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學會2016年年會召開 多位專家學者到場
發佈時間: 2016-11-08 16:10:48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君君
由中國民俗學會主辦,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江蘇省民俗學會承辦的中國民俗學會2016年年會近日召開。來自全國各地35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會場。中國民俗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朝戈金,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民俗學家烏丙安,江蘇省民俗學會副會長、著名畫家季全保等出席了本次年會開幕式。
朝戈金對一年來中國民俗學會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進行國際合作等方面所做工作做了詳細綜述。
他介紹,截至目前,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中國大約70個高校建立有民俗學碩士點或博士點,每年大約有將近200名民俗學專業的研究生步入社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由中國民俗學會學者起草、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提交的“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與理論創新研究”這一選題得以入選,這是民俗學基礎學科建設領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由民俗學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共同主編的《中國民俗學年鑒(2015)》最近正式出版,該書的編纂,也是中國民俗學基礎建設方面的最新成果。
朝戈金指出,近年來,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積極參與國家文化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工作,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中國民俗學會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評審機構,參與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評審工作,學會在該項工作中,組織了專門的評審團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學會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特別是非遺保護領域一直不可忽視的隊伍。2016年暑假,由中國民俗學會和美國民俗學聯合主辦的暑期民俗學培訓班,在內蒙古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過去的一年,中國民俗學會二級研究機構積極開展多項學術活動,舉辦過規模不一的多次國內或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特別是中國端午文化研究基地、中國崑崙文化研究中心、茶藝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等,學術活動已經常態化。
他進一步介紹,在資訊化時代,各種傳媒手段的廣泛運用,對於學科內部建設和學術的社會推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人力、財力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廣大會員的大力支援下,中國民俗學會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手段,建立起包括學會官方網站、民俗學論壇、民俗學部落格、中國民俗學會微網志、中國民俗學微信公眾號、中國民俗學APP等完備的網路學術平臺,為中國民俗學的學科建設和學術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悉,會議期間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還從“傳統博物館的民俗展演與非遺保護”,“以南京博物館為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倫理原則之解讀”,“膠東民間剪紙史論、後工業時代的價值重估”,“嶺南地區建築陶塑屋脊的民俗內涵初探”,“關中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研究”,“多元文化共存與民族國家文化認同、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可能性探析”,“開拓增強當代社會治理的民俗軟控力”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發言與交流。
每年舉辦的中國民俗學會年會,是中國民俗學會與廣大會員進行溝通的最重要的平臺,也是學會會員向社會各界展示學術成果、交流學術資訊的一次難得的機會。據了解,本次年會共徵集到論文510余篇,經過評審,有393篇論文入選本次年會。入選論文的作者來自全國各地,幾乎所有民俗學學科點都有代表出席本次會議。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