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瀾滄縣:指尖技藝“編”出旅遊致富路

時間:2024-06-26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戴錚

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富邦鄉賽罕村的拉祜族聚居區,一種古老而精湛的手藝——拉祜竹編,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它不僅承載著拉祜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成為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據了解,拉祜竹編是拉祜族人的智慧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有史料依據的傳承關係可追溯到約西元850年至西元1270年左右,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拉祜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飯盒,簸箕、篩子、背篾、篾桌等各種生活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傳統手工藝,是農耕文明的一種技藝。其製作工藝精細而複雜,一般要經過設計、鋸竹、去節、加工竹絲篾片、去青、編織等幾十道工序,歷時約3至4個月才能完成。2009年,拉祜竹編被列入雲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拉祜竹編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密實程度能達到“滴水不漏”,但又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因此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喜愛,飯盒是他們出工幹活的時候盛飯的必需品,透氣性能使米飯不易變味,保持新鮮,也成為茶商以及愛茶人用來貯存和包裝茶的不二之選,不僅大方美觀,更有助於生茶的自然發酵。

如今,拉祜竹編也成了當地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寶,竹編銷售到景洪、昆明、北京等地區和美國、泰國、緬甸等國家,小小竹編不僅增加了群眾收入,也編出了拉祜人的新生活。

近年來,為了推動竹編旅遊經濟的發展,瀾滄縣還積極引進外部資源,與旅遊企業合作開發竹編旅遊産品。這些産品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兼具實用性和收藏性,深受遊客們的喜愛。通過開發竹編旅遊産品,拉祜族的竹編技藝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也為當地的旅遊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在瀾滄縣拉祜風情園景區,遊客們都可見到拉祜族竹編藝人的精湛技藝。他們手持竹篾,熟練地編織著各種圖案和形狀,讓人嘆為觀止。同時,遊客們還可以親自動手體驗竹編的樂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互動式的旅遊體驗,不僅讓遊客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拉祜族文化,也為當地的旅遊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戴錚/文 普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