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讓太湖明珠璀璨奪目 為美麗中國增光添彩
發佈時間: 2014-09-17 14:06:2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無錫地處太湖西北部,擁有太湖水面面積758平方公里,佔全湖總面積的32.4%;佔有太湖岸線142公里,約佔沿湖總岸線的1/3。太湖無錫水域包括五里湖、梅梁湖、宜興西部沿岸區和貢湖的一部分,湖域三面被陸地包圍,一面向南方敞開,呈碟型、半封閉狀。無錫水域平均水深1.8米,水體流動性及自凈力相對較弱。
一、太湖治理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十一五”期間特別是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以來,無錫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胡錦濤總書記“重現太湖碧波美景”的重要指示和溫家寶總理關於加快建設“生態城、旅遊與現代服務城、高科技産業城、宜居城”的總體要求為目標,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太湖治理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國家治太總體方案和省實施方案,組織全市上下開展治太保源“6699行動”和環保優先“八大行動”,化危為機、真抓實幹,鐵腕治污、科學治太,太湖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中趨好,總體水質符合Ⅳ類標準,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太湖藻類聚集的時間延後、頻次和面積大幅減少,主要入湖河道水質明顯改善,12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連續五年實現“兩個確保”和水質改善目標。
(一)全力構築保護區全覆蓋體系。無錫市在太湖流域率先出臺《關於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無錫太湖保護區的決定》,將全市域劃為一、二、三級保護區,其中一級保護區1381.7平方公里,佔市域面積的28.9%;二級保護區1173.9平方公里,佔市域面積的24.5%;三級保護區2232.1平方公里,佔市域面積的46.6%。設想通過8-10年的努力,將全市域建設成為與國際接軌、國內一流的迴圈經濟先行區、高新技術産業集群區、高端服務業集聚區、綠色能源示範區和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其中一、二級保護區建成綠色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
(二)全力構築安全供水體系。完成南泉水源地取水口延伸工程,取水口向湖心延伸了3000米,取水口水質全面提升。2008年無錫市開闢了長江第二水源地,日供水能力達到80萬噸,制定了太湖、長江雙源供水的轉換方案,形成長江、太湖“雙源供水、雙重保險”的供水格局,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擁有雙水系水源的城市。為進一步提高自來水水質,無錫市建設了南泉水源廠預處理工程和中橋、雪浪、錫東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在國內率先實現自來水“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全覆蓋。目前正在抓緊建設錫澄水廠擴建工程(産能將達100萬噸/日)、錫東水廠擴建工程(産能將達60萬噸/日)和預處理工程,同時建設“安全供水高速通道”,敷設貫通錫澄、中橋、雪浪、錫東的清水互聯通道,今年將全面建成投運。提前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新標準,106項指標全部持續穩定達標。市區所有水廠均建有尾水處理設施,水廠尾水經處理後達標排放。
(三)全力構築控源截污體系。全市已建成覆蓋所有城鎮的73座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日處理能力超過200萬噸。強力推進污水管網建設,2007年以來新建管網超過4000公里,全市污水主管網總長度近8000公里,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廣泛開展“排水達標區”創建活動,建成4172個“排水達標區”,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其中主城區達95%,形成了“排水用戶全接管、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處理廠全提標”的國內一流的污水收集和處理體系。
(四)全力構築新興産業體系。2007年以來,無錫把太湖治理作為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倒逼發展轉型。一是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全市累計淘汰水泥産能50萬噸、印染2000萬米、皮革5萬標張、化纖12.5萬噸,關停“五小”和“三高兩低”、沿湖企業2610家,整改企業1217家,超額完成國家及省下達的淘汰落後産能任務。二是加快調整工業佈局。全市累計搬遷入園工業企業3245家,新進工業集中區企業7169家,置換土地2.66萬畝,其中市區107家重點企業完成了“退城進園”及“退城出市”。