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朝天門》開展 境內外近千張照片“探”重慶來去之路

發佈時間: 2017-03-15 14:39:14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劉賢 |責任編輯: 君君

 

《永遠朝天門》開展境內外近千張照片“探”重慶來去之路

陶維新的一張19世紀末重慶城全景照片長約兩米,令人震撼。圖為觀展者欣賞陶維新照片。 劉賢 攝

《永遠朝天門》影像展14日至26日在重慶開展,收納近千張照片,其中大部分來自境外機構和個人。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位於長江和嘉陵江匯流之處的朝天門是重慶的城市符號和歷史符號。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説,朝天門是老重慶17座城門中最大的一座。此展以朝天門為基點,是從歷史學與影像學視角對重慶城市歷史文獻的一次新發掘。近代朝天門的影像資料多來自西方世界,這也是19世紀後期重慶開埠以來,向中國和世界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彌足珍貴。

從1870年到現在,展出的照片拍攝時間跨越147年。第一部分展現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的重慶開埠時期社會圖景,視角小至民眾衣食住行,大至重慶全景。第二部分是“抗戰與城興”,照片真實記錄下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轟炸時,普通民眾包括在渝外國人的避難逃亡情景。第三部分“重慶新生”是1950年至1997年當地民眾生活、工廠生産等圖景。第四部分“弄潮時代”呈現1997年重慶直轄到現在日新月異的變化。

照片來自市民、攝影師、博物館、老牌國企等。執行策展人王遠淩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稱,大部分照片來自境外機構和個人。法國尼埃普斯攝影博物館、瑞士攝影基金會、英國布裏斯託大學中國歷史照片研究中心、瑪格南圖片社等皆對展覽有所支援。

約翰·湯姆遜、陶維新等第一批進入重慶的外國攝影師將19世紀末的重慶用照片定格下來。展覽中最早的照片即為約翰·湯姆遜鏡頭中的三峽。

陶維新的一張19世紀末重慶城全景照片長約兩米,令人震撼。研究重慶曆史的周勇此前也未曾見過。他指著照片上朝天門的位置感慨道,“沒上九十歲的人,都沒見過朝天門老城門模樣”,而這張照片讓大家看到了原貌。

法國攝影師JulienHazemann拍攝于2017年的一組圖片故事“重慶棒棒”(指挑夫或力夫),用25張照片呈現從農村到城市以力氣謀生的“棒棒”如何辛苦勞動,奉獻于城市,逐漸融入城市生活的故事。在Hazemann看來,“棒棒”為生活奮鬥的故事也是重慶的故事。

“變化太大了,太大了。”在重慶生活了60年的袁先生看展時連連感嘆。

法國藝術家柯凱樂告訴記者,從影展中看到了重慶城市面貌從扁平到立體的變化過程。

作為展覽的學術指導人,周勇説,這些照片展現了重慶人的家譜、重慶文化的根脈、重慶面向未來的去路。在3月14日這個直轄紀念的日子開展,也是“重慶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宣誓”。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