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學第五臨床醫院
發佈時間: 2015-01-21 14:20:43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骨科醫院的前身是公立醫院佳木斯婦幼保健院第一分院(佳木斯大學第五臨床醫院)。該院是佳木斯市唯一一家公立醫院改制試點醫院。在市委、市政府、市編辦及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援和指導下,該院于2011年7月在佳木斯市率先進行公立醫院股份制體制改革試點。通過注入社會資本,轉變經營模式,優化醫療資源及切實可行的專業定位,增強了發展活力和服務能力,突破了發展瓶頸,使一所頻臨倒閉的醫院轉虧為盈,社會效益明顯提升。如今,醫院的服務、環境、設備、管理及骨科專科技能均在省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在佳木斯市已家喻戶曉,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
引入社會資本 譜寫醫改新篇章
自2011年7月骨科醫院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造試運營後,打破了原有的分配機制,引進優質社會資本和適應醫療市場的良好運營機制,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學科帶頭人和骨科專家,並實行全員崗位績效考核,將員工的利益與醫院發展相捆綁,從而盤活了醫院發展,保障職工利益,有效地調動了廣大員工的工作熱情。醫院于2012年被省編委定位為“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單位”。醫院人事管理採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原40余名在編職工繼續享受事業單位編制待遇,新聘用職工滿一年後簽署長期勞動協議,工資待遇按事業單位職工待遇,同時享受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事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待遇。
醫院通過新機制、新模式,把改革、發展和管理有機結合,從根本上增強了凝聚力和創造力,給醫院發展再添活力。2014年1月-6月門診量突破6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40%;收治住院患者4000余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年手術量2100例,業務收入達到5500萬元,醫院業務量及業務收入均比改制前(2010年)增加了2倍。
如今的佳木斯市骨科醫院是城市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低保、工傷保險、康復醫療保險和多家商業醫療保險定點醫療單位。醫院以治病救人為天職,以患者滿意為目標,努力為患者提供高精尖的技術服務和全程人文服務。醫院的技術、設備、服務已在百姓心目中逐步樹起了品牌,得到了認可和讚譽,2013年共收到錦旗243面、表揚信187封,拒收各種紅包和饋贈,受到社會讚譽。醫院曾先後榮獲“全省文明單位標兵”、“黑龍江省醫德醫風示範醫院”等多項殊榮。
技術強院 提供醫院發展不竭動力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唯一一家治療骨科疾病的專業醫院。醫院骨科分設創傷外科、脊柱外科、關節外科、手足顯微外科、康復科等二級分科,另外還設有綜合內科、神經內科、血液透析室等22個專業臨床科室。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等知名醫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該院可隨時預約專家來院會診、進行手術,為患者提供著名專家的醫療服務。
該院脊柱外科、創傷外科主任趙崇海,擅長複雜的頸、胸、腰椎及椎間盤疾病的手術治療,並在佳木斯市率先成功開展了斷臂再植術和大段骨缺失,骨延長手術。該科室對各類骨折實行個體化治療方案,將微創手術和電腦導航技術應用到骨折手術中,其具有切口小、副損傷少、癒合快的特點。該科對老年人粗隆間骨折採用PFNA髓內釘技術治療,術後3天老年患者即可離床活動。
關節外科主任李平運是著名的人工關節置換及關節鏡技術專家。在他的領導下,近兩年來,該科成功開展各種人工關節置換術、翻修術400多例。該科配備了國際頂尖的美國史塞克關節鏡系統,已成功開展了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300余例。
手足顯微外科可熟練進行多指再植和功能重建術,其中多項手術技術填補了佳木斯市顯微外科的空白。該科還可開展斷指、斷臂再植、拇指缺損再造等高難度的顯微外科手術,僅今年1月-6月就接斷指608例,成活率達97%。 2014年5月,佳木斯市骨科醫院手足顯微外科經過連續15個小時緊張的手術,使一位五指離斷的患者再植成功,創下了黑龍江省五指離斷再植成功的奇跡,也創下了我國手足顯微外科五個手指離斷再植成功的歷史。
影像科率先開展了冠脈和頭頸部血管造影技術。重點專科的發展帶動了其他專科的快速發展,腎內科、神經內科、綜合內科的患者也逐年成倍增加,各項業務指標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築巢引鳳育人才 增強核心競爭力
技術人才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佳木斯市骨科醫院大力加強技術隊伍建設,在全國範圍內高薪聘請學科帶頭人,將他們安排在四個主打骨科和幾個重點科室當“領頭羊”,並招錄碩士生、博士生作為後備力量重點培養,使各臨床學科的技術力量形成梯隊格局。
