將集輸站壓縮到6座,減少土地佔用3萬平方米。伊吾縣環保局局長馬志説:“吐哈石油人在勘探開發石油時,萬畝胡楊林沒有一棵被砍或受損的。”
油田與我是近鄰,我與油田共發展,支援油田發展就是支援我們自己發展
“油田與我是近鄰,我與油田共發展”,這是曾經流行于鄯善縣的一句口號。吐哈油田開發之初,吐魯番、哈密兩地政府都相繼成立支油機構,從土地徵用、物資採購、副食品供應等方面為油田開發開放綠燈。會戰之初,參戰隊伍大量增加,達到1.5萬人左右,會戰指揮部及參戰單位住房緊缺,鄯善縣委縣政府緊急動員全縣企事業單位騰讓房屋。全縣數十天之內,騰出1萬多平方米各類房屋,供應3000多張床及同樣套數的被褥,並且組織建築隊為油田搶建臨時住房。縣棉麻公司職工寧願自己留在破舊的土屋中工作,也把剛剛竣工的大樓騰給了會戰隊伍。
吐哈油田的勘探開發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油地共同發展的歷史。69歲的維吾爾族老人阿布都•肉孜和87歲的回族老人單臺玉是油田的編外巡井員,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為油田看護好油井的故事在油田廣泛傳頌。2013年5月,鄯善遭遇大風沙塵暴,溫西6-46注水井圍欄被風刮倒,兩位老人發現後,找來了鐵絲、手鉗子等工具,用了3天時間,主動將圍欄重新修復。截至2014年,採油廠已和七克臺鎮連續簽訂看井合同18年,這樣既保證了油田安全生産,也增加了民族同胞的收入。2009年初,油田14名職工在踏勘三塘湖輸油管道路線時,被困雪山山頂,哈密地委、行署積極協調各方力量組織救援,當地牧民不顧自身安危,牽馬救困,譜寫了油地融合、民族團結的凱歌。
蘭新高鐵是新疆東進西出的又一戰略通道,2009年10月,鐵路奠基開工,自治區人民政府及時會商鐵道部,專門為吐哈油田設置專用站,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石油企業命名的專屬高鐵站。廣大石油員工因此感受著高鐵的速度與激情,大家普遍反映“在家門口就能坐上高鐵,不管去烏魯木齊還是回哈密休假,可以説走就走,原先需要4個多小時,現在只需要1個半小時,快速便捷又安全。”
戈壁大漠,浩浩蕩蕩;吐哈大地,孕育輝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吐哈油田必將以全新的姿態,認真履行好央企的責任,牢記使命,讓大寫的責任繼續在擔當中燃起激情。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