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功!患者恢復良好

時間:2024-06-20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歹永聰

6月19日,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了解到,半月前,該醫院心臟大血管疾病外科臨床醫學中心萬峰教授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擴張型心肌病合併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此為國內自主研發的“人工心臟”正式獲批進入臨床應用階段後,在雲南省首位接受手術的患者。目前,59歲的患者劉女士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經康復治療恢復良好,可以自如活動行走,並於當天辦理了出院。

(萬峰與“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患者劉女士交談。歹永聰攝)

萬峰介紹,劉女士植入的“人工心臟”,僅有90克的重量,是迄今世界最小,重量最輕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手術過程中,同期完成了微創主動脈瓣成形術,使患者重獲“心”生。“在心臟病的晚期,通過各種內科藥物治療,外科治療都效果不好或者無效以後,最終的治療方法就是‘人工心臟’植入,它能夠部分或全部取代心臟的功能。”

據悉,萬峰早在1998年就成功完成了中國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是雲南省終末期心臟疾病治療的里程碑性事件,也標誌著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終末期心衰治療領域的技術水準已經達到國內先進的行列。

(萬峰進行“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相關講解。歹永聰攝)

“感謝心臟外科的醫生和護士對我的關心和照顧,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在該醫院心臟外科,患者劉女士激動地説,她目前的睡眠和飲食正常,活動能力逐步恢復,每次從病房走到陽臺,能走兩三圈,術後需要慢慢恢復。

據介紹,手術前一段時間,劉女士出現因反覆咳嗽、胸悶、氣促、腿腳水腫,于當地醫院就診,考慮為擴張型心肌病,通過藥物治療後症狀緩解,但病情反覆,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為求進一步診治,劉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尋求幫助。

入院後,心臟外科醫生為她完善了相關檢查,檢查發現劉女士重症心衰(心源性休克)症狀重反覆發作且死亡率高,心臟左房左室增大,心臟射血分數只有19%,經過詳細診斷和分析,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

“面對複雜嚴重的心臟病,劉女士如不及時治療,心肌收縮功能會逐步喪失,同時會面臨心跳和呼吸驟停、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問題,生命岌岌可危。”萬峰説,類似劉女士這樣的終末期心衰病患,心臟移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萬峰説,“人工心臟”屬於人工生産的機械裝置,限制因素少、治療效率高,是終末期心臟功能衰竭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的希望。而供體資源稀缺,匹配條件等受限因素又較多,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供體移植”。

時間就是生命,手術前一天,萬峰再次組織心內科、超聲科、麻醉科、血液內科等多學科MDT討論,同時還進行了集中培訓和操作預演,共同制定了嚴密的手術方案和圍手術期管理策略。

5月15日上午,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手術室內,萬峰帶領團隊,精準流暢地將Corheart 6“人工心”的泵頭連接到患者的左心室,重啟了劉女士的“心”生命。術後,劉女士在重症監護室進行密切觀察治療,醫療和重症監護團隊對其精心治療和護理。術後2周,患者心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水準,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

(患者劉女士“人工心臟”植入手術進行中。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供圖)

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數據,中國35歲及以上心衰患者已達1370萬,亟需進行治療。“人工心臟”植入這項新技術,標誌著終末期心衰患者能夠在該醫院獲得一流的治療。據悉,目前,“人工心臟”植入整體費用相比進口也較為實惠。(歹永聰)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