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種植赤松茸正當時

時間:2024-11-2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字德芝

初冬清晨,當田園壩子還沉浸在茫茫大霧中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早已穿透雲層,溫暖地灑在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四角田村的小龍潭自然村赤松茸種植實驗基地,灑在辛勤勞作的人們身上。

image.png

沐浴著朝陽,走進赤松茸種植實驗基地,迎面而來的風裏有著一股淡淡的發酵過的腐料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剛耕耘的褐色土地,一輛又一輛三輪車在田間道路來來回回,“轟隆轟隆”的挖掘機正在把“菌子養料”分裝進三輪車,手持鋤頭的人們把養料有序地分散在平整的土地上。

image.png

菌子養料的配方,其實很簡單,就地取材,用稻草稈、玉米稈、鋸木渣等廢料將其打碎髮酵,變廢為寶,節約成本,美化居民環境,優化土壤結構。

image.png

種植實驗基地裏,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種植赤松茸。機器的轟鳴聲、人們的交談聲,交織成冬日耕耘的樂曲。人們分工合作、三五個一組,人工與機械化同時進行,車技嫺熟的男子開著三輪車拉養料、拉菌棒,男子們把一筐筐的菌棒從大車上卸下來輕輕放在地上,婦女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把一根一根的菌棒按固定距離放置、用手淺刨一個小坑、把菌種輕輕掩埋在土裏。

image.png

“四角田村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4.6%,空氣濕度大,適宜菌類生長。2023年,四角田村實現菌類收入1540萬元,戶均收入1.8萬元,每人平均收入5700元。其中,以林下種植的方式,種了20畝赤松茸,畝産2噸,畝産值達8000元。這次我們大膽嘗試,從林下種植到地上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在小龍潭自然村發展25畝實驗基地,購置菌棒15000斤,預計畝産3噸,畝産值10000元。項⽬建成後,惠及全村,可帶動200名左右村民就近務工。”田園鎮四⻆田村黨總支書記段宏燃滿懷期待地説。

image.png

赤松茸種植,在四角田村民看來是一項富民産業。四角田村小龍潭自然村村民穆紹週一邊撈養料一邊道出自己的心聲:“我家出租了9畝地,每畝1000元,地租收入9000元,我也打算長期在實驗基地務工,每天收入100元,從栽種、管理到采收,一年可以在基地務工將近5個月,可以照顧家裏,還有一萬多的做工收入。”

和穆紹週一樣,于洪玲一邊放菌種一邊開心地説著赤松茸種植給她生活帶來的方便,原本打算出去外地打工的她聽説村裏種植赤松茸需要人手,於是選擇留在村裏,這樣既可以照顧小娃,又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image.png

昌寧縣雲味農産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健康聞訊趕來,走到正在種植赤松茸的村民身旁,當即和四角田農民專業合作社達成協定:“只要赤松茸出來,你們不必擔心賣不出去,加工、銷售由我們公司負責。”

“種植、加工,從一産到二産,人工種植赤松茸,有效填補野生菌落幕後的空白,實現一年四季有菌類收入的目標。實驗基地的管理運作,通過四角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科學規劃、連片管理,預計目標是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民增收,企業受益。”田園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王文海表示。

近年來,田園鎮立足豐富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以打造“兩山理論”轉化實踐基地為契機,依託千萬工程産業示範項目及東北大學的援助,以黨建引領、合作社領辦、農戶參與、企業銷售的産業模式,以四角田村為試點,打造“兩葉一子”(茶葉、桑葉、菌子)等多個農業項目,拓寬鄉村産業振興渠道,實現生態美、産業興、村民富的目標。(字德芝/文 汝南希/圖 昌寧縣田園鎮供稿)

(責任編輯:曹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