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陽縣
發佈時間: 2014-09-25 14:18:00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綠色,一張精彩的名片
——淮陽縣生態環境建設典型案例
近年來,淮陽縣圍繞“工業強縣,旅遊帶動,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的發展戰略,立足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積極實施生態項目,建設生態工程,發展生態經濟,創建生態品牌,全縣呈現出經濟效益提升、人居環境改善、“三化”協調同步、發展持續向好的良好局面。
資源秉賦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淮陽縣地處河南省東南部、週口市腹心,130萬人,面積1320平方公里,耕地156.4萬畝,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和文化旅遊資源大縣,許多歷史、文化、自然等資源是全國獨有或第一的。
一是歷史悠久。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歷史上三次建國五次建都。8000多年來,太昊伏羲氏和女媧氏、神農氏、舜帝後裔媯滿、漢高祖劉邦兒子劉友、三國時曹植先後在此建都或建國。史學家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
二是文化厚重。太昊伏羲氏在這裡定姓氏、畫八卦、結網罟、以龍紀官,淮陽是姓氏之根、易學源頭、農耕文化發祥地和龍文化發源地。
三是生態秀美。淮陽龍湖面積11平方公里,約相當於杭州西湖的2倍,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為“國家濕地公園”。淮陽荷花節與洛陽牡丹節、開封菊花節共同成為全省三大花卉旅遊節會品牌。由於生態環境良好,非常宜居和休閒養生,全縣百歲以上老人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是“中國長壽之鄉”。
四是景點眾多。現有文化遺存326處,其中國保單位3處(太昊陵廟、平糧臺遺址、劉崇墓),省保單位10處,有“一陵一湖一古城”和“七台八景”(七台是伏羲畫卦臺、神農五穀臺、孔子弦歌臺、狄青梳洗臺、蘇子由讀書檯、秋胡臺、紫荊臺;八景是羲陵岳峙、蓍草春榮、蔡池秋月、弦歌夜讀、臥閣清風、望臺煙雨、蘇亭蓮舫、柳湖漁唱)等。太昊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陵”,陵園是國家4A級景區,太昊伏羲祭典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每年廟會期間日均客流量20萬人左右,並以單日82.5萬人的遊客數量被授予“全球單日參拜人數最多的廟會”。淮陽還是全國首批旅遊標準化示範縣、中華姓氏起源地、全球華人最嚮往的十大根親文化聖地。
五是資源豐富。淮陽地處淮海平原,是聞名全國的農業大縣,糧食常年總産18億斤,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生豬常年存欄90多萬頭、出欄120多萬頭,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名貴特産淮陽黃花菜是國家原産地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具有治病救人、健腦抗衰、美容養顏、忘憂療愁、助生男丁等神奇功效。
審視淮陽縣情可以看出,淮陽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從而催生出天藍、地綠、水清、人和、業興的新家園,必然是淮陽永恒的主題。
保護中國龍湖,建設美麗淮陽
龍湖因中華人祖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以龍紀官,號曰龍師而得名。東西闊4.4公里,南北長2.5公里,圍堤14公里,由東湖、柳湖、南壇湖、弦歌湖四部分組成,11平方公里,俗稱萬畝龍湖,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
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領部族,歷經艱辛,長途跋涉,發現了水草豐茂、適宜人居的龍湖,找到了生活的樂土,開始定都宛丘。六千年過去了,龍湖依然保持著“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形貌。正是由於龍湖的存在和滋養,才有了伏羲的文明初創之功。《易經•係辭下》記載:伏羲“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始畫八卦”。他在這裡教民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部落生存有了根本保障。他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諸夷歸服,以龍紀官,肇始了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奠定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龍湖是生命之湖,濫觴之湖,中華民族的母親湖。
龍湖蘆蒲飄香、芙蓉爭艷、魚蝦遊弋、水鳥翔集、青萍盪漾,萬物生靈,自由生長,綻放著生態之美。據調查,龍湖常見濕地植物71種、魚類26種、兩棲爬行動物12種,每年在此停歇和越冬的水鳥多達20多種,其中不乏鴛鴦、鸕鶿、禿鷲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近年來,常有白天鵝、白鷺在此棲歇。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龍湖三寶:千年荷、聖人菜、龍湖魚。
龍湖荷花以其歷史古老、品種悠遠、景色絢麗,被冠以“神州第一荷”。《詩經•澤陂》説: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與蕳…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數千年生生不息,自我繁育,品種繁多,是最原始的荷花種群。每年仲夏,萬荷競放,姹紫嫣紅,香飄十里,清爽怡人。近年來,我們立足傳統,挖掘內涵,以湖為媒,以荷交友,舉辦了四屆荷花節,淮陽荷花節,成為全省繼洛陽牡丹、開封菊花著力打造的第三大花卉旅遊節會品牌。
