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
發佈時間: 2014-09-18 10:47:4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社會、經濟綜述
2013年,貴陽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援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市委九屆二次全會精神,緊扣“主基調”、實施“主戰略”,堅持不懈抓好國發〔2012〕2號文件落實,圍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總目標,按照實現“四個突破”、處理好“三個關係”的總要求,積極創新、砥礪奮進,多項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開創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一)持續發力,領跑發展新速度。預計全市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2085億元,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佔全省比重提高到26%;增速達16%,繼續在全國省會城市保持前列。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030億元、增長22.1%。財政總收入563.8億元、增長18.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7.2億元、增長20.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93.49億元、增長14.39%。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5742.1億元、4177.9億元,增長30.7%、20.1%;銀行業金融機構非信貸融資2427.9億元,是2012年的2.1倍。特別令人振奮的是,在去年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中,貴陽從2012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1位;5個區(縣)位次前移,南明區躍升第一;10個區(市、縣)全部進入全省第四輪經濟強縣建設行列。在過去一年的“競跑”中,貴陽跑出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績!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市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提速轉型、又好又快的總基調,堅持主題主線和主基調主戰略,堅持創新驅動、聚焦轉型升級,按照“緊扣一個目標、守住兩條底線、強化三種意識、狠抓四個關鍵”的要求,緊緊依靠“三大動力”、紮實推進“六項戰略任務”,奮力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全力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切實當好全省的“火車頭”和“發動機”。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增長30%;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城鎮新增就業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省調控目標範圍內;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省下達目標範圍內;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0%以上。
創建生態文明
2013年貴陽市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致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按照市委九屆二次全會“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決定,緊扣“五位一體”總佈局,切實貫徹落實《關於實施<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規劃>的意見》,系統謀劃、分類指導、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為建設“綠色經濟崛起、幸福指數更高、城鄉環境宜人、生態文化普及、生態文明制度完善”的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打造天藍、地綠、水清、人爽的宜居新家園夯實基礎。
一是堅持消費低碳化、環境人文化,廣泛普及生態理念。實施低碳建築工程,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完成272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任務,創建“全國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示範城市”,推進建築發展綠色轉型。實施低碳交通工程,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加快建設公共交通、軌道交通、慢行交通相配套的出行系統,創建“公交都市”,大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打造順暢交通、綠色出行。實施低碳生活工程,弘揚生態文明價值觀,繁榮生態文化,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和低碳消費方式,積極創建生態文明社區、企業、學校、單位和家庭,努力形成人人參與、自覺踐行、模範遵守的生態文化氛圍,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刻植入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之中。
二是堅持生産清潔化、利用高效化,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積極順應自然規律、尊重經濟規律,促進環境換增長向環境促增長轉變。把迴圈經濟理念貫穿到園區發展、企業生産的各個環節,提高資源就地轉化率和廢物再利用率,實現資源深度開發和迴圈利用。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公開發佈PM2.5監測數據和自來水水質檢測數據,加快環保技術服務、排污權交易、合同能源管理、再生資源利用、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控“五大體系”建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深入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整治關停一批污染企業,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
三是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著力提高生態效益。始終圍繞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三個最大化”目標,構建可持續的生態效益價值體系。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和環城林帶保護等林業生態經濟建設,在實施二環四路、環城高速公路景觀改造中,規模化發展高附加值的生態農業,建設環城綠色産業經濟帶,實現美化城市環境與增加群眾收入的有效統一。從嚴保護“五口水缸”和飲用水源,科學化、系統性實施南明河綜合整治,精心守護好城市“生命之源”,保護好“母親河”!改造提升花溪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黔靈山公園,加快推進紅楓湖——百花湖國家濕地公園、小車河濕地公園(二期)和小關湖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建設,進一步修復水——林——濕地城市生態系統,打造城市“綠色凈化器”。大力實施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城市三環內採石跡地修復,充分利用低丘緩坡規劃建設白雲金山等山體公園,十二灘、樂灣國際等山地戶外體育旅遊休閒基地。通過品質效益型生態發展,把山建成城市發展的生態屏障、群眾致富的“綠色銀行”!
優化生態宜居環境。深入實施“藍天守護計劃”,編制實施《貴陽大氣污染防治規劃》,逐步暢通城市200米以下通風走廊;推進無煤城市建設,確保年內完成老城區管道天然氣置換人工煤氣工程,規範城區燃煤使用管理,並有序推進取締工作;加強建築施工工地、道路揚塵污染防治以及機動車尾氣、飲食油煙污染等綜合治理,實現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縣城全覆蓋,努力保持貴陽空氣清新。深入實施“碧水治理計劃”,加強“兩湖一庫”等重要水源地保護與治理,積極探索跨區域聯動調水機制,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穩定;建成地表水環境品質自動監測系統;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推進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加快建設城市雨污分流管網,完成5條支流綜合治理,建成污水處理廠4座、改造提升5座;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大力倡導節約用水。深入實施“綠地保衛計劃”,完成花溪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二期改造提升工程;推進紅楓湖、百花湖、紅楓湖、小關湖濕地公園建設;新增營造林20萬畝、綠地300萬平方米,實施環城綠化1.5萬畝;大力實施環城林帶保護工程、龍洞堡片區生態修復工程、資源開採區修復工程和城市綠化景觀提升工程,讓貴陽市民擁有綠環、綠帶、綠軸、綠核相連接的綠色生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