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貴金屬集團:創新驅動 厚積“鉑”發

時間:2024-12-02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走進雲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金屬集團”)的展廳,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項項鉑光璀璨的榮譽,于無聲中講述著貴金屬集團開創中國貴金屬領域,一步步從小變大、由弱到強的奮進故事。

(貴金屬。貴金屬集團供圖)

被譽為“鉑族搖籃”的貴金屬集團,聚焦服務國防工業、環境保護、新能源化工、生命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五大領域,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進口替代,解決了一批“卡脖子”問題,成長為國內貴金屬領域擁有系列核心技術和完整創新體系的行業領軍企業。

據悉,貴金屬,因其化學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獨特優異,成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環境保護、生命健康、新能源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維他命”。

“國之重器”夯實創新根基

貴金屬集團前身為始建於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72年更名為昆明貴金屬研究所,1999年改制為科技型企業。脫胎于科研機構的貴金屬集團,把科技創新刻入企業發展“基因”。2023年研發投入9.7億元,同比增長15.49%。

目前,貴金屬集團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9個國家級、11個省級創新平臺以及8個院士工作站,承擔了國家貴金屬領域80%以上的科研項目,累計3000余項。其中,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唯一以貴金屬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雲南省唯一一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貴金屬集團有機配合物研究室。貴金屬集團供圖)

在稀貴金屬資源高效回收、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環保及化學合成用稀貴金屬催化材料技術、高端製造用稀貴金屬功能材料等技術方向,貴金屬集團開展基礎研究和産品關鍵技術攻關,形成了系列新技術、新産品成果儲備。

以此為依託,培育了多個初創公司,培育了貴研工催、貴研資源(易門)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貴研檢測、貴研新材料等雲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了貴研催化、貴研化學等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2024年,貴金屬集團佈局了102項科技攻關項目。

聚才“強磁場”,激發創新活力

“1962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84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説起貴金屬集團研究生培養的歷史,研究生院院長張昆華如數家珍。作為雲南省國有企業中唯一一傢具有研究生培養資格的單位,辦學60多年來,昆明貴金屬研究所培養出450余名碩士、博士、博士後,留在集團工作的畢業生,大都成了科研、管理骨幹。

堅持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貴金屬集團每年新引進不少於30名青年博士和高層次人才,加快總部人才中心和上海、新加坡區域“人才飛地”建設。目前,集團有190余人入選國家級、省“興滇英才支援計劃”等重點人才專項,其中享受“國貼”專家7人、“省突”專家10人、“省貼”專家22人,擁有省市創新團隊11個。

運用“揭榜挂帥”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給予科研人員充足股權激勵、試點初創公司科研人員跟投機制……一系列激勵機制措施之下,集團構建起了專業人才領頭、技術專家攻堅、研發團隊衝鋒的科研人才梯隊,創新效能大幅提升。

産學研繁花結出創新碩果

通過雲南省科技副總機制搭建起的産學研合作模式,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南大學的謝建平教授,與貴金屬集團實現了一場技術創新與産業應用的“雙向奔赴”。

中國貴金屬資源稀缺,尤其鉑族金屬極度匱乏。謝建平長期帶領團隊研究“利用研發的生物材料特異性吸附回收鉑族金屬”,而從二次資源中提煉回收鉑族金屬並提高回收利用率,一直是貴金屬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被選聘為科技副總的謝建平,圍繞企業生産需求展開科研攻關,讓研究與市場緊密結合,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基吸附劑,提高了鉑族金屬的回收效率,還實現了鉑、鈀的綠色回收,縮短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週期。

如今,貴金屬集團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鉑族金屬資源迴圈利用基地,近十年累計産出的鉑族金屬遠超同期國內鉑族礦産資源供給,極大增強了我國鉑族金屬的自主保障能力。

圍繞貴金屬行業重大需求,貴金屬集團與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以項目為載體、以技術為紐帶的産學研合作模式,突破了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填補了多項行業技術的空白。同時,設立15個專業研究室和15個産業研究室,建立以專業研究室“對口派駐”經營單位為核心的研發與産業深度融合機制,打通了科研走向市場的“最後一公里”。

多年來,貴金屬集團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上下功夫,持續加強技術攻關和産業建設,建立了較完整的貴金屬産業鏈體系,保障了國家貴金屬産業鏈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書寫了“創新有多遠,我們走多遠”的故事。(《雲嶺之窗》調研組)

(責任編輯: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