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京杭大運河

發佈時間: 2015-05-06 13:33:42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君君

 

京杭大運河,古名“邗溝”“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與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産。

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47公里。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其部分河段具有通航功能。2002年,原本只負責通航的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聞名于全世界,是漢族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2013年2月1日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傳出消息,大運河聯合申遺文本[1]已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根據申遺程式,2013年七八月間,世界遺産中心專家將對遺産點進行現場評估考察。2014年六七月間,世界遺産大會將對大運河申遺項目進行表決。在申報世界遺産揚州處處發揮牽頭城市表率作用(揚州段是中國大運河遺産點最多的城市)。

【三次開鑿】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我國運河的形成、京杭運河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中國的運河大運河從西元前486年始鑿,漫長的歲月裏,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第一次是在西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胥溪、胥浦是大運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相傳是以吳國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國君主夫差,在吳國早已攻克楚國、越國之後,擋在他面前的只有齊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他調集民伕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裏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運河就是為水上運輸而生的。吳王此後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打敗齊國。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銳大會諸侯,與晉爭霸,結果吳國被越國偷襲所滅。夫差雖然身死,但是他留下來的不僅有揚州的雛形,而且這些運河至今仍在使用。

第二次是在西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就是所謂的”隋唐大運河“。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于西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于西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再于西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各渠簡介:(1)廣通渠,從長安至潼關東通黃河。以渭水為主要水源。(2)通濟渠,從洛陽溝通黃、淮兩大河流的水運。(3)山陽瀆,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徑直向南,到江都(今揚州市)西南接長江。(4)永濟渠,在黃河以北。從洛陽對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第三次 這就是我們所説的“京杭大運河” 的最終形成。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生産很發達。在兗州、濟寧、棗莊、滕州市、豐縣、沛縣、徐州、邳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接上海、南京、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杭州等工業城市。為了使“黃金水道”産生“黃金”效益,沿線的魯、蘇、浙三省對大運河各段進行了整治、擴建和渠化,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成為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運河沿線的主要港口有濟寧、徐州、邳州、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吳江和杭州等。濟寧段(山東濟寧—江蘇徐州藺家壩),全長約130多千米,濟寧段主航道將由六級航道標準提高到三級標準,底寬由當前的16米拓寬到50米,水深達到3米。屆時,千噸級船舶可由長江直達濟寧,年通過能力將達到2500萬噸,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抵得上新建一條“京滬鐵路”。

“京杭大運河”最終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裏運河;(7)江南運河。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明時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廢的山東境內河段,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在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安)間,進行了黃運分離的開泇口運河、通濟新河、中河等運河工程,並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了湖漕分離的工程。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當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佈在山東濟寧市以南、江蘇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滄州市、衡水市、邢臺市,山東省德州市、臨清市、聊城市、濟寧市、棗莊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杭州市20個市區。

通州古詩云: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誌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裡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佔城區的三分之一,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裏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蘇州“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現有京杭大運河蘇杭段客運航線往返。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