所有新建的工業項目全部進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一律禁止新建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全市否決和勸退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擬建項目1400多個。三是全面提升傳統産業。在全市9個工業園區、57家工業企業開展省、市級迴圈經濟試點,實施節能和迴圈經濟項目459個,1000多家企業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1600多家企業完成自願性清潔生産審核,2000多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四是大力發展新興産業。出臺《關於更大力度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6年計劃(雙倍增計劃)》,全力培育物聯網、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新材料與新型顯示等戰略性新興産業。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4%以上。五是積極發展高效農業。全市累計建成現代高效農業面積10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53.9%;建成規模現代農業園區118個,總面積36.5萬畝;建成無公害農産品基地300個,無公害農産品264個,綠色食品216個,有機食品108個。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量,2011年全市化學氮肥、化學農藥施用量比2005年分別下降33.2%和31.2%。
(五)全力構築清淤調水體系。組織實施梅梁湖、月亮灣、竺山湖生態清淤工程,近年來太湖無錫水域累計完成清淤面積52.52平方公里,清淤量1356萬立方米。加強調水引流以保持太湖生態水位,保障飲用水源地水質,連續5年“引江濟太”通過望虞河引長江水入貢湖超過56.1億立方米,梅梁湖泵站和大渲河泵站相繼建成投運,2007年開機以來兩泵站累計調水38.1億立方米,對改善貢湖水源地、梅梁湖和城區河道水質起到了重要作用。走馬塘拓浚延伸工程全部完工,具備通水條件,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即將開工建設,太湖流域“兩進三齣”的迴圈系統正逐步形成,太湖無錫水域換水週期長的狀況將得到明顯改善。
(六)全力構築藍藻處置體系。經過五年多的實踐和探索,無錫市在藍藻打撈處理方面形成了“科學化監測、機械化打撈、專業化隊伍、工廠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市場化運作”的技術路線和工作機制。全市累計已建成8座固定式、4座移動式藻水分離站,日處理能力達到1.3萬噸。2007年以來全市累計打撈藍藻300多萬噸。全市還建成2個藍藻沼氣發電和1個藍藻生物有機肥項目,形成了藍藻打撈—藻水分離—藻泥收集—沼氣發電的産業鏈,為治理太湖、保護水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全力構築河道整治體系。全市1284條河道全部實行“河長制”管理,圓滿完成3年封堵沿湖地區376個排污口、城區533家單位截污工程目標任務。無錫“河長制”管理模式被拍成電影《河長》,在全國進行推廣。按照省確定整治規劃,加快推進13條主要入湖河道整治,通過排污口封堵、岸線整治、淤泥清除、生態修復等措施,取得明顯成效,13條主要出入湖河流中有12條河流水質達到或優於Ⅳ類,與“十五”末相比,Ⅱ~Ⅲ類河流增加了2條,劣Ⅴ類河流減少了5條。
(八)全力構築生態修復體系。全面開展沿太湖200米範圍內退耕、退漁、退居、建設生態防護林和入湖河道生態綠地,全面取消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和環太湖1公里核心區的畜禽養殖,全面清除太湖貢湖水域80平方公里範圍內定置漁具及水上餐廳。加快沿湖“六大濕地”建設,完成環太湖200米(新區段)濕地、環太湖200米生態景觀林貢湖村段建設和錫澄運河濕地公園、尚賢河濕地工程、管社山濕地、長廣溪濕地(一期)、大溪港河口、梁鴻濕地公園等36處濕地修復工程。近年來,無錫市加大了綠化工程建設,新建了龍背山、吼山、大浮、界河等森林生態風景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0.19%,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2%,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達13.6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在全國設區地級市中率先建成國家生態市,並在全國率先建成生態城市群。
(九)全力構築監測預警體系。全市共建成8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含湖體15個浮動站),在太湖湖體布設了21個藍藻巡視點,沿岸建設了13個藍藻分佈視頻監視系統,配備了太湖水環境應急監測船,利用遙控飛機和水下機器人加強藍藻監測,同時利用環境衛星加強遙感監測,形成水、陸、空、天“四位一體”的定時、線上、快速、全天候的監測體系。每年從4月10日起對太湖實施“湖泛”巡查,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對339家國控、省控和市控重點污染源安裝了360台(套)線上監控儀,全市COD排放總量95%以上的重點污染源都實現了線上監控。
