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之路

時間:2024-07-1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查海霞 趙淑萍 王朝宇 陳遠傑 易今

夢想是什麼?

農村體育教師李家周説:“夢想,就是每個學生都成為自己的冠軍。”

(李家周(左一)帶領臨翔區第二中學博海訓練隊成員在博尚水庫訓練)

“博海”出了世界冠軍

2018年5月5日,來自雲南臨滄的運動員王應柳,與隊友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田聯世界競走團體錦標賽女子20公里競走項目,獲得金牌。

(王應柳(紅衣服領先者)參加2018年國際田聯世界競走團體錦標賽女子20公里競走項目,奪冠)

5月13日,王應柳載譽歸來,第一站就到母校——臨翔區第二中學,這個她夢想開始的地方。她要親自把這個喜訊告訴她體育運動生涯中的第一個伯樂,她要和“博海”體育訓練隊的隊友分享成功的喜悅,她要再去看看自己曾經苦練過的“土球場”。

“博海”,其實是建於1958年的臨翔區博尚水庫,因地處曼萊山下也被稱作曼萊湖。博尚水庫被稱為“博海”,有兩層意思,一個是這裡青松環山,藍天薄霧,時時透出一份煙嵐清奇之境,可與海媲美;另外,古時博尚鎮是茶馬古道上的咽喉要塞,臨滄的茶和茶文化,經這裡走向緬甸海岸,再通向世界各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博海”,寄託著臨滄人“走出大山,擁抱大海”的夢想。

(臨翔區第二中學博海訓練隊成員在校外進行訓練)

臨翔區第二中學坐落在“博海”湖畔,實際上就是一個鄉村中學。誰都沒有想過,王應柳這個曼萊湖邊長大的丫頭,能走上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是老師李家周的教導、激勵,才讓我最終在體育路上堅持了下來。”在王應柳心中,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教師李家周舉足輕重,她體育生涯中的每個關鍵點,都有李家周的身影。

2004年,王應柳在體育課上展現出的體育天賦引起了李家周的關注,便邀請她進入校田徑隊練習競走項目。

“她特別能吃苦,也有毅力,訓練中常常自己加碼,學校操場的跑道只有200米,看著她在烈日中一圈一圈不停地走,操場外面看的人都感覺頭暈。”李家周説,王應柳個子小,人又瘦,長期高強度訓練有時感覺體能吃不消,但是,再苦再累她也從來沒有説過要放棄。

(李家周與臨翔區第二中學博海訓練隊成員在訓練)

2006年,李家周把王應柳推薦到了臨滄市體校,開啟了專業運動員之路,之後又到了省隊。2018年以前,她獲得了國家和省級的冠軍。但是,她腦海裏總會想起老師李家周對“博海”體育訓練隊隊員説的那句話——“走向臨滄、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她暗下決心,要一直向前衝,去衝擊世界級冠軍。

最有希望衝擊世界級金牌的2017年,傷病卻給王應柳帶來了沉重的打擊。“2017年冬訓比較系統,成績上升得很快,年中安排我和國家隊到義大利訓練,訓練兩個月後回來參加全運會。但在訓練中我腰部受傷了,全運會時還沒有恢復好,比賽中我與前三名失之交臂。”王應柳説,那一刻對自己很失望,從賽場下來就想著要退役。當時,她打通了李家周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李老師的鄉音,開導她、鼓勵她,當她情緒逐漸平復後,李老師對她説:“王應柳,想想2004年每天在‘土球場’上訓練的自己。”一語點醒夢中人。2004年到2017年,13年的苦練,在腦海裏一幕一幕劃過。體育路上13年的拼搏和堅持,以及那個沒有實現的世界冠軍夢,都不答應自己當下的退縮。

一年後的國際田聯世錦賽上,王應柳將世界冠軍的獎牌收入囊中。

(臨翔區第二中學博海訓練隊成員在校外訓練)

1993年,李家周在臨翔區第二中學成立課餘訓練隊,後改為“博海”體育訓練隊。1994年,就開始向臨滄市體育中學輸送人才。他告訴隊員,在臨滄,“博海”就是最大的“海”,在攀登體育高峰中,要用海那樣深的勇氣、意志和拼搏精神——“走向臨滄、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

王應柳,是從“博海”體育訓練隊走出去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當從“博海”出去的隊員捧回越來越多的冠軍獎牌時,博尚鎮街頭巷尾的鄉親開始叫李家周“冠軍教練”。

