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污“狠招”:看見污染就滅
發佈時間: 2014-11-02 14:09:20 | 來源: 華西都市報 | | 責任編輯: 曹洋
杭州
發展低碳“智慧型”經濟
作為長三角區域的經濟大市、資源小市,杭州在治理環境上有何經驗?“在我看來,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相衝撞,如同左右手博弈。”杭州市副市長張耕説,杭州的“智慧型”經濟發展模式,就能避免兩者衝突,“這种經濟體既低碳又可迴圈,還沒有脫離杭州的能力”。何為“智慧型”經濟?張耕解釋稱,是一種以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和大數據為先導的經濟模式。
談及生態治理問題,張耕表示,今年杭州主抓水環境治理。“我們建立了‘河長制’,各級4套班子的領導為‘河長’,我自己就是錢塘江的‘河長’,治理不好要負責。”
寧波
超過七成企業排污要收費
寧波是浙江省的工業大市,重工業比重超過70%。“我們該怎麼轉型?”寧波市副市長萬亞偉以5個字總結:關、拆、減、禁、轉。“就是要關閉治污無望的企業,拆除違法工業建築,重點排污企業節能減排,劃定保護區禁工業,轉變生産方式5大要點。”
説起治污“狠招”,他認為必定要以“重拳”相擊。“收排污費,寧波超過70%的企業都要交排污費。”此外,寧波的排污企業,在排污時需進行“刷卡”。萬亞偉透露,未來寧波的控污將更為嚴格:必須達到世界最佳的排污標準。
珠海
規劃未來50年生態藍圖
珠海市副市長潘明説,珠海率先在全國出臺《珠海經濟特區生態文明促進條例》,用體制、機制和法制來保護生態環境。“要説珠海的GDP,我們感到慚愧,但説起生態環境,我們肯定是自豪的。”潘明坦言,這種發展模式,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談及未來的城市發展道路,潘明説,去年,珠海聘請了新加坡城市設計專家,為該市編制了未來50年的藍圖。其中不乏城市人口、城市規模和生態環境。
專家觀點缺水城市不宜過度建人工湖和人工濕地
在城市建設中,不能片面追求區域水生態環境的表面改造,人為導致水生態環境的惡化,不能過度建設水生態景觀,大搞人工生態湖、人工水系、人工濕地。
11月1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成都年會的水生態文明·科技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建雲表示,在城市建設中,不能片面追求區域水生態環境的表面改造,人為導致水生態環境的惡化,不能過度建設水生態景觀,大搞人工生態湖、人工水系、人工濕地。
建設濕地前最好做充足調查
張建雲説,濕地離不開水源,特別是在我國的北方缺水城市,本來水資源已經很短缺,拿本該給人喝、給農業灌溉的水去搞人工生態湖和人工濕度,這種做法並不適宜。
有專家認為,在建設濕地前應該做充足的調查。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陸健健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濕地設計前期調查對於後續工作成功開展非常關鍵。
成都水資源豐富適合建濕地
“成都的水資源豐富,很適合打造人工濕地、人工生態湖等。”張建雲説。
資料顯示,成都的年平均降水量為759.1-1155.0毫米。其中,降水量達1000毫米的區市縣有:崇州、都江堰、蒲江、邛崍、大邑。岷江水系、沱江水系橫穿成都境內,青衣江水系擦肩而過,大小河流150余條,總長1500多公里,成都市的水系本就十分發達。在優厚資源的基礎上,成都早已是一個被濕地公園“包裹”的城市。
據初步統計,成都的生態濕地公園,包括青龍湖生態濕地、清水河生態濕地、江安河生態濕地、三聖鄉生態濕地、龍潭湖東郊生態濕地、北湖北郊生態濕地、新世紀公園生態濕地、上府河生態濕地、白鷺灣濕地公園等。
今年,四川擬建紅原曲登塘、阿壩多美林卡、松潘岷江源、大涼山谷克德、綿陽三江湖、平昌駟馬河、蓬安嘉陵江、隆昌古宇湖8個國家濕地公園。
用可滲水地面材料能防內澇
每到汛期,不少城市都面臨城市內澇的問題,成都也不例外。中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表示,採用可滲水的地面材料,能有效防內澇。
“現在城市的街道都是水泥鋪成,雨量一大就容易積水。”崔鵬説,以前的泥土路上就很少出現這種問題。因此,如果街道都選用可滲水材料,這一問題必將緩解。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