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濟源市
發佈時間: 2014-09-18 11:15:22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發祥地,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轄11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70萬,位居河南洛陽、焦作及山西晉城、運城四市的中間地帶,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1988年撤縣建市,1997年成為河南省最年輕的省轄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多年來,濟源人民秉承著愚公移山精神,艱苦奮鬥、務實重幹,先行先試、創新創造,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濟源緊緊圍繞“建設中原經濟區新興的地區性中心城市”的總定位和“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堅持走“城鄉一體化”的總路徑,按照“持續求進、力求先行”的總基調和“發展求特色、建設出精品、創新當尖兵”的總要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呈現出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2013年生産總值完成460億元,增長12%左右;財政總收入完成56.4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4.6億元,增長19.9%;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46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6.3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3194元,增長9.2%;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1958元,增長12.3%。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文化模範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低碳試點城市、中美低碳生態城市、全國資訊消費試點、全國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實施試點等多項榮譽和稱號。
——濟源是一座山水文化名城。濟源地處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搖籃地帶,歷史文化厚重,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盤古開天等創世神話和傳説均發源於此。相傳軒轅黃帝曾在王屋山設壇祭天戰蚩尤,開創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戰國時代,古軹作為南韓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開皇十六年(西元596年)設濟源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濟源古代歷史名人眾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陽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園,著名的詞牌名“沁園春”由此而來;藥王孫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懸壺濟世並終老於此;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此隱居多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濟源還是名相裴休、“茶仙”盧仝、北方山水畫派鼻祖荊浩的故里。濟源地處太行山南端、黃河北岸,境內大山大河交相輝映,山水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培育了王屋山、黃河小浪底、五龍口、濟瀆廟等知名景區。王屋山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國家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黃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庫、黃河三峽于一體,煙波浩渺,壯麗秀美,被評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龍口有緯度最北的獼猴群落,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濟瀆廟集唐宋元明清歷代建築之精華,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近年來,濟源旅遊發展融合愚公文化、濟水文化、道教文化、黃河文化、盧仝茶文化、荊浩畫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遊特色,榮獲“中國旅遊品牌榜最具人氣旅遊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