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東川區:修復礦山生態 築牢長江屏障

時間:2024-07-0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姜定才 普澤

三年來,昆明市東川區持證礦山完成生態修復7191.355畝,完成歷史遺留無主礦山生態修復1592.4畝,礦業權總數由133個減少至74個,雲南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縣級單位編制印發《東川區綠色礦山建設規劃》,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礦山4個……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東川人民認真踐行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結果;是東川區礦山治理的歷史性里程碑。

走進金沙江(東川段)和小江流域,滿目青山蒼翠欲滴,田園風光惹人心醉,3000年採礦“傷痕”逐漸治愈,“一江清水兩岸青山”掩映在藍天白雲下,好一幅長江流域美景圖。

千年開採 滿目瘡痍

東川銅礦資源豐富,開採歷史悠久,素有“天南銅都”美譽,礦業權總面積佔國土面積30.6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把東川銅礦開採列入“一五”期間全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至2001年破産;東川礦務局累計産出60萬噸銅、20萬噸白銀,為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然而,成也因銅,敗也因銅。千年銅礦開採,使東川生態環境遭到嚴重損壞,一度泥石流頻發,山體滑坡,不少良田、家園被毀,少數人甚至因此喪失生命,歷史“欠賬”嚴重,礦山治理勢在必行。

東川區地處長江中上游,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小江是金沙江一級支流,兩江貫通東川區域全境,從某種意義上説,東川區礦山治理就是治理長江流域,就是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屏障。

鐵拳治理 消除“頑疾”

長期以來,東川區採(探)礦許可證“只有出生證”,沒有“死亡證”。不少礦業權人取得採(探)礦證後“圈而不探”“探而不採”“停而不復(産)”,出現大量的“僵屍”礦業權,這些礦業權人長時間佔據著礦産資源,又沒有進行實質性投入,導致礦産資源開發保護難、生態修復難,成為東川區礦山治理“頑疾”。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近年來,東川區委、區政府扛牢歷史責任,以“長牙齒”的監管措施治理礦山,成立綠色礦業建設指揮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緊緊抓住“過期礦業權”清理這條主線,依法整治“散、小、亂”礦業權,倒逼礦業權人依法履行礦山生態修復主體責任,實現東川區礦業經濟綠色、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東川區自然資源局局長合光文説:“東川區礦山生態修復採取分類施策,一是抓實歷史遺留無主礦山生態治理;二是以過期礦業權清理為抓手,倒逼持證礦業權人主動履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主體責任;三是通過綠色礦山創建,助推和加快礦山生態修復和地質環境保護,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經核查,東川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損壞面積2878.18畝,目前已完成生態修復1592.4畝,待修復面積1247.52畝,現已獲中央財政資金支援,計劃於今年全部完成歷史遺留無主礦山修復。

東川區在開展過期礦業權清理過程中,遵循礦業權到期預警機制,明確延續辦理時限和要求,委託第三方技術單位對礦山生態環境損壞開展實地核查,列出問題清單,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責令礦業權人制訂整改方案並限時完成整改。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幹。針對礦業權人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情況,區自然資源局委託第三方技術單位進行實地核查,由於礦業權人自身原因導致無法完成整改的,列入過期礦業權清理擬自行廢止名單進行公告。區自然資源局礦管科負責人介紹,過期礦業權清理登出程式是:首先擬定擬自行廢止名單,通過局務會審核後在東川區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公示期為30日,礦業權無異議或因礦業權人自身原因無法完成整改工作的,列入過期礦業權自行廢止名單,召開東川區礦業權聯勘聯審領導小組會議審核,通過審核後報東川區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明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主體,由區人民政府公示30日,公示期滿後屬於區級發證的由區自然資源局依法登出,屬於省市發證的礦業權由區政府函告上級發證機關啟動登出程式。

同時,依據第三方核查問題清單,明確礦業權人生態修復主體責任,職能部門跟蹤落實。針對公示中提出異議的,下發整改通知書,限期完成區級礦業權延續報件工作,因非礦業權人自身原因造成礦業權過期的,督促礦業權人依法申請礦業權延續手續辦理工作,對因礦業權人自身原因導致礦業權過期的,依法給予廢止和登出。

