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凱里市

發佈時間: 2014-09-25 14:13:5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守住青山綠水 推動原生態旅遊

凱里市位於貴州省東南部苗嶺山麓、清水江畔,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豐富獨特的民族文化,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列為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世界十大“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旅遊聖地,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國家28個重點林區、41個“綠城”之一,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新興城市,素有“百節之鄉”和“歌舞之鄉”的美譽。全市國土總面積1306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6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44.3萬人,佔71.1%,城區綠地總面積979.2公頃,綠化覆蓋率51.69%,每人平均公共綠地率5.6平方米,全市林業用地面積73916.58公頃,有林地面積69578.3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3.28%。近年來,凱里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風貌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保護水體資源 實現碧水長流

著重優化水資源供給佈局。結合城市發展佈局、地理環境和水資源現狀,規劃修建麻江上寨水庫、凱里青山水庫、嘎醉河水庫、巴拉河水庫、雷山雞鳩水庫、臺江空寨水庫等一批骨幹水利工程,形成環繞大凱里的水庫鏈,實現凱(裏)麻(江)同城化和大凱里建設推進中水資源供給的保障。同時,加強對工業發展佈局的限制和調整,有計劃地預留水生態建設區域,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

著重保護節約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嚴格實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嚴格實行入河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處理好水資源開發與保護關係,統籌城鄉發展的規模和方向,工農業生産的合理佈局。積極推動水務一體化建設,實現從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到水源地建設、從水源地管理到取水、從取水到供水、從供水到排污治理的一體化管理體制,改變目前水生態建設各環節相互脫節的現象。

著重修復水生態,留住秀美山川。一是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預防監督管理體系和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網路,把人為活動産生的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二是全面規劃,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優化配置,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形成綜合防護體系。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加大對重點生態區的保護,推進生態脆弱地區的水生態修復,因地制宜,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淤地壩建設、封山育林生態自然修復、農村水電代燃料等,有效提高環境承載能力。四是科學管理,注重效益。鞏固退耕還林(還草)、天保工程、退耕還林成果,實現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等政策,妥善處理生態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增收的關係。

著重治理水環境,建設綠水青山。大力推進河道治理,在提高防洪排澇標準的同時,綜合提升河湖治理標準,加大綠化美化。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生態自然修復等綜合治理,重點解決農村河道亂排亂倒影響行洪安全、水質污染惡化、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改善農村水環境品質和用水條件。

保護森林資源 構建綠色環境

全民參與,形成護綠興綠新氛圍。把國土綠化宣傳工作與創建“文明城市”和爭創“全國綠化模範市”工作有機結合,營造全民參與、行業支援的新氛圍,使植樹造林護林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據調查統計,2012年以來共有適齡公民153萬人次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植樹450萬株,面積1600公頃,全市義務植樹盡責率為96.88%,建卡率97.2%,營造了共青林、青年林、律師林等義務植樹基地35個。

綠化造林,規劃先行。注重生態景觀美學規劃,做到高標準設計、高水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實現造林綠化的觀賞功能、美化功能,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環境景觀,既保持了生態功能又突顯景觀功能的多效益森林生態系統。

大力植樹造林,國土綠化成效顯著。以石漠化治理為重點,以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為目標,搶抓機遇“封、造、管、節”並舉,大力實施天保、退耕、石漠化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截至目前完成人造林35662.9公頃,其中封山育林23200.5公頃,人工造林12462.4公頃,完成退耕還林2933公頃,造林保有率達88%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從2000年的53250公頃減少到5589.6公頃。落實天保工程管護 458050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6%,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森林蓄積237立方米,實現了三個同步增長。

注重道路、江河水庫兩側沿線綠化,營建綠色長廊。凱里市十分重視公路、鐵路沿線造林綠化,並不斷提高綠化效果,形成 “綠色長廊”。目前,實現造林面積168公頃,綠化面積559公頃,綠化率96.38%,其中江河、湖庫宜綠面積全部綠化;道路綠化面積1650公頃,綠化率94.04%。

加快推進城區園林綠化,提高城市品位。凱里市城區綠化與城市建設堅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三同原則,做到“規劃一片、建設一片、綠化一片”,努力實現社會經濟、城市建設與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地達2102.67公頃,城市綠地率達36%,綠化覆蓋率43%。

新農村建設為載體,構建城鄉綠色一體化。近年來,凱里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建示範點20個,以點帶面抓好城郊和鎮、村綠化工作,啟動城郊環城綠化帶建設,使城郊森林覆蓋率達66.27%,綠化率96.86%;全市建制鎮綠化覆蓋率達44.98%,村綠化覆蓋率51.69%。

加強法規建設,依法治林治綠。結合工作實際,凱里市先後出臺了《關於堅決制止挖沙採石毀壞風景林木的緊急通知》《凱里城區風景林管理規定》《凱里城區綠化管理辦法》《凱里城區綠化管理規定》《凱里市古樹名木保護辦法》等文件,加強對森林資源和城市綠地的保護和管理,實行依法治林,依法治綠。

