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沅縣振太紫馬街以“文旅融合”賦能傳統村落高品質發展

時間:2024-06-0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余亭蓉

傳統村落紫馬街地處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振太鎮東南面,隸屬於振太鎮太和村,由振太馬幫通過茶馬古道經商發展建成,整個古村落包含4個村民小組,現有村民184戶566人。近年來,紫馬街村落充分利用風景秀麗、氣候溫和、地靈人傑、保存完好等優勢,踐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思路,走出傳統村落高品質發展新路徑,擁有“中國傳統村落”“雲南省宜居宜業和美示範村”等美譽。

據歷史記載,400多年前,紫馬街的先輩們從江西遷徙至此歇息時,發現天上形似駿馬的紫色雲彩久不散去,認為是紫氣東來的好福相,便停留下來,他們搭寨建營、繁衍生息,併為家園取名“紫馬街”。400多年來,那朵象徵吉祥的“紫馬雲彩”一直激勵著紫馬村民開拓進取,他們用勤勞的雙手開拓農耕文明,建設美麗家園;用進取的智慧走出區域經濟交流的商貿通道,搭建起民族文化交融的綠色走廊。今天,站在新時代歷史方位,紫馬街村民正踐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思路,走出傳統村落高品質發展新路徑,把象徵吉祥的“紫馬雲彩”變成幸福生活的“紫馬樣態”。

置身紫馬街,一條歷經滄桑、飽受風雨的古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這條古道曾被村民稱作紫馬春風道,寓意村子的發展要如駿馬馳騁般四蹄生風、氣勢雄偉。據民間傳説,在這條古道曾有一個美好的故事,即“當時有一個將軍來到這裡駐紮,喜歡上了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因為將軍從軍營回家都要趟過一條河,他當時為了節省回家的時間,就砍倒了一棵大榕樹,建了一座橋,那座橋就被稱作風雨橋”。紫馬街的位置是坐北朝南的,兩面環繞著河水,紫馬街就像一顆寶石一樣鑲嵌在中間。而今,這條古道已被打造為凈化、亮化、美化的鄉村振興示範路、美好生活幸福路。

(紫馬街古道——紫馬春風道)

400多年來,紫馬街李氏開山人李時芳所立祖訓與家規(即《李時芳氏祖訓與家規》)為紫馬村鄉村治理、家風塑造和文化傳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賡續歷史文脈,紫馬街書畫愛好者在紫馬街墻上創作了《紫馬全景圖》和《紫馬之韻》,全面展現了紫馬街歷史、人文、民俗及古今村落面貌,成為節假日期間往來遊客“打卡點”。

(紫馬街全景圖)

近年來,作為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紫馬街,高度重視發展與保護並重,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充分挖掘當地自然風光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踐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思路,探索傳統村落高品質發展新路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重在宣傳“強氛圍”。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傳統村落及老屋保護的意義、價值和政策措施,切實增強村民群眾保護意識,尤其是引導名人老宅的後人自願積極出資保護,喚起鄉愁情結。

修舊如舊“強根脈”。引導村民按照村落保護總體規劃和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做到保護優先、修舊如舊,在修繕過程中不得破壞或改變老宅老屋的原貌、材質和建築風格,保存鄉村文化發展根脈。

項目支撐“強力量”。實施“項目式保護”措施,以項目開發支撐老宅老屋保護,並從縣文化和旅遊局、鎮政府文化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抽調人員擔任安全保護員,採取專人包保的方式專門推進老宅老屋保護工作。

依法保護“強機制”。嚴格執行鎮沅縣古村落保護條例,落實有關要求,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機制,隨時排查火災等隱患,為古村落髮展保駕護航。

整合資金“強保障”。圍繞村落保護、老宅老屋、項目開發等設立公益性崗位,實現保護工作有人幹。統籌整合住建、交通、環保、鄉村振興等項目,為傳統村落和老宅老屋保護提供必要項目資金支援。

當前,紫馬街正積極踐行“以點連線、文旅融合”發展戰略,通過多種措施,激發傳統村落髮展活力,把村內“沉睡的資源”變成村民“增收的法寶”,把陳舊褪色的“老宅老屋”打造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文旅名片”,帶動文化旅遊産業的融合協同發展,促進鄉村特色美食、民宿、農業生態經濟、文創、研學等多種文旅新業態發展,助力當地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余亭蓉,作者係雲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本文係“2023年度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科普項目‘茶山·古道·老屋’(項目編號:SKPJ2023016)”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