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建立連續性醫療服務體系
發佈時間: 2015-01-14 15:37:3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建立分級診療體系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有助於提高醫療資源的總體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實現診療的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引導患者有序就醫,為患者提供高水準、整體性、連續性醫療服務。朝陽區每人平均衛生資源相對缺少並且優質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三級醫院主要集中在三環以內),區域群眾“看病難、住院難”問題與北京市中心城區相比更為突出。自2012年起,朝陽區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積極探索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
一、朝陽區醫療聯合體主要做法
(一)加強政府規劃引導,出臺指導性文件
按照“政府整體規劃,醫療聯合探索;頂層設計領先,制度建設伴行;打破隸屬關係,統籌轄區資源;實行分級診療,引導有序就醫”的建設思路,有序推進4個片區及專科醫聯體建設,構建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體系和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功能橫向互補體系。先後發佈了《關於建立朝陽區醫療機構區域化醫療服務分工協作機制的工作意見》《朝陽區區域醫療聯合體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區域醫療聯合體片區劃分》等文件,明確了醫聯體的功能定位、組建原則、管理體系等。
(二)加強資源統籌,建立四個片區醫聯體和專科醫聯體
1.中部醫聯體
2012年11月,率先在全市啟動運作了中部醫聯體(朝陽醫院醫療聯合體)。以朝陽醫院為核心,由武警北京總隊醫院1所三級醫院;朝陽區第二醫院、朝陽區中醫院2所二級醫院;以及六里屯等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片區有3100張床位。建立了重點專科對口扶持、綠色通道、遠端會診、業務指導、責任主任、雙考核和雙評價等七項工作機制。其特點是先行先試,並探索從責任主任、雙考核和雙評價等體制機制上,由鬆散型逐漸向緊密型過渡。
2.東部醫聯體
2013年12月,啟動運作了東部醫聯體(中日友好醫院醫療聯合體)。以中日友好醫院為核心醫院,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3所三級醫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醫院、北京市老年病醫院2所二級醫院,及奧運村等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片區有3860張床位。其特點是以中醫、老年病、康復雙向轉診為特色,並且在運作之初就以遠端會診為切入點,建立雙向轉診技術支撐。
3.北部醫聯體
2014年1月,北部醫療聯合體(安貞醫院醫聯體)正式啟動運作。以安貞醫院為核心,包含北京地壇醫院、北京華信醫院、煤炭總醫院3家三級醫院,北京藏醫院1家二級醫院,大屯等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北京朝陽急診搶救中心、北京北亞醫院、北京和睦家醫院3家社會辦醫療機構,服務範圍覆蓋朝陽區北部,總床位數約近3600張。北部醫聯體一方面開展以心血管疾病治療為特色、以腦血管疾病康復和健康管理為主的區域合作;另一方面,努力探討區域內國際化醫療合作,及社會資本辦醫參與醫聯體的運作模式。
4.南部醫聯體
2014年6月,南部醫療聯合體(垂楊柳醫院醫聯體)正式啟動運作。以垂楊柳醫院為牽頭醫院,包含雙橋醫院1所二級醫院,及王四營等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朝陽區南部地區。其特點是醫聯體中所有單位均為區衛生計生委直屬單位,未來將探索發展成以資産為紐帶,實行人財物統一調配、利益統籌分配的縱向一體化的緊密型醫療集團。
5.專科醫聯體
探索建立以醫療技術實力雄厚的專科醫院為龍頭,以全區範圍內的社區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為成員的兒童、腫瘤防治、中醫等專科醫聯體,形成專科對綜合的橫向補充。兒童醫聯體于5月9日正式成立,以兒研所為龍頭,含中日友好醫院等6家二三級醫院,及高碑店等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研所派兒科專家到社區醫院出診帶教,建立導師制培訓體系,指導社區醫院兒科醫療業務開展。成立區域兒童危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兒(胎兒)出生缺陷醫療中心,健全網路救治體系,提高區域兒科診療水準。腫瘤防治、中醫專科醫聯體正在頂層設計中。
二、朝陽區醫聯體工作機制和成效
(一)工作機制
1.建立了重點專科對口扶持機制
根據醫聯體成員單位的優勢技術和重點學科,核心醫院與成員單位選擇部分科室形成一對一對口幫扶關係。如朝陽醫院內專科與成員單位的專科結成27個“對子”,中日友好醫院與成員單位結成了37個“對子”。結對後,通過建立對口扶持機制,重點扶持,在開展業務上實現互補,提升成員單位業務水準。
2.建立了綠色通道機制
一是建立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疑難、危重症轉至核心醫院,慢病和康復期患者轉至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續治療和康復。醫聯體牽頭醫院均與醫聯體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預約掛號的合作機制。2014年,核心醫院已下轉患者1046名,其中門急診478人,住院568人;成員單位上轉患者2103名,其中門急診1893人,住院210人。 二是開設化驗檢查直通車。某些成員單位不能進行的檢查、化驗,如:核磁共振(MR)、CT、病理和一些特殊化驗等,均可轉至核心醫院檢查。2014年,核心醫院已協助完成56例CT、MRI檢查,其他實驗室檢查166例。
