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
發佈時間: 2014-09-26 08:52:22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思明區是福建省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於廈門島南部(含鼓浪嶼全島),三面臨海,與小金門諸島和漳州大陸隔海相望,面積75.31平方公里,人口81.1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2.09萬人)。近年來,思明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落實綜合配套改革和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推進“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試點,全力建設智慧、財富、生態、平安的幸福思明。2013年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7.5%;財政總收入153.02億元,增長15.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96.76億元,增長15.3%,區級財政收入46.56億元,增長38.2%;固定資産投資195.00億元;合同利用外資4.56億美元,實際到資3.25億美元,引進內資293.86億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325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4.0%。
思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年氣溫較高,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草木常青,蔬菜瓜果不斷。按四季候溫劃分,春季84天,夏季178天,秋季103天,長夏無冬,春秋相連。受海風影響,夏季基本無酷暑,日最高氣溫點35℃的,每年平均僅5天。每年平均最低候溫12℃,在2月的第一候(1~5日),島內平均霜日為8天,且為輕霜。島內平均年降雨量為1390毫米左右,平均年降雨日數122.8天,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7%,日照時數平均達1878.2小時。雨量多,溫度適中,雨日少,氣候宜人。綿長的深水岸線,碧海、藍天、沙灘、奇石、綠樹、新鮮的空氣、宜人的氣候,為思明區成為中國最美麗的海港風景城區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從而也使思明區在創建全國強區的拼搏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思明區周圍海域寬闊,港港域面積達275平方公里,港闊水深,外航道水深達12~25米,寬1000米以上,可通航10萬噸級船舶;內航道水深大部分在10米以上,局部8米,寬數百米,可通萬噸級船舶港區岸線長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43公里。港外有大金門島、小金門島、大擔、浯嶼等一系列島嶼組成天然屏障,港內風浪小,可建萬噸泊位約40個,最大可建10萬噸泊位。港內潮差達4~6米,落潮流速大於漲潮流速,泥沙淤積少。地處亞熱帶,終年不凍。年平均霧日30.8天,對航行影響不大。思明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丘陵、臺地、平原依次向海岸過渡。花崗岩丘陵、山地和沙灘,為旅遊提供自然資源。
環境美:人與自然和諧有序
自古有山之處,清凈且自成一體;有水之處,靈秀且文化盛興。在思明區,筼筜湖是最動人的眸子,也是廈門的城市“會客廳”。經過多年的治理,如今的筼筜湖,碧波盪漾,乘坐太陽能觀光船徜徉湖面,不時可以看到躍起的魚和飛翔的白鷺。岸邊,綠蔭環繞、花香隱隱,讓人心醉。
太陽能觀光船,是思明區在兩年前開發的“筼筜雅遊”旅遊項目。這個項目秉承了三個“宗旨”——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提升;確保老百姓的休閒健體不受到影響;確保旅遊環境和品質的提升。
思明區的生態美景,得益於決策者的頂層設計。在思明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思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提出“宜居、宜遊、宜學、宜商、宜業的‘五宜’思明建設持續推進”的發展目標。此後,一系列針對性強、具可操作性的生態建設實施方案、任務計劃書等相繼出臺。
穿行鷺江道,身旁群落式植物層次分明;在湖濱北路,濃陰匝道,三角梅等鮮花芳菲爛漫;行走在蓮前東路,是枝幹遒勁、枝繁葉茂的高大喬木……在思明區,上至高架橋、摩天樓,下至道間溝渠,到處綠意盎然,鮮花爛漫;鐵路文化公園、海濱公園鷺江道沿線、開元街道辦後街心公園、官任路1號街心公園、後埭溪路湖濱南路口街心公園、西堤南三路、嶺兜西路、鷺江道大同路口……一塊塊街頭空地、荒地悄然變身街心公園。
寧建公園不建高樓,思明區保護生態的背後,是執政觀念和發展理念的變化。去年,全區圍繞“百姓富、生態美”,提升狐尾山等十大健身步道,新建了12個街心公園,新增園林綠地11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5%居全省前列。完成4個老舊小區和136條次支道路改造,整合了城區道路保潔權,道路機掃率名列全市第一。而在招商中,思明區變招商為“選”商,堅決將用地多、污染高、低水準的項目過濾在“綠色門檻”之外,今年上半年,思明區的第三産業比重達到81.4%。
生態文明建設,在做好“加法”,即增林擴綠的同時,思明區還積極做好“減法”,推進節能減排,強化大氣污染治理,解決城市噪音、油煙、粉塵、餐桌衛生等污染問題,開展“安靜小區”、“綠色小區”、“低碳社區”建設,拓寬中水回用途徑,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城區。
社會美:和諧文明有利經濟穩定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建設和諧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而社會的和諧、全面、可持續的文明之美,有利於經濟建設的持續穩定。
曾厝垵,曾是廈門島內一彎偏狹的小漁村,進出以漁民為主,因為毗鄰廈門大學,只有那麼些搞藝術創作的學生或老師把這裡視為挖掘靈感的源泉。隨著環島路的開通和2010年思明區規劃“海鮮舫一條街”後,這裡空前繁榮,700家不同商業形態的旅館和小店陸續充斥著這個村莊。這,就是“曾厝垵文創村”。如今,在公共議事理事會、文創村業主協會、曾厝垵文創會等自治組織帶領下,大家美好家園齊共建、問題難題一起管、多元文化同相容,打造成了“中國最文藝的小漁村”,創造了“城中村”共治共用、轉型發展的新模式。
小學苑社區,原是個無名無姓、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在“黨員和事佬”的牽頭髮動下,居民們自發成立了居民自治議事委員會,大家一起找不足、出點子、修花園、管小區,展現出舊樓變新居、破路變平路、事務有人管、休閒有處去的“大改變”。
為了打造生態文明社會美,思明區推行社區減負放權、“以獎代補”激勵制度,29個“房前屋後”美化項目順利開展,曾厝垵、小學社區兩個社區,就是其中的典型,更是全市“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行動典範。
此外,思明區的社區網格化全面推進,96個社區資訊服務平臺建成使用,服務管理更加貼近居民群眾。社區工作人員待遇進一步提高,選送優秀社區工作者到香港和台灣地區培訓,基層服務水準持續提升。
社會的和諧之美,以平安、安全為保障。為此,思明區深化省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綜合試點工作,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見義勇為優撫體系深入民心,吸引企業捐助見義勇為基金207萬元,涌現見義勇為人員31名。“城中村”治安整治有力開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刑事案件破案率提高15%。籌建民兵應急救援分隊,防汛、防颱風和森林防火工作切實加強。同時,建立危房動態監管機制,完成安全隱患分佈圖編制,549戶低保住宅老化電氣線路得到改造。實現60%的街道達到省級安全示範社區標準,筼筜街道更是獲評福建省首個“全國安全社區”,安全生産、交通、治安、消防事故傷害逐年下降,居民安全意識和素質持續增強,居民傷害數據穩中有降,安全健康水準得到顯著提升,安全社區創建經驗被全省推廣。
作為廈門最老的城區,思明區在城市管理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與做法。為了加快城區協調發展,該區注重統籌兼顧、通盤謀劃,從配套管理、基礎設施、環境優化入手,延續城區歷史文脈,促進優質資源在新老城區之間延伸覆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讓舊城舊村居民融入現代城市生活,力求在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能起示範作用,打造宜居思明、幸福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