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時間:2024-07-01來源 : 雲南日報作者 : 王熠 張曉橙 李喜翠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今天是7月1日,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之際,讓我們一同走進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省一院),了解醫療戰線的黨員們用實際行動書寫出的平凡與偉大。

(畢波/攝)

麥選誠:“用醫學與黨建的雙重力量,為更多家庭點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生育是人類繁衍的永恒話題。走進省一院生殖醫學科宣教室,一面面錦旗映入眼簾。

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省一院門急診第四黨支部書記、生殖醫學科主任醫師麥選誠,都是推動者、參與者、見證者。

“生殖醫學科是一門很神聖的學科,它不僅能夠助力很多家庭圓夢‘好孕’,還能保存和保護生育力。”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麥選誠分享了近期一個生殖保存的案例。4月29日,生殖醫學科接診到一名患有地中海貧血的11歲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對她的生育能力産生不可逆的影響,因此患兒家長想尋求保留生殖可能的辦法。

在接到這個病例以後,科室裏的黨員們主動請纓,加入到患者的救治中。為了更好服務患者,其中兩名黨員前往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學習相關的經驗和案例。最終,在省一院麻醉手術科、婦科和生殖醫學科等多學科的共同努力下,患兒順利完成了手術,該案例也是全省首例卵巢組織凍存手術。

為萬千家庭鋪就“好孕”之路,除了不斷提高醫療救治水準,還體現在日常的就醫服務上。在該科室的各個導醫臺和服務台上,豎立著一塊“黨員責任區”的牌子。

麥選誠介紹:“這個牌子就是為了發揮我們黨員的帶頭作用。有牌子的地方就有我們的黨員責任崗,當患者有需要處理的緊急事情時,就可以在有牌子的地方,找到我們的黨員。”在這裡,黨員們全天候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時、細緻的照護。

在生殖醫學科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著希望與溫暖的旋律。這不僅僅是因為醫務人員的專業和付出,更得益於科室深厚的黨建品牌引領。每一個成功誕生的新生命,都是對這份黨建品牌力量的最好見證。麥選誠表示,“我們將繼續堅守這份信念,用醫學與黨建的雙重力量,為更多家庭點亮生命的希望之光,為‘好孕’鋪路,為保護生育力努力,為患者保駕護航。”

釧麗波:“危急時刻,我必須衝在前,帶好頭。”

重症醫學科(ICU),被譽為“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這裡的醫生和護士如同戰場上的“特種兵”,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投身到拯救生命的戰鬥中。而在這支英勇無畏的隊伍裏,黨員們更是扮演著“突擊隊”中的精銳“利刃”角色。

釧麗波,省一院外科第十三黨支部書記、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既是一名醫生,又是一名黨員,衝鋒前線成了她必然的選擇。

在她的家裏,有一個從未被收起的行李箱,裏面裝有應急救援包和一些洗漱用品,以確保她在接到緊急救援任務時,可以迅速出動。每次接到任務,她總是“説走就走”,為此她成了家人眼中最“不守信用”的人。

4年前,難得一見的父母專程來昆明看望她,一家人剛團聚,釧麗波的手機就急促地響起來,“有危重患者需要搶救,明天一早集結。”雖然心裏很不捨,但她還是毅然地接下了任務,這一去就是一個月,原本陪父母的計劃也泡湯了。時至如今,這件事一直是釧麗波心裏的一個遺憾。“我對家人虧欠很多,可是作為黨員,在這種危急時刻,我必須衝在前,帶好頭。”

從2008年汶川地震傷員救治、2014年“雲南魯甸8∙3地震”傷員救治到2020年馳援湖北咸寧、2022年馳援上海疫情防控,在大型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等傷病員搶救的現場,都能看見釧麗波的身影。她總是第一時間向組織請願希望能參與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盡可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使命擔當不懈怠,救死扶傷守初心,秉持對醫學的熱愛,奔赴下一場生命之戰。”這是釧麗波最喜歡的一句話,身為黨員的她,不僅將這句話深深銘記,更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份承諾。她的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不僅激勵著身邊的同事,也以醫術和醫德贏得了患者與家屬的深厚信賴和崇高讚譽。

