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能源結構病”挑戰
發佈時間: 2014-09-18 14:27:47 | 來源: 新華網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中國實現生態文明正面臨‘能源結構病’障礙。”中國國務院參事劉燕華16日在太原舉行的2014低碳發展高峰論壇上説,“中國必須解決能源結構問題。”
劉燕華説,在發展歷程中,中國出現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和城市病越來越嚴重,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也越來越嚴峻。
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從1980年的6億噸標準煤到2012年達到36億多噸,石油、天然氣使用量越來越大,從煤炭凈出口國成為凈進口國。劉燕華認為,中國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要考慮綠色能源的新技術和經營模式。
中國煤炭大省山西60多年來累計産煤140多億噸。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論壇上説:“煤炭生産和消費帶來的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的任務繁重而艱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執行理事長費維揚説,今年年初,北京經受了非常嚴重的霧霾,原因主要是高碳排放,包括燃煤、汽車以及周邊省份工業污染。
劉燕華建議,解決能源資源制約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的相互結合,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根本出路是實行分佈式的結構,和能源服務的連結。“加快建設分佈式能源體系就是整體調整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實現中國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的一個重要抓手”。
“山西將推進煤炭消費、供給、科技和管理革命,實施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李小鵬説,山西正在實施首批76個低碳重大科技項目,已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並投入資金支援。
聯合國環境署前任主席勞倫斯·布魯姆説:“中國成功地使得很多人脫貧,但也有對環境的連帶損害。要考慮一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兼顧環境保護及改善。”
費維揚認為:“科學有序地發展煤化工,發展煤制合成氣、煤制烯烴、煤制油品等現代煤化工,對緩解原油資源緊缺、降低石油和石化産品對外依存度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