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
發佈時間: 2014-09-18 11:20:38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是實施“三大”生態體系。
(一)實施産業優化工程,加快建設結構優化、迴圈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
(1)發展生態農業。加強綠色、有機農産品基地建設,新增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60個以上。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農藥利用率控制在70%以下,化肥使用強度低於260千克/公頃。大力推廣農村戶用沼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新發展太陽能示範村150個、沼氣示範戶5萬戶。加強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發展標準化畜禽養殖場1000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和改造中低産田15萬畝。(2)發展生態工業。積極引進、培育、發展産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産業,重點扶持機械製造、節能環保産業,積極培育電子資訊、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産業,限制壓縮重污染、高耗低效産業,形成以機械製造、食品醫藥、輕紡、節能環保等支柱産業為主導,其他産業協調發展的格局。(3)發展生態服務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綠色物流、綠色餐飲等現代服務業,推進生態型服務業的發展。全力打造北部山水生態遊、西部濕地溫泉遊、中南部歷史文化遊三大旅遊板塊和“墨子魯班故里·濕地紅荷之都”的旅遊品牌,加快“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創建步伐。加強景區內自然資源的保護,強化各類污染治理和環境整治,所有景點的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實施治理,實現達標排放;三星級及以上賓館、酒店全部達到綠色賓館飯店要求。(4)發展迴圈經濟。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原則,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實現企業、園區、社會三個層次迴圈經濟的互動發展。大力推廣清潔生産,培植省市級迴圈經濟試點企業15家以上。加強節能降耗工作,建立淘汰落後機制,推進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降耗;積極探索節能減排市場化運作新模式新機制。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搞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塌陷地、澇洼地治理,確保耕地佔補平衡。加強節約用水,加快發展節水型農業,實施一批節水推廣項目;推進城市一水多用和中水回用,確保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以上,城市中水回用率達到30%以上,地表水攔蓄率達到45%。
荊河公園一角
(二)實施污染防治工程,加快建設山青水綠、藍天潔凈的生態環境體系。
(1)加強環境污染防治。加強水污染治理,全面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重點抓好轄區四條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實施重點排水企業再提高工程,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切實改善斷面水質和流域生態環境。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城市揚塵、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和化工異味治理,加大治理力度,嚴禁尾氣超標車輛上路行駛。加大供熱配套管網建設,供熱管網達到130公里,實現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突破。加強噪聲污染控制,開展城市噪聲達標區建設,加大交通、施工、工業、生活等四個領域的噪聲污染防治。加強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推進危險廢棄物、醫療廢棄物、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等有害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社會源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效率。(2)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生態功能區劃,按照不同地區的功能定位,實施生態環境分區、分類保護,規劃建設三條生態鏈條,構建生態自然屏障。實施水生態系統保護,重點開展飲用水、河流、湖泊等水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嚴格保護飲用水源,禁止從事污染水體的生産經營活動。加快水利設施建設,深入開展小流域綜合整治,實施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栽植水保林、經濟林,治理水土流失和農村河道污染。推進“森林滕州”建設,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濕、農田林網、城鄉綠化、圍村造林等重點工程,新增成片造林面積6萬畝,新建完善路域、水域、農田林網“三網”綠化面積50萬畝。開展綠色礦山整治,監督落實礦産資源開採環保前置審批制度,推進礦山自然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實施土地污染治理,開展污染土壤調查,加強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逐步改善土壤狀況。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強化野生動物保護,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3)加強生態預警監管。圍繞預防、預警、應急三大環節,建立完善生態安全監測系統,完善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網路,提高生態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三)實施文化教育工程,加快建設善待自然、和諧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
(1)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把生態文明作為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重要內容,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促進生態文化知識的持續傳播。加強對企業、社區等基層群眾的生態文明教育和科普宣傳,提高全民生態文明素養。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典型,逐步形成善待資源環境光榮、濫用資源環境可恥的風氣。(2)建設生態文化載體。充分發揮滕州“一塔六館”、國家級、省級環境教育基地等文化設施傳播生態文化的功能,使之成為弘揚生態文化的重要基地。加強生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建設和管理,使之成為承載生態文化的重要平臺。保護和開發生態文化資源,建設一批生態文化保護區,維護生態文化多樣化,不斷增強公眾的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3)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大力開展生態市創建,積極建設生態鎮、生態村,積極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機關、綠色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形成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創建的嶄新格局,形成人人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氛圍。
美麗滕州
三是落實“三項”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
牢固樹立“生態立市、生態強市、生態優市”可持續協調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全面負責生態文明建設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發展,各鎮街、村居、各部門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建立健全市、鎮街、村居、部門四級聯動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體系,全市形成上下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合力推動的長效機制,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有序推進。
(2)層層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龐大的長效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標準高起點地編制《生態滕州建設規劃》,制定《滕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實施方案》,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年度及時下達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明確任務,細化工作目標,層層落實責任,同時制定嚴格科學的考核獎懲考評機制,把生態建設與領導實績考核相掛鉤,嚴格考核獎懲,全市形成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3)全面提高全民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為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氛圍,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利用各種形式通過各種渠道,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充分調動和發揮全市廣大幹群重視、支援、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建設經濟發展、城鄉美麗、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