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民歌遊雲南】傈僳族“非遺”之聲 唱響美好生活

時間:2024-05-28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津

雲南怒江,是中國秘境之一。從山川到河流,從峽谷到森林,這裡每一寸土地都充滿著神秘。在怒江的壯麗山水中,造就了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傈僳族、獨龍族、怒族……聚集在此的各民族交錯雜居,守護著他們心中的世外桃源。

在怒江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傈僳族作為一個極具文化天賦的民族,不僅能歌善舞,還能彈善吹。因從小耳聞目染,唱歌對調是傈僳族的一大特長,有“鹽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之説。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傳統。怒江傈僳族民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承載了傈僳族大量民族文化資訊,是傈僳族珍貴的智慧與精神財富,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被地方各級政府及文化部門特殊珍視和保護。

傈僳族的民歌各式各樣,包括木刮、擺時和優葉等歌種,老幼都能唱。每種曲調演唱的場合不同,木刮通常在較為嚴肅隆重的場合演唱,內容哲理深厚、曲調悠揚古樸,是傈僳民歌的瑰寶,並多在民族節日、集會等時間和場合歌唱。較為有名的古歌音樂代表作有《生産調》《創世紀》《古戰歌》《獵歌》和《牧羊歌》等。

擺時是傈僳族男女社會交往時的對歌活動,所唱內容包含民間傳説、生産生活、情感抒發等,在傈僳族人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演唱時由一人領唱,多人合唱,並隨著節拍有節奏的擺動身腰,歡樂自如。賽歌(擺時)的演唱內容有“呆我”“轄我”和“改等我”三種,較常唱的是“呆我”,代表作有“口弦調”等。優葉則是傈僳族青年男女傳遞愛意的民歌,優葉曲調抒情優美、委婉悅耳,深受傈僳族男女青年喜愛。演唱的內容主要是悲歡離合的生活故事和情歌,這種情歌的代表作有《逃婚調》等。

為了讓“非遺”唱出大山,讓歌聲傳向遠方,一座滬滇協作共同發力的傈僳音樂小鎮展現在世人眼前。“黨的政策好,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日子……”這首擺時唱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如今,傈僳音樂小鎮已列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也是怒江州打造“峽谷怒江,養心天堂”旅遊品牌的重點工作之一。遊傈僳村落、賞傈僳音樂、觀傈僳歌舞、品傈僳美食、享傈僳民族文化盛宴,成為了遊客們來到音樂小鎮的必行之路。這所非遺傳承研習所,位於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付壩村百花嶺自然村,如今守護著這裡的青山綠水,也繪就出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張津)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