聖人菜”,也就是龍湖蒲菜,因成為孔子的充饑美食而得名。孔子週游列國時,曾三次來陳,居留四年。據《論語》記載:孔子師徒“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他的弟子就從龍湖裏挖出蒲根讓孔子充饑,因與聖賢儒風有緣,龍湖蒲根從此有了一個文雅的名字——“聖人菜”。龍湖蒲菜水靈白皙,鮮艷嫩脆,生吃甜脆爽口,燒炒余味悠長,是淮陽地方風味一絕。
龍湖魚更是久負盛名。《詩經•衡門》説“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難道人們吃魚,必是黃河的鳊魚和鯉魚?三千年前,龍湖魚就堪比黃河魚,名貫古今,譽滿神州。弦歌湖的紅鯉魚,因孔子食用被稱為“聖魚”。它周身通紅,肉質鮮美,是一道佳肴。龍湖魚宴,品種繁多,膾炙人口,回味悠長,經久難忘。吃遍九州魚,難忘龍湖水。道出了人們對龍湖魚的鍾愛。現在,東湖沿岸,幾十家漁餐館散落其間,每天車水馬龍,應接不暇,客流量數千人。
浩渺龍湖,文化為魂。幾千年來,這裡升起了中華民族的第一縷文明曙光,孕育了《詩經》裏的十首“陳風”,記載著陳國人在此巫舞祭祀、擂鼓擊缶、幽會歡歌、談婚論嫁、評議朝政的生活場景。孔子雖身遭厄運,但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知其不可而為之”,“君子固窮”,堅持弦歌講學,誨人不倦,徹悟中庸之道,奠定儒家學説基礎。曹植留下的寶貴詩篇《太昊宓犧氏讚》如今鐫刻在太昊陵廟統天殿內。李白、白居易、李商隱、范仲淹、張九齡、張耒、蘇軾、蘇轍、晏殊等文壇巨匠,傾情而作的不朽詩篇吟唱至今。蘇氏兄弟,與龍湖緣份極深。蘇轍任陳州教諭三年,蘇軾常來看望。蘇轍曾在柳湖高地築室讀書,蘇軾則《戲弟子由》説: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悠悠千載,斯人獨去,詩篇猶在,碧波盪漾的龍湖水始終閃爍著文化的靈光。
龍湖四面環抱縣城,湖中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景,景在城中,獨具特色,被譽為“內陸奇觀”、“中原明珠”。在杭州兩度做官兩次整修西湖的蘇軾,卻常常陶醉於神奇而美麗的龍湖景色。他在《次韻子由柳湖感物》中寫道:“惟有柳湖萬株柳,清陰與子共朝昏。……朝看濃翠傲炎赫,夜愛疏影搖清圓。風翻雪陣春絮亂,蠹響啄木秋聲堅。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溫。”龍湖百態躍然眼前。“南有杭州,北有陳州。南遊西湖,北遊龍湖”,文壇巨擘、歷史勝地和靈秀水色自然連到了一起,讓人頓生“覽龍湖之錦繡、發思古之幽情、抒懷舊之蓄念”的情懷。太昊陵廟居於龍湖之濱,陵湖相映。宛丘古城遺址平糧臺處在龍湖東側,《詩經》中《宛丘》、《東門之枌》、《東門之池》、《東門之楊》等詩的記述得到了切實的印證。陳姓始祖陳胡公鐵墓在南壇湖。曹植思陵冢在龍湖南岸。淮陽名勝“七台八景”散落龍湖,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更加增添了龍湖的滄桑、厚重和神奇。
從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炎帝神農繼都于太昊之舊墟,至陳胡公媯滿築陳城,皆是依湖建都。陳勝在東湖中高臺點將布兵,終成大事。西漢諫臣汲黯臥衙理政七年,淮陽政通人和,百業俱興。韓信、曹植、包拯、狄青、張咏等,都在龍湖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弦歌湖、南壇湖的開發建設到現在的龍湖荷花節,龍湖也在追趕時代的步伐。可以説,六千年文明變遷,幾十個王朝更替,數百代人世代謝,古陳州滄桑巨變,盡在這浩渺龍湖中。羲陵巍巍詮釋文明興替,平糧遺址鐫刻帝都風範,弦歌清音流淌崇文儒風,七台八景訴説陳州傳奇,蒲荷飄香倒映商周風貌。承載厚重歷史的龍湖,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必將濃墨重彩新的華章。
近年來,淮陽縣委、縣政府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保護與開發並重,以保護促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原則出發,對龍湖實施了保護性開發建設,賦予這片生命之水、生態之水、文化之水、奇秀之水、歷史之水以新的時代內涵,讓“近者悅,遠者來”。
實施生態凈化,龍湖的水更清,花更妍,氣更清。搬遷城內浴池、污染企業,完成蔡河整治、環湖截污和城區排污工程,環城所有污水管網連接到一起,直接提灌到污水廠處理,根治了污染源。大面積補栽蘆葦、蓮藕等多種水生植物。按季節捕魚,有序捕魚,保護了龍湖生物的多樣性。龍湖“天然氧吧”成為中原生態旅遊的首選目的地。
實施環境美化,龍湖的路更暢,燈更亮,景更美。建設南關溝沿湖景觀帶,打通內環湖觀光大道,修建外環湖路,使內湖相通、外湖相連。龍湖沿岸栽植綠化樹林、安裝景觀路燈,建起湖濱遊園和獨秀園、千竹園、萬柳園,改建大同橋、新華橋,打通水上主航道,實現水上一日遊,景色美輪美奐,環境更加怡人。
實施開發建設,龍湖的管有序,前景好,名聲揚。全部收回龍湖水面,拆除湖區散戶魚塘和隔離魚網,避免湖水人為污染,成立龍湖管理處統一管理,有序開發建設。修復湖中景點,完成弦歌文化廣場、陳胡公祠堂建設,新建觀荷棧道、東湖生態園和國家濕地公園,“生態龍湖,週末旅遊”成為中原時尚。科學編制《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總體規劃》和《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逐步實施“羲皇故都”中華民族根親聖地•精神家園建樹計劃、“陳楚故城”復建計劃、“水城淮陽”龍湖回歸自然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計劃。古老的陳州,開放的淮陽,正在向“以羲皇文化為核心,將文化資源與龍湖水域開發相結合,打造全國知名的中華人祖文化旅遊試驗區”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建設生態文明將是建設“美麗淮陽”的風向標,淮陽縣委、縣政府將繼續依靠全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長期不懈的努力,使環境得到保護,生態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努力構建田園秀美、湖清糧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淮陽、和諧淮陽、幸福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