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勳
林建勳的竹刻藝術,被國內外行家譽為中國當代竹刻“第一刀”。
但竹刻藝術的基礎是書法。林建勳的書法尤其狂草藝術更成了他冠絕當代的一代書法大家。
林建勳善於向前人學習借鑒,在書法藝術探尋上,非常強調向“古人”學習,在學古的基礎上廣泛兼收並蓄而自得,他集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等各家之所長于一身,使其書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而以狂草成就最高。
林建勳擅長狂草且不説,他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令人驚嘆。他衝破了以往草書橫直有一定間隙的程式,虛與實,動與靜,起與伏,逆與順,主與次,枯與濕交織在一起,就局部觀看,甚至是雜蕪零亂的,但整體協調自然,讀後令人盪氣迴腸。代表作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還有系列經典之作,如:對青天而懼,聞雷霆不驚。履平地若危,渋風波無患。決勝千里外,運籌帷幄中。又如朱熹的《勝日尋芳》、李白《朝辭白帝》、《故人西辭》等等等。
尤其他的《孫子兵法竹刻長卷》,全長163.8米,全篇狂草,篇幅之長,字數之多,同字造型變化各異等堪稱世界之最——凡同字書寫造型沒有一個相同,如“之”字,三百多個無一相同;“也”字近二百個無一相同;“不”字一百多個無一相同;“戰”字近百個無一相同。其個性化風格滲入前人的多種風格,出類拔萃;他以骨力洞達,恣肆奔放、變幻無窮而駕御書法的結構和用筆,使書法作品産生出強烈的動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字法造勢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