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 孟憲宇)今天上午,2012年度法治截面史——《法治影響生活•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在北京正式發佈。
剛剛過去的2012年,有太多令人難忘的法治記憶。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主席鄭重提出,“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回顧2012年的法治印象,重點是保障公民實體權利以更公平合理的程式實現。修改後刑訴法直接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總則,修改後民訴法也將人權思想貫穿于條文中,對於調解與訴訟相銜接的機制、當事人舉證制度等方面的完善,無一不體現著法律對當事人權利的尊崇和保障。
盤點2012年的法治人物,正義以看得見的形式實現。曾經的“打黑英雄”跌落成叛逃罪人,王立軍案給利用職權藐視法律的官員以警示:黨紀國法不容挑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迫受賄”的城管隊長王寶林、騙貸7億的銀行高管田軍等一批貪腐官員的落馬給當權者敲響警鐘:腐化墮落的紅線不可逾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殺害13名中國船員的泰國人糯康在中國受審並被判重刑,再次昭示了一個真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犯下罪行必將受到正義的制裁。
總結2012年的法治事件,依法治國仍然任重道遠。這一年,強制平墳事件表明以權壓法等現象仍然存在,政府依法行政意識有待加強;“眼花法官”的出現,顯示出司法權規範運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畢節事件,凸顯對流浪者的救濟窘境;哈爾濱塌橋事故,嚴重挫傷民眾的安全感;舉報人八年未獲安置,説明我們從制度設計到具體行動對舉報功臣的保護都還不夠;頻繁出現的校園傷害案,在震痛人心的同時,也呼喚著真正有效的校園安全體系的建立。
《法治影響生活•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依例分為人物、法律、民主、倡廉、反腐、熱詞、網路、公益、監督、財經、文化、傳媒等十二個篇章,從不同角度記錄了2012年發生的重大法治事件。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助理莫紀宏研究員,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張建偉教授以及中國檢察出版社副社長趙志剛分別從法治、反腐倡廉、文化以及網路四個角度對藍皮書進行了點評。
《法治影響生活•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由檢察日報社發起並編制。自2005年以來,中國法治藍皮書連續8年與公眾見面,已形成品牌效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