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 推進綠色發展改革創新、打造國家級生態文明城區

發佈時間: 2014-09-17 10:41:05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一、經濟社會綜述

福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中部,面積78.66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重點開發和建設的中心城區。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福田區已成為深圳市行政、文化、資訊、國際展覽和商務中心。憑藉比鄰香港、輻射珠三角的區位優勢,擁有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地鐵和路網發達的交通樞紐優勢,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高端集聚的産業優勢,以及市場發展成熟、城市管理精細、公共配套完善、政務服務高效的環境優勢,福田已成為深圳乃至全國連接香港、面向世界的前沿。

“十二五”期間,福田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圳品質為新標桿,以建設‘首善之區、幸福福田’為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中心城區服務經濟體系,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以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柱、以CBD和環CBD高端産業帶為主要平臺的‘雙輪雙翼’戰略,大力發展金融、商貿、商務服務等優勢産業,著力培育網際網路、物聯網、文化創意、高技術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構建中心城區服務經濟體系,加快建設‘率先轉變發展方式標兵區’,深化‘環境立區’戰略,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完善‘硬環境’,以社會建設為重點提升‘軟環境’,健全完善公共服務、民生福利、社會管理三大體系,促進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民生改善。

2013年,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700.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以佔全市不足4%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市約五分之一的産值。每人平均GDP20.23萬元,稅收總額705.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稅收總額、出口總額和外資直接投資四項總量指標在全市各區中穩居第一;稅收地均集約度8.97億元/平方公里、地均GDP34.33億元/平方公里,在全市各區中遙遙領先;萬元GDP建設用地2.1平方米,下降9.3%,僅為全市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在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中心城區中名列前茅,實現低消耗、高産出、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與此同時,福田區居民生活水準穩步提升,2013年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水準全市最高,達54116元,比上年增長9.4%,恩格爾系數31%,全市最低。

二、創建生態文明示範

“十二五”以來,福田區進一步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按照建設宜居低碳生態城區的要求,以自然生態系統建設、迴圈經濟發展、低碳經濟發展、環境支撐能力和生態宜居建設等為工作重點,堅持節約與開發並舉,加強政策引導和法制建設,形成健康低碳的消費模式,營造宜商宜居的優美環境。

(一)打造綠色家園

以“綠化美化、造坡懸挂”等方式營造綠色環境,以現代化、國際化為標準提升綠化景觀和規劃改造街景,提高綠化覆蓋率;建設連接小區人行道、市政道路、社區公園、辦公場所、服務場所、運動場所的生態廊道系統;在交通隔離帶進行增種補植,建設兼具藝術性、休閒性的道路公園帶,推進垂直綠化,增加道路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層次;推出屋頂綠化管理辦法,鼓勵和引導業主開展陽臺綠化、窗臺挂花和屋頂綠化。綠道網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提升相結合,與低碳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建設相結合,與生態保護、污染治理、交通建設相結合,與綠色建築、節能環保、資源利用相結合,與提升文化、體育運動、休閒娛樂相結合。2015年底,基本建成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形成綠道網路體系。

(二)改善水環境品質

持續推進以鳳塘河、皇崗河、福田河、新洲河的“四河”治理為重點的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完成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鳳塘河口水質凈化工程竣工驗收;積極開展“正本清源”工作,“十二五”以來,轄區共創建162個“排水達標小區”,投資2264萬元對86個獨立排水小區實施雨污分流清源工程改造;加快推進濱河污水處理廠擴建和福田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增強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出水水質;開展對餐飲、汽車修理廠、河道等分行業多次排水專項執法檢查整治,加強梅林水庫水源保護區巡查力度,確保水源安全。轄區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逐年上升,2012年達到90.6%,主要河流水質均有所改善。

(三)提升空氣環境品質

通過政府招標採購了5家社會檢測企業,加強對各類污染源排放情況的監測;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比賽場館及接待酒店周圍1000多家餐飲單位的油煙凈化設施、排煙管道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維護與清洗,較好地控制了餐飲業油煙污染;率先在全市對轄區997家企業和19家醫療單位實施污染源分類分級管理,在環境敏感區餐飲門店安裝油煙線上遠端監控系統,實行24小時線上監控。大力開展“綠色出行”行動,轄區停用少用車輛高居全市榜首。採用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AQI計算,轄區2012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43天,空氣優良率為93.7%,全市排名第一。

(四)加強環境污染防控

建立污染源動態管理機制,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建立動態、共用的污染源管理動態數據庫系統和環境預警體系,提高環境管理和應急能力;有效解決影響轄區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確保空氣、水源、噪聲等環境品質指標考核達標;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加強對排煙設施的檢測和監督管理,保持煙塵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整治噪聲污染源,做好現有八個噪聲達標區的復查、復測和驗收工作;加強保護區、控制區、達標區建設,養護集雨區內水源涵養林,清理果菜場地,減少水源污染,嚴防在梅林水庫水源保護區內出現新的污染源;以查處群眾環保信訪投訴案件為切入點,加大環境行政執法力度,加強重點污染源管理,開展“藍天行動”、“雨季行動”等各項環保專項行動以及油煙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群眾健康。

(五)推進垃圾減量分類

制定了《福田區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示範單位(小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落實專項創建經費3000萬元,全面啟動了72個示範單位(小區)的創建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宣傳策劃活動,初步建立了垃圾減量分類的流程規範。規範了餐廚垃圾登記備案制度,開展餐廚垃圾管理宣傳,推進全區餐廚垃圾處理廠轄區外選址、建設工作,確定龍華部九窩余泥渣土受納場中的2萬平方米用地作為轄區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的用地。

(六)倡導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推出“福田低碳先鋒排行榜”,分別選擇了轄區若干個樓宇、企業和家庭進行碳排放的測算並上榜公佈;啟動“低碳競賽”活動,共發動5400戶家庭報名參加2012-2013年度“低碳家庭”競賽,19所學校報名參加“低碳學校”競賽;開展“愛我深圳、停用少用、綠色出行”行動,發動轄區各單位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全年共申報停駛車輛有效總數為46817輛;建立教育引導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使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逐步形成與發展水準相適應的低碳消費模式;倡導合理消費、適度消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鼓勵使用綠色産品,推廣能效標識産品、節能節水認證産品和環境標誌産品,控制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用品等浪費資源行為。


1   2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