3.建立了遠端會診機制
建立醫學影像資訊系統(PACS)和心電圖資訊系統平臺,實現醫聯體內資源的統一配置、資訊共用。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與朝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的PACS遠端會診,3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與核心醫院心電圖的遠端會診,提升了社區影像醫師診斷水準,使居民就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得大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2014年,醫聯體內PACS會診1161例,心電圖會診916例。
4.建立了業務指導機制
朝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安貞醫院、垂楊柳醫院等核心醫院共派出77名專家到社區出診,2014年全年共診治患者3.2萬人次;醫聯體內醫院接受朝陽、中日醫院22名專家來院查房525次,共2192名患者得到專家提供的診療方案;核心醫院的高年資醫師為社區醫務人員開設業務培訓326次,培訓6908人次;68名社區醫務人員到朝陽、中日、安貞醫院短期進修,學習新技術21項。六里屯和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康復特色,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向神經內科康復特色方向發展。
5.建立了責任主任工作機制
朝陽醫院選派7名、中日友好醫院選派9名、垂楊柳醫院選派11名、安貞醫院選派9名副高職稱以上骨幹作為責任主任,由朝陽區衛生計生委任命,到醫聯體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擔任副主任,除技術方面幫扶外,還負責提升社區的管理水準,負責核心醫院與社區的溝通協調等。
6.建立了雙考核和雙評價工作機制
為加強醫聯體運作管理,研究建立雙考核和雙評價工作機制。朝陽區衛生計生委負責對醫聯體核心醫院和所有成員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核心醫院負責對所有成員單位醫聯體相關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成員單位對朝陽醫院履行核心醫院職責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同時,研究探索由核心醫院負責醫聯體內社區的基本醫療考核,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
(二)工作成效
1.形成“三個一體化”,推進優質醫療資源配置均衡化
醫聯體模式形成了“大小一體化、上下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從醫院規模角度,促進了大醫院與基層醫院之間的定位互補,管理、運作、培訓等層面協同發展;從人員培訓角度,促進了大醫院專家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指導,基層人員到大醫院進修培訓的開展;從城鄉醫療資源佈局角度,城市和農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相同的優質醫療資源的指導,促進了城鄉優質醫療資源配置的均衡化。
2.提高優質資源利用效率和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水準
通過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使大醫院將精力更多的集中在疑難病症、危重病症的診治上,同時使醫聯體內成員單位的床位得到有效利用。通過專家帶教、查房、培訓、進修等多種形式,發揮大醫院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把規範的診療技術及時普及到基層,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及疑難病症的辨別能力。
3.促進“兩個回歸”,緩解群眾“看病難、住院難”
一是促進小病、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康復期患者回歸一、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二是促進三級醫院回歸疑難重症患者的搶救治療、專業隊伍的教學培訓和學術科研的引領攀登。使得大小醫療機構各司其所、各盡其能,醫療衛生資源佈局更合理化,使群眾享受到更為便捷、優質、連續的服務。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強組織保障。加強統籌協調,定期召開例會,完善科學便捷的轉診平臺,對醫聯體運作的現狀、困難及對策建議進行研討,收集好的經驗做法,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
(二)加強體制保障。不斷推進醫聯體建設,繼續建立腫瘤防治、中醫專科醫聯體,構建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功能橫向互補體系。探索醫聯體由鬆散型逐步向緊密型過渡,在體系建設成熟的前提下,組建不同形式的緊密型聯合。
(三)加強資訊化保障。進一步加強醫聯體內成員單位之間的資訊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區域醫療協同資訊共用平臺,將醫院的電子病歷與社區的電子健康檔案互聯互通,實現醫聯體資訊化協作,為居民打造便捷的就醫環境。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