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學校謹防“大佬”蚊媒傳染病—登革熱

時間:2024-05-21來源 : 雲南網作者 : 鄧淑珍

即將入夏,隨著氣溫上升,各類蚊子將四處出擊,一些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絲蟲病也多在這個季節流行,其中,登革熱就是近年較熱門的一種蟲媒傳染病(高發期是每年6-12月),從2000年開始,該病多由東南亞輸入,無本地病例,但2013年雲南省西南邊境地區首次暴發登革熱本地流行,2023年的疫情為雲南省歷史上波及面最廣,發病數最多,流行規模最大的登革熱疫情。學校尤其是雲南邊境地區(西雙版納州、德宏州和臨滄市)的學校,因學校人口密集,是登革熱疫情發生的高危場所。

帶你認識登革熱的元兇

全世界已經發現300余種蚊傳蟲媒病毒,其中100余種病毒可以引起人或動物疾病,如果被攜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埃及伊蚊或者白紋伊蚊)咬了就會被傳染上登革熱,伊蚊是蚊界的“毒王”,該蚊因身上長有黑白相間的花紋也叫虎蚊。該蚊尤其喜歡濕潤炎熱氣候,叮咬病人時,此時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血液從病人體內傳播到蚊子體內,病毒在它體內大量複製3—14天即可傳播,蚊子再去叮咬被傳染的病人,就會引起傳染,導致更多的人發病,形成“人→蚊→人”迴圈,但是,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而這只帶毒伊蚊如果不被消滅,那麼它在174天內都具有傳染性。

有哪些症狀?

在夏季大家都有過被蚊子叮咬的經歷,被叮的地方通常會起紅疙瘩,會癢……但是被帶毒的登革熱叮咬後會突發高熱(高達40攝氏度或以上),出現“三紅”(面、頸和胸部潮紅)和“三痛”(頭痛、眼球疼痛、肌肉痛與骨關節痛);紅疹(軀幹和四肢);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等。通常7—10天可慢慢恢復,如果是重症登革熱患者可能出現嚴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狀,還可能會出現心肌炎、心功能衰竭、肝衰竭等並發癥或死亡。目前我國尚沒有針對登革熱的相關疫苗和特效藥,只能對症處理。登革熱起初的症狀與感冒、流感相似,但如果2周內有登革熱疫區(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旅行史,再加上出現“熱、痛、紅、疹”症狀,很有可能就不是普通感冒或流感了。

如何預防?

雌性伊蚊在很少量的積水中即可産卵,在1周內就可以孵化為成蚊。伊蚊隨時都在“覓食”,冷不防就會被叮一口。學校綠化環境面積大,多有池塘、積水坑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課間或課外時間學生喜歡到處玩耍,方便蚊子叮咬而傳播疾病,應提高師生、家長對登革熱的認識和防範意識,通過改善環境衛生、消滅蚊蟲滋生地、噴灑滅蚊劑等方式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

1、定期進行衛生打掃,清理垃圾,改善校園環境。

2、伊蚊不挑剔繁殖環境,各種容器型均可滋生,如缸、罐、壇、盆、碗、廢棄輪胎,應及時清洗積水容器並晾幹,棄置長期不用的積水容器。

3、外出時可穿淺色長袖衣褲,驅蚊劑或驅蚊液是蚊子的剋星,在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驅蚊劑或現場噴灑滅蚊液;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提高免疫力,對於預防登革熱也有一定效果。

4、定期進行滅蚊處理,蚊的軟肋是殺蟲劑、蚊香或滅蚊燈,應適當使用,在學校食堂或家裏安裝紗門、紗窗、蚊帳等。

5、重點注意平時不容易打掃到的衛生死角,如污水管道,植物花瓶、花盆托內的水,水盆周圍以及洗手池盆底下的積水等。

6、開展多種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識,促進學校防蚊滅蚊;動員師生參與清除蚊患工作。

7、做好晨午檢工作,及早發現師生有發熱、頭痛、全身酸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防蚊隔離並就醫。若診斷為登革熱等傳染病應立即停止上學、上班,並到醫院觀察隔離,接受治療。

8、可以在魚缸或水池中放一些小古比魚、貝塔魚等這些小魚會吃掉蚊子幼蟲。

9、避免在蚊子活動高峰期(日出後2小時左右和日落前2小時左右)在樹蔭、草叢、涼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溫馨提示:由於現代交通便利,人員流動頻繁,登革熱常會引起遠距離(城市間、國家間)傳播。登革熱流行較為嚴重的有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新加坡、斐濟、馬爾地夫、委內瑞拉等國家和地區;我國主要在海南、台灣、香港、澳門、廣東、廣西等地;雲南省主要在德宏、西雙版納、臨滄等地。(鄧淑珍 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供稿、供圖)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