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集聚蘇州創博會 把脈中國特色小鎮建設

發佈時間: 2017-04-24 14:28:02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王莉莉 |責任編輯: 君君

 

“風口”下的特色小鎮,如何裝下大夢想?22日,第六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産業交易博覽會(簡稱“創博會”) 特別設立“中國特色小鎮建設高峰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中國特色小鎮未來的發展方向。

找準産業定位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重大轉折的關口,未來發展動力將主要來自消費和服務的增長。為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特色小鎮的産業定位也應當從以工業製造業為主向以服務業為主轉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黨組成員余斌認為,特色小鎮建設首先應找準産業定位和方向。

“我國的城鎮化仍然處在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未來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需要從農村向城市轉型,將會有大量的從事農業生産的勞動力需要向非農産業轉移。”余斌表示,從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特色小鎮有著廣闊的發展情景,“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共同發展才能解決居民在就業、收入、住房等方面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特色小鎮扮演著重要角色。”

聯聯新産業投資基金(北京)有限公司總裁包君生同樣認為,“作為未來城鎮化發展中的重要載體平臺,特色小鎮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輻射帶動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

包君生還從金融機構角度為大家解讀了特色小鎮PPP運作模式,“按出資比例組建PPP項目公司(SPV),SPV負責提供小鎮的一體化開發運營,待小鎮建成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移交政府。”

“特色小鎮建設可以通過資源資産化、資産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標準化金融途徑。”包君生表示,通過資産證券化可以讓地方政府實現資産增值的紅利收入,以此來平衡地方政府債務,並達到小鎮投資收益平衡的同時讓社會資本退出。

練就IP煉金術

“特色小鎮不僅是新型城鎮化的點睛,更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破題。”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副主任、博士孫雲龍認為,特色小鎮不僅是新型城鎮化、産業轉型的載體,還是傳統文化活化、IP化的重要載體。

“建設特色小鎮缺的是如何挖掘傳統文化,如何把傳統文化用IP煉金術的方式變現。”孫雲龍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IP化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現代生活、非遺活化+體驗經濟、工匠精神+素質教育、老字號+新零售、手工藝+物聯網等路徑實現。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IP化的最高目標是不僅有傳統文化所形成的獨立IP,還可以對於這些IP進行交易,這樣就形成了IP生産學,載體就是特色小鎮。”孫雲龍進一步表示。

“陜西人文強山水弱,不破山水題,可能陜西的旅遊就發展不起來。”一開場,陜西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強直言不諱。

“陜西大秦嶺有著豐富的山水資源,但由於交通問題沒解決,這些資源變不成資産、資産變不成資本。”徐強介紹,為破山水題,陜西省目前規劃在大秦嶺建設一批以山水為主兼顧人文資源的特色小鎮,並提出了建設旅遊軌道的想法。

“特色小鎮是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旅遊軌道是串聯珍珠的線。”徐強認為,旅遊軌道和特色小鎮是協同共生的關係,“特色小鎮支撐了旅遊軌道沿線和全域的産業聚集,實現了旅遊軌道從單一交通功能到産業帶動功能的轉變;軌道交通通過科學合理的空間規劃和客流組織,為特色小鎮帶來穩定的客流和消費;兩者共用彼此的産業聚集和文旅空間,實現協同發展。”

規劃設計是關鍵

一個特色小鎮成功與否,前端的規劃設計非常關鍵。在浙江南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曉剛看來,特色小鎮相當於一個小型社會,首先要研究清楚這個“社會”到底需要哪些要素,小鎮才能真正建起來。“就跟一棟房子一樣,最根本的是要考慮這個物理空間裏邊該放哪些內容。”

“沒有産業,特色小鎮也就不存在了。”姜曉剛認為,産業是所有特色小鎮的核心。此外,還要有政策、運營、金融、網際網路等方面的支援,“政策是基本前提,運營是保障,金融是支撐。”

姜曉剛同時表示,特色小鎮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指導。“特色小鎮和一般的房地産項目不一樣,房地産建成賣掉就完事了,特色小鎮建成後才是剛剛開始,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中鐵城市規劃院副總規劃師李江與大家分享了環太湖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構想。

為何選擇環太湖區域做特色小鎮?李江認為,環太湖區域有著非常好的景觀資源、特色資源、旅遊資源,跟周邊的大城市也有著緊密聯繫,“未來在這裡面做特色小鎮,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發掘自身景觀、旅遊上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接大城市的功能。”(王莉莉)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