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屏邊縣:“一會五管三融”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時間:2024-12-20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陳立奇

為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雲南省紅河州屏邊縣在自然村一級創新推行“管事會”基層治理模式,負責管宣傳、管衛生、管綜治、管公益、管鄉風,突出組織引領、幹部帶頭、群眾參與,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和美鄉村建設按下了“快進鍵”。

以自治激發基層治理內動力,推進和美鄉村增“顏值”。由村內大局意識強、群眾威望高的5-7名黨員幹部組成“管事會”,讓和美鄉村建設從“群眾事幹部管”轉變為“群眾事群眾管”,有效扭轉“群眾看、幹部幹”的局面,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和平鎮建成“美麗庭院”393戶,石坎期都打、白沙良子田等46個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工作成效凸顯。轉田村“書記領辦”項目自“管事會”成立以來,充分扮演“規劃師”“先鋒隊”“管家婆”三種角色,帶動59戶農戶自發拆舊建新,以政府項目資金“小投入”撬動群眾“大投資”,掀起幹部群眾勠力同心、攜手共建美麗鄉村的“大熱潮”,村民慢慢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以法治提升基層治理硬實力,推進和美鄉村提“氣質”。鄰里之間有矛盾,鎮村幹部出面協調,往往會陷入“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困境,而群眾中既有威信,又了解政策法規的“管事會”成員卻可以發揮出獨特作用。“管事會”把“火塘會”“院壩會”等作為管理服務自然村的組織方式和方法路徑,深入開展普法宣傳84次,將“法言法語”變成群眾聽得懂的“鄉里鄉音”,切實增強了群眾的法治意識。以“管事會”為協商平臺,建立健全提事、定事、辦事到督事自治運作機制,每月固定一日為“碰頭日”,定期商議村級事務,做到讓群眾事情自己議、群眾事情自己定、群眾事情自己辦,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成為化解矛盾的“潤滑劑”,小到垃圾處理、鄰里糾紛,大到地基分配、土地權屬等,“管事會”都會積極介入,先後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個,化解矛盾糾紛29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以德治夯實基層治理軟實力,推進和美鄉村升“品質”。依託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載體,結合節氣節慶及農時農事,自定活動主題,每季度至少組織開展1次“管事會”志願服務活動,發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安全隱患排查、“學習雷鋒”等志願服務活動20余次。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活動,開展“一月一主題”政策宣傳8期,開展“戲曲進鄉村”“文明大講堂”活動3次,利用“村村響”播放“和平之聲”31期,結合實際完善村規民約,教育引導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讓“比面子”“比排場”“比闊氣”成為“過去式”,文明新俗蔚然成風。(陳立奇、和平鎮人民政府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