吳曉梅:“讓基層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這是我最大願望。”

“讓基層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這是我最大願望。”每當説起自己的願望,吳曉梅總是露出篤定的微笑。吳曉梅是省一院婦科主任,更是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

多年來,她深耕婦科領域,為許多尚未生育的年輕女性精心診治,幫助他們保留做母親的權利;她為無數個女性患者解除了病痛,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幸福;她常常和死神賽跑,挽救了不少生命;她也常常和病人交心,和她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已有25年黨齡的吳曉梅,每次提到醫生和黨員的雙重身份,她總是覺得無比光榮和自豪。萬事衝在前,這是吳曉梅必然的選擇。從醫30多年來,她經歷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搶救,也解決過眾多疑難雜症。面對職業挑戰,她膽大心細,迎難而上,從未退縮。

在婦科,吳曉梅就是大家心中的“定心丸”,只要有她在,就心安。今年5月,吳曉梅完成了一天的手術剛回到家,就接到了醫院打來的電話,“一個32歲妊娠合併瘢痕子宮的孕婦流産,發生大出血,有生命危險。”吳曉梅當即調集了當天在崗的醫生先緊急處理,她立刻往醫院趕,電話裏她只有一個要求,全力挽救而且一定要全力保住這個患者的子宮。遇到這樣的情況,處理起來非常棘手,部分患者需要切除子宮以挽救生命,但電話裏,吳曉梅只有一個要求,挽救患者生命而且一定要保住她的子宮。“她還那麼年輕,保留子宮對於她的未來生活和生育能力至關重要。”看到吳曉梅出現在手術室,大家心裏想:穩了!經過全力的搶救,患者轉危為安,子宮也得以保留。前兩天,這位患者專門來到吳曉梅的門診,就為了跟她説一聲“謝謝”!

一天十多臺手術,一站就是一天;一天看上百個病人,一坐也是一天;剛從手術臺上下來,又急忙趕往門診處理;明明是休假,卻又出現在手術室……雖然很累,吳曉梅卻從中找到了工作的動力和滿足感。“患者的康復、對我的信任,就是我緩解壓力、保持開心的‘法寶’”。

楊婧瑩:“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有些責任總要有人去擔。”

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黨員的使命是為人民服務,在新生兒眼疾篩查上,省一院外科第十七黨支部黨員、眼科主治醫師楊婧瑩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

近日,省一院視光門診外人頭攢動。“我們是專門帶孩子過來找楊醫生看病的。”這天,正是楊婧瑩的出診日,等待她的家長們早早就抱著孩子坐在了診室門口。

問診、寫病歷、開檢查單……面對焦急的家長,楊婧瑩醫囑頻繁。不僅僅是現場問診,採訪期間,楊婧瑩還不斷接到患者、同事打來的電話,有人尋求指點、有人詢問檢查、有人接洽工作。

“很少有醫生會給患者留電話,她特別好,真的。”一位前來找楊婧瑩問診的孩子母親説。她一邊説,一邊展示了手機中的照片,照片裏兩個孩子健康活潑。

“我剛剛看到那個照片,兩個娃娃都是眼睛亮晶晶的。”這位母親離開後,楊婧瑩説這話時,眼中閃耀著欣慰的光芒。

眼睛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窗口,並不是只有成年人的眼睛會出現問題,新生兒的眼睛也常常受到疾病的侵害。楊婧瑩説:“新生兒眼疾多樣且危害嚴重,在孩子出生時可能已經存在病變,但早期父母無法用肉眼發現。等到發現來醫院檢查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要儘早檢查,發現問題儘早治療。”

據了解,隨著圍産醫學及新生兒急救醫學的發展,早産兒存活率提高,早産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早期發現病變,進行及時干預和治療可以有效保存患兒有用視力,提高生存品質。

新生兒眼疾篩查重要性如此凸顯,但卻是個“冷門專業”。原因在於,基礎醫療檢查多,跟進隨訪時間長,治療溝通難度大,還要常常面對家長因“捨不得孩子檢查受苦”而産生的誤解。與此相對,普遍被看作“體現技術含量”的手術,相對其他學科來説比較少。

對此,楊婧瑩的想法很簡單,“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有些責任總要有人去擔,為什麼不能是我?”