二、下階段工作打算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將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推進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並重,因地制宜、標本兼治,多措並舉、綜合治理,加快實現從末端治理為主向源頭治理為主轉變,從遏制水質惡化向重建生態系統轉變,從單一工程項目向整體流域綜合治理片區綜合治理轉變,從重視工程建設向建設管理並重轉變,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太湖水質持續改善,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徵、無錫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一)全面實施“十二五”治太規劃。無錫市在太湖流域率先編制了《無錫市“十二五”太湖水環境治理專項規劃》,“十二五”期間無錫市將實施10大類285項重點項目,總投資達458億元。重點實施無錫太湖(蠡湖)新城片區、直湖港片區、望虞河西岸片區和宜興太湖西片區 4 個重點區域的水環境綜合整治,4個重點片區各類重點治理項目156項,總投資約274.58億,佔全市“十二五”治太總投資的60%,使重點區域水環境品質得到根本改善,為太湖水質持續改善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對國家治太總體方案(2008-2020年)進行中期評估和修編工作,我們將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力爭將無錫市治太重點項目納入修編後國家治太總體方案和省實施方案,最大限度的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援。
(二)確保長期優質安全供水。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對全市 6 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實施全天候、立體式線上監控監管,確保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合理配置長江、太湖、水庫等水源,完善自來水廠前端預處理、後道深度處理能力建設,擴建錫東、錫澄等水廠,加快“安全供水高速通道”建設,貫通錫澄水廠、中橋水廠、雪浪水廠和錫東水廠的清水。
(三)繼續推進城鄉控源截污。繼續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工業佈局調整,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太湖新城、城北、東亭、梅村、碩放等污水處理廠新(擴)建項目,增加處理能力40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廠在實現一級A 排放基礎上實施尾水生態凈化和利用。加快污水主管網全覆蓋建設,深化排水達標區創建活動,全面實施新一輪1048片“排水達標區”建設,確保2015年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十二五”要把削減農業污染作為改善太湖水質的重要措施,積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全面推廣畜禽、水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繼續推進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太湖一級保護區範圍內2015年基本實現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全覆蓋,農村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60%以上。
(四)深入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在對望虞河西岸、太湖新城、直湖港、太湖西部宜興沿岸4個重點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和結合1284條(段)河道實施“河長制”管理的基礎上,落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強化河湖綜合治理和長效管理。以主要入湖河道為重點,從單純的河道治理轉向更大範圍的流域治理,實現重點監測斷面、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的持續上升。深入開展“清河行動”,全面消除城區河道黑臭現象。
(五)切實提升應急防控能力。實施並完善太湖安全度夏和枯水期保障供水安全工作方案,整合水質監測、藍藻監視儀器設備,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資訊共用制度和平臺。落實藍藻打撈、生態清淤、調水引流措施,推進治太“三河”(走馬塘、新溝河、新孟河)建設,加快建設黃泥田港和喇叭口藻水分離站,完善藍藻打撈和湖泛處置機制,確保太湖安全度夏和枯水期供水安全。
(六)加強治太科技攻關。探索太湖治理技術創新機制,積極建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無錫太湖研究院,聚合國內外湖泊治理研究的各類資源和專家人才,圍繞太湖流域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展開研究,為太湖治理與太湖流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大力實施“太湖新城湖濱流域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綜合示範”等國家“十二五”水專項,切實解決一批太湖治理工作面臨技術難題。科學評估各類治太工程績效,積極總結經驗教訓,最大限度地提高治太工程環境效益。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