加強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病蟲害防治和監測,建立對全市森林資源管護網路體系。不斷加大林業行政執法工作力度,依法加強林地保護、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採取各種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實施依法治林,守住生態底線。

正確處理生態與發展的關係,提高農村經濟收入。凱里市委、市政府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産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制定了林業産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選擇經濟、生態兩適宜的樹種,大力發展産業基地。目前林業産業基地藍莓、核桃、楊梅、葡萄等産業基地7萬畝,林業固定資産2013達4.6億元,林業産值7.1億元,每年增長25%,林業在農業收入的比重中逐步提高。

合理開發利用 打造原生態旅遊

舉辦節慶活動,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近年來,凱里市成功舉辦、承辦和執辦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大賽暨民族文化活動周、貴州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國際挑戰賽、中國•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節、中國•貴州民族民間手工藝品博覽會、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等一批在國內外有深遠影響力的大型節慶活動,走出了“文化搭臺、旅遊唱戲”文化旅遊市場化運作模式,促進了第三産業的健康快速發展。2013年,全市接待遊客1143.87萬人次,同比增長29.36%;旅遊綜合收入117.59億元,同比增長29.58%;接待入境遊客75784人次,同比增長29%;實現外匯收入1333萬美元,同比增長28%。

注重戰略部署,促進旅遊經濟增長。近年來,先後完成了《凱里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凱里市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凱里市巴拉河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等規劃的編制,確定了發展旅遊業的戰略佈局:一心兩帶三園多點。“一心”是把凱里打造成為貴州省東線遊客集散中心,“兩帶”是打造濱江生態景觀旅遊帶和巴拉河鄉村旅遊産業帶,“三園”是抓好舟溪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産業園、小高山城市森林公園和中國(凱里)民族文化産業園的建設,“多點”是進一步提昇平良十里古峽、香爐山、石仙山、巴拉河、魚洞溶洞以及甘囊香蘆笙堂、曼洞苗寨、新光蘆笙製作、南花苗寨、季刀百年古寨、麻塘革家寨等組成的山水風光、民俗風情等多個旅遊景點。

以改革為動力,促進旅遊産業快速發展。一是圍繞將凱里建設成為大景區的思路,積極推進凱里市東出口、三棵樹鎮、開懷街道、下司古鎮、舟溪農業園區、苗侗風情園、濱江景觀帶和雷山西江千戶苗寨、“夢幻”巴拉河旅遊觀光帶建設,不斷提高遊客集散能力,致力打造全州旅遊集散地。二是全面深化旅遊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形成活而有序、充滿生機的旅遊業發展機制。三是加快旅遊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加強與國際、國內周邊省市和地區的協作,互通資訊、客源共用、優勢互補。重點拓展港澳臺、南韓、歐美、東南亞市場;積極拓展與重慶、四川、湖南等周邊兄弟省市旅行社聯繫,擴大地接服務;同時,以凱里城區為遊客集散中心,打造東西南北四條旅遊線路(東線:下司古鎮、西出口民族文化宮、凱里苗侗風情園與臺江、劍河形成遊線;西線:舟溪甘囊香農業觀光園與丹寨石橋形成遊線;南線:巴拉河鄉村旅遊與雷山西江形成遊線;北線:大風洞鄉平良十里古峽景區與黃平飛雲崖、施秉雲臺山、鎮遠古城形成遊線),從點、線、面全面推動凱里市旅遊産業的發展。

以項目為引領,在打造精品上實現新突破。一是集中資源優勢,與市內外有實力的公司合作,成立凱里旅遊商品研發中心和凱里旅遊商品銷售電子商務平臺,借助外面的先進設計理念和研發水準,提高景區旅遊商品研發、生産和加工一體化服務水準。二是突出打造濱江生態景觀旅遊帶、凱里苗侗風情園、“夢幻”巴拉河鄉村旅遊觀光帶、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産業園等一系列精品旅遊地,注重旅遊自然村寨的配套設施及鄉村客棧群的提檔升級。三是結合凱里原生態的特點和旅遊實際,融合苗侗風情園、《銀秀》等旅遊産品,修訂旅遊線路,使新線路更具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更受旅遊者的青睞。

多措並舉,著力提升旅遊産業軟實力。一是圍繞建設貴州東線遊客集散中心這一目標,狠抓集散中心建設,完善基礎設施,促進旅遊産業的提檔升級。二是結合凱里現有旅遊資源與凱里周邊旅遊資源,抓好旅遊産品設計,強化區域合作,以苗侗風情園、《銀秀》劇為核心吸引物構建産品線路,産品涵蓋巴拉河沿線村寨、凱里民族文化園、平良古峽等景區。三是通過電視臺、電臺、網路、報刊等媒介,著力宣傳推介文化旅遊新亮點、新賣點和新熱點,打造凱里旅遊品牌。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