車吉平:“共産黨員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

在雲嶺大地,有一種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那就是楊善洲精神。多年來,萬千黨員學習傳承踐行楊善洲精神,用楊善洲精神滋養思想、激勵鬥志,為黨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車吉平,就是其中一位。

車吉平,省一院內幹第二黨支部黨員、老年醫學科護士。同為雲南保山人,楊善洲一直是車吉平學習的對象,她始終用楊善洲的精神鼓勵鞭策著自己,不斷努力,追求進步。

自參加工作至今,車吉平一直在臨床一線從事護理工作,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勤奮的態度,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投入到臨床工作中,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她時刻牢記“以人為本”,工作中努力為病人提供優質全面無縫隙護理。

她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這些老人,全身心地幫助老人。耐心、細心、責任心、愛心在她身上展露無遺。她視患者為親人,這不僅得到了家屬的認可,更得到了患者的喜愛。在她看來,這種認可和喜愛,就是一種動力。“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老人康復出院,我覺得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車吉平説。

如果説黨員的責任是“奉獻”,那護士的習慣就是“付出”。在車吉平的身上,時時刻刻都能看到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默默堅守中詮釋著無私奉獻與責任擔當。

2021年疫情期間,面對醫院大規模疫苗接種工作,她任勞任怨。2022年4月初,她主動報名到上海方艙醫院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絲毫沒有懈怠,從來沒有叫過苦、發過牢騷,堅決服從安排,遵守紀律。“疲憊而充實,收穫頗多,能夠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讓我倍感欣慰。”車吉平坦言。

“共産黨員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車吉平説,每當穿上護士服,心中的那一份責任和夢想就給了她不斷前行的力量。

吳純霄:“把自己,當作連接村民與醫院的橋梁。”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以來,省一院與其所定點幫扶的文山州西疇縣之間的“緣分”,還在繼續。

近3年來,省一院不斷鞏固拓展幫扶村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全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幫扶,助力農特産品推廣、對口醫療幫扶、關注群眾生活一樣也沒落下。

吳純霄,省一院國資處工作人員、派駐西疇縣駐村工作隊隊員。這位“從雲南山區走出來的孩子”,把自己當做了連接這一“緣分”的橋梁。

“我是從雲南山區走出來的孩子,鄉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心裏。”2022年11月,吳純霄作為省一院派駐西疇縣駐村工作隊隊員,來到文山州西疇縣駐村。這位從山區走出來的孩子,又“回”到了山區。

在駐村工作中,吳純霄始終把自己看作是連接村民與省一院之間的橋梁,承擔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神聖職責。

2023年3月,大地回春,但地處高海拔山區的雞街鄉龍老村依然寒霧繚繞,氣溫仍舊較低。此時,吳純霄的心裏牽掛著龍老小學剛剛開學的130多名寄宿制小學生。

“來到龍老駐村的第二天,我發現宿舍裏學生自帶的床墊和棉被大多比較單薄。孩子們很容易受涼感冒。”吳純霄當時就想,能不能為孩子們做點什麼事?

想到就做!之後,吳純霄與學校老師和村委會領導溝通後,迅速行動起來。消息傳回省一院機關第十黨支部後,共籌到善款14000余元,購買了141套優質的棉被、床墊、枕頭和床單、被套三件套,及時送到了孩子們的手中。

不僅如此,吳純霄還積極聯繫省一院的專家團隊,組織他們到村裏進行義診,確保那些行動不便的群眾也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服務。

樁樁件件、點點滴滴,吳純霄和整個駐村工作隊,正如他所説,仿佛一座橋梁,將省一院和西疇縣的村村寨寨連接起來。

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日夜奮戰在醫療救治最前線,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群眾健康……

每一位黨員講述的故事都濃縮了省一院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興實幹之風,以高品質黨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實踐新成果。新征程上,省一院將繼續以實績實效彰顯黨建引領的強大力量,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雲南篇章。(王熠 張曉橙 李喜翠)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