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柏:産城融合的新常態

發佈時間: 2014-09-28 12:04:36   |  來源: 聯盟中國   |   作者:曹洋   |  責任編輯: 曹洋

 

這裡五個東西有一個屬性,就是金木水火土,木是伸張管理之責,管理是方向。自貿區是方向,金主變革,是征戰討伐,改變社會一種屬性。火是看起來興旺發達,欣欣向榮,城鎮化是火。水是校企合作搭平臺是水,土是主消納,你動力不夠的時候有人推你,你太燥的時候把你拍拍,可持續發展是土。中國文化就是一個拳頭打開再拳頭,不行再收回來。其實中國文化就這麼簡單。

我提出五問新常態與産城融合,我找了十個新常態,我們新常態什麼意思?原來老用五擋,現在用四擋。一問新常態,我問是大轉折,最近有本書叫《大轉折》,改革開放到了摸不到石頭,要轉向,在創意創新作為常態,你要適應變化。不是像汽車一樣,過去汽車造車20年、10年、5年都不發一個款,這幾年每都年推新款,就是轉。什麼轉?民生為本,民生需求是第一生産力。這裡我想多説一句話,未來經濟的主戰場在哪?我在廣州有兩個講座做的比較好,第一就是誰能按住經濟這個野馬,誰能守望建立家園。第二就是精英回家,我今年跟老家四川建立了聯繫,他一次次請我回去,我帶一些人回去,其實我們説的城市化就是我們説的最大的管市場。三億在城市工作原來我們農村人,其實上述三代我們90%都是農村人。二問新長帶,問全面深化改革,是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我們強化深化改革,一個改革怎麼進行利益再分配的問題,利益再分配一定有人受損,一定有人得力,你把得力那部分人的機制激發出來,活力就有了。我現在給你重新搞一套方法,讓錢有了重新流動的標準,沒得説了,大家都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問改革要動力,問市場要活力。第三句話新常態與京津冀一體化,轉型換擋需要灘頭陣地,第四句話新常態與新型城鎮化揚帆再出發需要平臺。第五新常態與生態文明建設,人的需求變化才是變化。

我把京津冀一體化的事跟大家剖析一下,中國經濟轉型換擋需要灘頭陣地,中國新政需要樣板田和新模式。前30年的珠三角長三角模式轉型到現在自己都沒有找到北,後來我想這個北其實就是北京的北,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社會變革,三位一體向右轉向市場轉,就需要有一個市場的中心。北京現在的擁堵大家有目共睹,北京再要承接世界資源再洗牌,就必須拉上天津和河北一起幹,就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本原,京津冀的實際就是平抑城鄉差別,核心是民生所向,形成新政示範區和承接全國資源聚集的新特區。我們如果那麼多資源都集中在北京,我們看看北京、河北、天津,就看北京的房山,我在那個地方,跟農村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説我們作為新政如果連京津冀搞不定,必須搞出灘頭堡壘來,必須攻堅。為什麼河北污染那麼嚴重,治理不了,這個需要整體化的打破企業邊界和市場邊界,京津冀一體化就是打破邊界。不是北京、河北、天津的問題。

我想簡單説一下産城融合五步走,大家知道産業是一种經營能力的培養,經營意識培養。大家知道五步就是金木水火土,第一從産業認識到産業共識,其實就培育我們的産業意識。一個城鎮你如何有自己的産業意識,最後形成産業共識,五個東西,政策、資金、資源、人才、人脈。第二就是人氣商氣聚集,産業經營能力提升。從營商環境到産業生態。第三從産業道路到戰略選擇,第一是高位運作,高端運作加頂層設計,只是靠自己本能,沒有外勞,很多事情幹不下去。國際化視野和網際網路思維。政企合作、智城慧人。第四是從産業平臺到産業資源聚集,投融資平臺、産學研技術、商協會,你把老闆團結起來,他們有平臺,讓他們往你那跑。創就業,這四大平臺作為坐標。第五從産業方向到支柱産業落地,第一是環境産業,第二商貿服務業,第三是科技智慧。

人的城鎮化不只是人的問題,人的城鎮化從邏輯道理上很簡單,就是人性、物性、地性的巨大釋放和巨大滿足。如何立於不敗之地,就是抓住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什麼?産業,地利是什麼?城市,人和是什麼?人居。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我把它總結成三句,第一就是發展機會均等,發展成果共用。現代商業文明和傳統文化並存,第三産城融合,興業宜居。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模型,我現在提的産城融合一個大樹理論,節點模式。大家知道樹下面是根,地面是地表,上面是樹。地面就是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這是以政府為主。地表依託是時代的脈搏和社會的需要,用我們現代商貿業和現代服務業鋪底,上面的産業跟時間、空間有關,15歲不可能掙錢,18歲做兼職,20歲可以掙錢,25歲有了掙錢的規律,30歲可以掙大錢。我們現在城鎮化大概是在15歲左右,很青澀的歲月。這裡産城融合三句話,把整個理論體系涵蓋起來,第一是屬性相符,融合發展,第二城市産業人居生態,第三建立與産業不間斷的聯繫。

謝謝大家。


     1   2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