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15日雲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場消息,近年來,雲南省林草局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共制定19項改革制度,全方位創新激活林草體制機制,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不斷鞏固築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推深做實林長制。全面建立五級林長組織和責任體系、三級督察體系、林長制考核體系、源頭網格化管護體系等4項基礎體系;建立林長會議、林長巡林、林長制督察、資訊工作、部門協作、林長制考評及激勵辦法等7項配套制度,全面實行發佈總林長令、林長+森林警長、林長巡林推動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林長提示單(函)、林長履職述職、工作調度等6項工作機制,讓林長制規範有序、高效運作、落地見效。
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雲南在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結束後,先後印發《深化林業改革專項方案》《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進一步明晰産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為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目前,省林草局正在抓緊制定《雲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積極穩妥推進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深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2016年以來,全省聚焦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緊緊圍繞保護生態、保障職工生活兩大目標,全面開展國有林場改革,取得了林場個數、事業編制數“兩減少”,林地面積、森林蓄積、職工工資“三增加”的階段性成效。全省國有林場由203個優化整合為142個,國有林場職能全部轉為生態公益保護。
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紮實推進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生態保護空缺分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國家公園創建,努力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截至2023年底,全省劃建自然保護地333處,總面積546.37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4.26%。亞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貢山、哀牢山4處納入《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西雙版納和昆明兩處國家植物園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佈局方案》。香格里拉國家公園設立、亞洲象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和西雙版納國家植物園創建正有序推進。
建立完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體系。建立濕地認定制度,截至目前,全省認定重要濕地37處,其中:國際重要濕地5處、國家重要濕地3處、省級重要濕地29處,初步構建起完整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出臺省級濕地保護規劃、九大高原湖泊“三區”濕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濕地公園管理評估規範,開展《雲南濕地保護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規範濕地保護管理。
林草重要改革試點有力有效。有序推進林業碳匯試點、森林經營試點和林業綜合改革試點等3項重要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普洱市寧洱縣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工作,摸清森林碳匯家底,積極探索林業碳匯鞏固提升關鍵技術、經營模式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林業碳匯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深入開展森林經營試點,出臺森林可持續經營指導意見,5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森林經營試點示範順利推進;積極推動普洱市林業綜合改革試點,現已全面啟動20項改革試點任務。
經過近10年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基底不斷夯實。全省森林面積3.18億畝,森林蓄積21.4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5.25%,分別居全國第2、3、4位。林木植被碳儲量達11.7億噸,佔全國10.9%,居全國第一;有效保護3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植物,數量居全國第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0.17%,提前實現“十四五”目標;全省林草産業綜合産值達4588.50億元。(楊婧瑤)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