體育改變了“我”的命運

羅恒龍是臨翔區圈內鄉南代河組人,1992年,剛上完初一就厭學回家,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鄉里鄰居們用當地話形容是“氣大飽力、跳鑽鑽的一個娃”。

發現羅恒龍很偶然。1994年暑期,李家周野外徒步的時候,遇到一個放牛的小夥子,光著腳板在大山上跑來跑去。“這赤腳大仙,可以嘛。”一看這小子的身材和體能,李家周心裏竊喜,他又發現一個練柔道的好苗子,李家周追上去和小夥子搭訕。

(李家周給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班學生上柔道課)

“我記得當時李老師問我,不讀書嗎?我説不讀了。接著,他説我有體育天賦,問我喜不喜歡體育?我説喜歡。李老師當時就記下我的名字和家裏住址。那天晚上,他就來到家裏,動員父母讓我去臨翔區第二中學練柔道。當時,我感覺一個朦朦朧朧的希望從心裏升起來。”在羅恒龍的記憶裏,他與李家周遇見的情景依然溫暖清晰。

李家周做通了羅恒龍父母的工作,羅恒龍如願到臨翔區第二中學上學,並進入了“博海”體育訓練隊。

“那時家裏困難,除了保證正常伙食,沒有條件增加額外的營養補充。體能訓練時常常感覺體力不支,特別是夏天,沒有專業的訓練服,我們都是光膀子在太陽下長跑,有時就想偷偷歇一會,但李老師在後面追著、盯著、喊著——不能停,咬緊牙關,堅持就是勝利!”羅恒龍説,體育這條路上,李老師教會了他們堅持,一次次咬牙堅持,不僅提升了體能,也磨礪了毅力。

(李家周給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班學生上舉重課)

經歷風雨,終見彩虹。1995年9月,羅恒龍被輸送到臨滄市柔道隊,1996年進省柔道隊,1998年獲雲南省第十屆運動會男子組柔道冠軍,1999年進入國家柔道隊,同年獲全國青年柔道錦標賽冠軍,2003年獲全國城市運動會柔道比賽冠軍。

1994年夏天,羅恒龍與李家周的遇見,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博尚,大家口口相傳的“傳奇式”遇見“冠軍教練”的故事主角,還有李富興。

李富興初三時,有一節體育課和李老師任教班級的體育課撞在一起。無意間,李家周看見了坐在球場邊的李富興。就這一眼,李家周覺得這小子相當有靈氣,是一塊練體育的料。他立馬走向李富興,問他喜不喜歡體育?李富興説喜歡。李家周讓他回去徵求父母意見後,第二周就可以進入到“博海”體育訓練隊參加訓練。

“第二周星期一,他來告訴我,家長不同意練體育。”李家周回憶,“當時,我就告訴李富興,不怕,你先進‘博海’,家長的工作我去做”。

就在李富興告訴李家周家長不同意的當晚,他就到李富興家做家訪,連續去了6個晚上,只差磨破嘴皮,但是效果不理想,到最後,李富興的父母有些不耐煩了,説了一些難聽的話。

“李富興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懂競技體育,不相信體育可以改變命運,這都是正常的。”出生農村的李家周,從心裏理解李富興父母,但是這麼好的一棵苗子不能誤了。

李富興的母親反對得最堅決,李家周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李富興的大舅,這個大舅做生意,見多識廣,看問題看得更遠。“聽説,他母親很敬重她的大哥,我就去求他大舅和我一起去做家訪。”李家周回憶,李富興的大舅陪他去做了不少於10次的家訪。最終,李富興父母同意了。

在李家周的筆電上,關於李富興的家訪記錄,從開始到同意,整整22次。

(李家周和小隊員一起訓練)

“從學校到李富興家單程六公里左右,一個來回就十二三公里,當時都是走路去,好在自己是練體育的,而且那個時候精力好。”李家周回憶道:“這場馬拉松,不容易。”

李富興家有三兄弟。李富興上初三時,他二弟李富貴入學初一,分配到李家周教學課的班級,也進入“博海”訓練。李富興練柔道,李富貴練中長跑和競走。

在“博海”訓練一年後,2000年2月,李富興就被輸送到雲南省柔道隊,2002年他獲得雲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柔道第一名,後來就轉正發工資了,開始為家裏分擔。李富貴練到高三,後來應徵入伍了。大哥二哥畢業後,三弟李富光在李家周的引導下,也走上了體育之路,最後進入到國家柔道隊,也榮獲了雲南省和全國冠軍。

(李家周給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生解析柔道技能)