一是請進來教——把老師請到家裏來手把手地教。他們與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和瀋陽骨科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長期友好互助關係,根據醫院臨床遇到的技術難題,經常邀請這些醫院的名家到院裏舉辦學術講座和手術指導。今年,醫院還邀請到希臘雅典的醫學會主席、世界骨科專家喬治教授來院出診,並講課和進行手術指導。兩年來,醫院共邀請10余位骨科大家“傳經送道”,有20多名國家一流水準的專家多次來院進行現場指導,大大提升了醫院的整體醫療水準。
二是走出去學——按照既定的人才培養和科研計劃,醫院每年安排醫生赴上級醫院進修和短期培訓不少於十人次,鼓勵職工參加自學或函授本專業高層次課程,截至目前,該院職工通過自修或函授取得高學歷的人員達20余人,每年用於醫務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和培訓的費用近十萬餘元。近三年來, 該院送到北京、瀋陽等地三甲醫院進修的醫師達到了20人次,短期的培訓和學習30人次。同時,多方鼓勵科室和各科專業技術人員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院方為醫生提供科研經費。目前,該院人工全髖、全膝關節置換術及手足顯微外科技術經省專家鑒定已達到國家先進水準。
三是自己練。就是把臨床工作與教學結合起來,進行傳幫帶。各學科的帶頭人利用會診、查房和手術的機會,通過疑難病例的討論、複雜手術的操作,面對面及手把手地向年輕醫師傳醫德、幫技術、帶作風,使年輕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刻領悟到醫生的社會責任擔當,不斷學到新的技術要領,養成優良的醫療作風,從而得到快速成長。
由於醫院高度重視隊伍建設,特別是各類人才的科學管理和培養,人才隊伍逐步壯大,品質不斷提高,目前已有28人被聘為高級職稱、25人被聘為中級職稱;本科以上學歷人員80余名,還有8名醫生在讀研究生。目前,醫院有20多名護士正在進行專升本函授學習。醫院用良好的人文環境凝聚人才,真正使人才“為我所留、為我所用”,竭盡所能,發揮其聰明才智。使這些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在各自的專業工作中充分施展才能,發揮作用。
加強學科建設 全面提升醫院品牌形象
突出的學科建設可強化醫院的特色和優勢,並擴大醫院的學術影響力。近年來,佳木斯市骨科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2013年5月,醫院舉辦了“人工關節新概念高峰論壇學術學術研討會”。醫院邀請到澳大利亞的骨科專家Chung教授、北京協和醫院翁習生教授、瀋陽市骨科醫院冷重光教授等專家分享了人工關節置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併發表了演講,從而為佳木斯市的骨科領域帶來了新技術、新理論、新成果。在2014年8月佳木斯市骨科醫院舉辦的“第二屆骨創傷與關節疾病診療新進展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希臘的骨科學會主席喬治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李書綱教授、解放軍總醫院郝立波主任等分享了骨創傷與關節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佳木斯市骨科醫院還組織觀看了手術演示,使與會人員充分地進行了知識交流,得到了與會學者的關注和讚賞。
回饋社會 彰顯大醫精誠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為使醫院改革成果惠及百姓,把優質資源奉獻社會,始終在發展中堅持醫院的公益性。該院深入開展“溫馨行動”活動,踐行“讓利於民、服務社會”的公益職責。 2012年,醫院為7位貧困低保戶患者捐贈了10套價值30萬元人工膝關節;2013年10月份又啟動“第二期陽光愛心工程”,再次為來自佳木斯市各(市)縣的8位特困低保戶患者捐贈了10套價值30萬元的人工髖關節。受贈的15名患者均在骨科醫院關節外科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均已治愈。經過醫院回訪,其中有13名患者已棄掉了多年相伴的拐杖,恢復了生活和勞動能力,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在兩屆“陽光愛心工程“活動中,不但為貧困低保患者贈送了人工關節,還為低保患者減免了醫藥費用,醫護人員主動為低保患者購買飯菜,使受贈患者感動落淚。兩屆人工關節贈送活動共讓利於民80萬元。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始終牢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努力讓利於民,回饋社會,每年定期到社區以及農村為低保患者和農村患者義診,常年為新農合、低保患者減免10%的診療費用。兩年來,佳木斯市骨科醫院走基層開展惠民義診活動16次,為鄉醫進行專題培訓講座8次;為低保婦女免費體檢3000余人次,為出租司機免費體檢1200人次;暢通“綠色急診急救通道”,無償救治無主急危重患者3人;對低保患者實行了先住院後付費,對透析患者減免醫保外費用,做到了免費透析。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遠離鬧市,與興梅公園交相輝映。公園裏的綠樹、草坪將醫院裝點得格外寧靜,每到夕陽西下,患者就會到公園散步。醫院、公園渾然一體,為治病救人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醫院內每個樓層顏色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十分適合患者調養身心、就醫養病。
佳木斯市骨科醫院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繼續秉持 “博愛、誠信、發展、創新”理念,肩負起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用精湛的技術服務於三江父老乃至全國人民。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