東川區依法依規清理過期礦業權打消了一大部分礦業權人的僥倖心理,促使“賴著不辦”“頂著不辦”“圈而不探”“探而不採”等“僵屍”礦業權人面對現實,依法履責。自2022年至今,全區礦業權總數由133個減少至74個,礦業權有效期率由29.73%提升至35.48%。依法監督礦業權人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面積7191.355畝,修復率由5.25%提高至32.06%,增加了26.81個百分點。

行刑銜接 利劍出鞘

在自然資源部門行政執法中,依然存在少數礦業權人拒不履行、拖延扯皮,玩“人情關係”“鑽法律空子。”

為此,東川區自然資源局與區檢察院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銜接工作機制,以聯席、聯絡、協作等方式,形成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重點突出土地和礦産資源執法查處的協作配合,建立自然資源行政執法與行政檢察銜接平臺,破解自然資源領域行政處罰決定申請強制執行難問題。共同搭建資訊共用、案情通報、案件共商、案件移送平臺,讓司法利劍護衛綠水青山。

昆明市智雲礦業有限公司東川區老雪山鐵礦,現有法人2020年通過法院拍賣渠道取得礦業權,但原礦業權在開展礦山基建及採礦過程中,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棄渣隨意堆放,形成了嚴重的地質災害和安全隱患。東川區自然資源局依法督促老雪山鐵礦開展生態修復,但現礦業權人認為不是他的責任,對行政部門的要求視而不見,不睬不理,甚至法人都見不到。在多次監督無效情況下,區自然資源局將該案件線索移交至區檢察院,區檢察院對此開展公益訴訟訴前調查,礦業權人立即主動履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主體責任,於今年3月25日開展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修復治理資金300余萬元,讓下游受地質災害威脅的90戶360余群眾吃下“安全定心丸。”自然資源部門專家評價:“東川區檢察機關與自然資源部門行刑銜接,攜手執法,創新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為全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提供司法範本。”

創建綠色礦山 築牢生態屏障

東川區以過期礦業權清理為手段、以行刑銜接為助力、以綠色礦山創建為抓手,全力償還礦山生態環境損壞歷史“欠賬”,全面開展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在加強長江流域保護中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目前,東川區銅都鎮鍋底塘採石場已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清水河銅礦、落雪銅礦、因民銅礦已建成省級綠色礦山。

華新水泥(昆明東川)有限公司東川區銅都街道鍋底塘採石場地處牯牛山麓,地勢陡峭,山體破碎,礦山修復難度極大。為了打造綠水青山,華新水泥(昆明東川)有限公司投資1000余萬元,在平均坡度近60度的懸崖峭壁上綠化礦山。他們創造階梯式“石梯田”綠化帶,在“石梯田”裏覆土植樹、種草,綠化面山坑槽。幾年來,已種植銀合歡、花椒、滇樸、雙葉石楠等5.8萬株,在“梯田”邊坡上種植爬藤植物,綠化開採面積約10萬平方米,每天安排專人灌溉管理。如今,從山腳抬頭向上看,猶如綠色天梯直插雲霄,既彰顯了生態價值之美,又體現了景觀價值之奇。

雲南金沙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因民銅礦全力打造“綠色生態、數字智慧、人文和諧”企業,創建示範礦山。企業投鉅資建設充填系統,使尾砂和廢石實現綜合利用;建設雨污分流系統,使選廠井下生産用水迴圈利用;優化採礦工藝,“三率”指標大幅度提高;開展礦山治理,推行清潔生産、節能降耗。如今,因民礦山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山綠了、水清了、空氣凈了、群眾滿意了,一幅礦地和諧發展的生態美景圖展現在金沙江畔,生動詮釋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

雲南金山礦業有限公司東川新山金礦地處金沙江大峽谷,生態環境治理好壞直接影響金沙江環境品質。按照區自然資源局整改要求,雲南金山礦業有限公司已累計投入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資金700余萬元,在礦山底部、中部築起多道攔沙大壩,棄渣場坡面設臺削坡修建排水溝渠和護坡攔沙壩,形成“上攔下截、排堵結合”的工程防護體系。同時,在坡面上栽樹種草,使150余畝礦山綠滿山坡,蒼翠欲滴。

談及東川區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經驗,合光文説:“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嚴格遵循‘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殷殷囑託,依法依規管好礦、守好山,築牢長江生態屏障,保護好金沙江母親河,讓東川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既是做法和經驗,也是責任和使命。”(姜定才 普澤)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