從李富興到省隊開始,他的父母仿佛就看到了希望,特別是當李富興獲得省冠軍後,他們終於明白李家週一次次家訪背後的良苦用心。

“李老師給娃娃們指的路,都是陽光大道。”這句話,李富興母親常挂在嘴邊。

愛與堅持

每個人都有一個冠軍夢在等待著被喚醒。對李家周而言,選材就像一個夢想喚醒系統,喚醒那些熱愛體育、有體育天賦的孩子心中的冠軍夢。

(訓練間隙李家周與臨翔區第二中學博海訓練隊成員在博尚水庫暢談理想)

那麼多冠軍能從“博海”走出來,李家周有什麼特殊選材方法?“我選苗子的方法和理論上的選材可能還有所區別,更多的經驗來自於實踐中的摸索和總結。”李家周説,“博海”剛開始階段,自己不會選材,也沒有條件外出學習。那時任6個班的教學課,我就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測試、記錄,通過一段時間的數據分析,選出了23個運動員。但這23個運動員是不是真的適合練體育,心裏沒有底,那種心情,就像我們農村説的“空手撲螞蚱”。

苗子一選出來,就開始訓練。時間過去兩個月,感覺隊員訓練的成效不明顯,特別是中長跑隊員。是不是選材方向不對?還是訓練計劃不合理?還是……李家周心裏開始打鼓。

“其實,練體育與自然規律是一模一樣的,就拿博尚當地人來説,他們的生長髮育與當地生長的柏樹很像。”有一天,李家周去拜訪泰恒中學(臨翔區二中的前身)時期的一位能文能武的老教官,聽到他這樣定義體育,李家周豁然開朗。博尚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屬於亞高原地區,適合柏樹生長,但週期長,一旦成材,木質絕佳;比起平原地區來講,人的發育可能會晚一些,運動員出成績的時間也可能會更慢一些……思路一下子清晰起來,他感覺自己找到一個符合當地實際的中長跑運動員的“柏樹選材法”——一看身材,瘦但要勻稱;二看比例,下肢幹長于上軀幹;三看關節;四看五觀;五看耐力。

“隨著入隊隊員增多,我們增加了柔道、舉重、拳擊、射擊項目。”李家周説,這對他的選材能力和教學能力提出新的考驗。

(李家周給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生上舉重課)

師者,先行一步。李家周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自學柔道、舉重、拳擊、射擊這些項目。當時訓練條件非常艱苦,就在一個土球場上訓練田徑項目,柔道、拳擊這些項目都沒有專門的場地和設備。他自己在草地上摸爬滾打,也帶著學生在草地上練,風雨無阻。他常常和學生開玩笑説:“我們要珍惜天然的大型綠草防護墊,還有自然調節的大空調,大家加油,好好練!”

年輕體育老師羅垚評價李家周教學風格時説,他注重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指導,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技能。

“苗子選出來,就必須盡全力好好培養。”李家周常常感慨,要培養出一個國家級冠軍太難了,培養一個運動員,就像栽種一棵柏樹苗,要懂得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除草,什麼時候松土,什麼時候用丫杈去頂著,不要讓它長彎了,直到最終長成參天大樹、棟樑之才。

(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班學生)

輕描淡寫背後,是李家周的教學之道。“現在我還是依然用自己這一套獨特的‘柏樹選材法’作基礎,這套選材觀是否科學,從31年的實踐和學生回報回來的成績看,70%至80%是準的。”

“博海”體育訓練隊的第一節課是思政課,李家周要求每一個運動員,必須熱愛祖國,熱愛體育事業。有了這個基石,他才開始觀察、記錄、分析每一個運動員的個性、心理需求等等,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訓練安排,一人一個方案來培養。

“選他,就要愛他,要鼓勵、關注、陪伴和鞭策,要讓運動員心裏熱乎乎的。”只要隊員需要,李家週一直都在。在李家周的整個教學體系中,有一個不能被忽略的核心元素——愛。

“2000年我入選奧運會,後來的訓練中鼻子被撞斷了,就沒能去參加,突然就不想練了,想回家。我給李老師打了個電話。他在那頭安慰我、鼓勵我,叫我不要灰心,只要自己不打退堂鼓,以後機會多的是……”羅恒龍説,一路走來,李老師一直在身邊。

“沒有李老師,就沒有世界冠軍王應柳。”王應柳時,她説在最艱難的時候,是李老師的鼓勵讓她重拾信心。

(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班學生進行體能訓練)

這份愛對於“博海”體育訓練隊隊員來説,每個人都感同身受。“不成材也要成人。”在李富興印象裏,李家周老師常説,好好做人,都會成材,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冠軍。

或許,對於李家周而言,這,才是為人師者的最大意義。

做自己的冠軍

李家周,自己就是冠軍。

1989年,李家周代表臨滄地區參加省運會,獲得了臨滄地區有史以來的第一塊100米比賽省級金牌。對於從小愛好體育的李家周來説,就像一塊擦滿蜜汁的大餅從天而降,興奮之餘,心底一直有一個聲音:“我還要去拿國家冠軍,世界冠軍。”

(李家周在食堂與學生一起用餐)

1989年,李家周以臨滄地區最高專業分的成績考入臨滄師範體師班。“1990年,市裏計劃把我送到省隊。但命運捉弄人,當時我生了一場病,就這樣與職業運動員生涯失之交臂。”時隔多年,回憶那段往事,依然能感受到李家周愛而不得的遺憾。

職業運動員生涯這條路走不通了。可是,如何安放自己的冠軍夢?李家週一度陷入人生中的低谷迷茫期。

1993年7月,李家周從臨滄師範體師班畢業,8月被分配到臨翔區第二中學,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

(李家周給臨翔區第二中學體育特長生講解搏擊技巧)

“我自己不能當冠軍,但我可以培養冠軍!”有一天,在給學生上體育課時,這樣的想法突然從李家周腦子裏冒出來。説幹就幹,想要自己當冠軍的李家周,開啟了培養學生當冠軍的征程,這條路,一走就是31年。

“練體育真的苦,一刻都不能松。”羅恒龍説,回想在臨翔區第二中學上學時期,李老師帶著他們訓練,把自己的週末和假期全搭了進來。學校球場的跑道只有200米,訓練都是跑公路,每天一二十公里的訓練,李老師拿著一根竹竿,騎一輛老式自行車,跟在我們後面,追著、趕著……很多人並不理解李老師,包括我的父母。

“現在條件好了,我們可以通過科學配比增強營養。但我還是會懷念‘李氏營養液’。”王應柳説的“李氏營養液”,其實就是李家周老師自製的“白糖+鹽+水”。1993年,雖然工資只有225元,但李家周認為比起練體育這些孩子的家庭來説,他的條件好太多了,所以,他每個月拿出一些錢去買白糖和鹽,在學生訓練結束後,自製“白糖+鹽+水”的液體,給孩子們補充營養。

“那個時候家裏條件不好,我也沒有工作,一直是自己做小買賣。”李家周的妻子王懷朝介紹,從組建“博海”訓練隊開始,為了訓練隊員,李家周什麼都顧不上,家裏大事小情都是自己去處理,李家周給她封一個“家庭外交官”的稱號,還不止,“博海”組建初期,還給她封了一個“伙食團團長”的外號,專門給在節假日裏訓練的娃娃煮飯。

在談到是否理解李家周這樣癡迷體育時,王懷朝有些靦腆地回答:“記得他和我也説過,朋友問他這麼執著搞什麼,吃多了撐著嗎?我也很矛盾,但是,這麼多年,他就只迷這一件事情,我得支援他。”

李廷榮是李家周的小學同學。“90年代初,李家周像中了邪、著了魔,滿腦子就是選苗子、練體育,無論走到哪兒,只要見到他認為有體育天賦的娃娃,就會上去打招呼,動員人家到‘博海’去訓練。娃娃們回去告訴大人,今天遇到一個人,叫自己去練體育。家長們也一頭霧水,以為娃娃遇到壞人。都告訴自家娃娃,以後再有這種情況,不要理,趕快跑。”説起這些,李廷榮忍不住笑出聲來,他説,大家後來才知道,這個“壞人”就是“冠軍教練”李家周。

(李家周培養的部分學生在各級比賽中獲得冠軍)

1994年到現在,30年來,臨翔區第二中學先後向市、省、國家輸送200多名運動員,培養出4個世界冠軍、7個國家冠軍,獲得40塊省級金牌,1000余名優秀體育人才從這裡出發,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博尚鎮政府在學校旁邊的小動準村修了一條“冠軍隧道”,隧道裏都是墻體彩繪,這些彩繪記錄著從博尚走出去的體育冠軍,裏面就有李家周。

(李家周培養的歷屆學生取得的榮譽)

1973年出生的李家周,雖然是體育老師,但他並不高大,只有1.64米;這個一直告訴學生要走向世界的老師,最遠也只去過貴州興義;這個看上去有些內向的老師,一講起體育和他的學生,就兩眼放光;這個一直想當世界冠軍的老師,卻讓更多的人成為了自己的冠軍……(查海霞 趙淑萍 王朝宇 陳遠傑 易今)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