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悠古城中 暢遊“詩意”雲南

時間:2024-05-17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張津

來到雲南的遊客,都會前往大理古城、麗江古城進行“打卡”,這兩座古城也成為了很多遊客的“詩與遠方”。其實,雲南有著許多充滿故事的古城、古鎮、古村落,每個地方都是歷經歲月洗禮,都有獨特的人文內涵、美學特質。“訪古遊”因此也受到不少遊客喜愛,他們放慢腳步,在旅行中認識認同歷史文化遺産的魅力和價值。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古鎮”火起來。古鎮旅遊,是讓遊客了解雲南的另一面鏡子。

和順古鎮 裝載悠悠故鄉情

騰衝市和順古鎮是著名的僑鄉,曾榮獲“十大魅力名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佳古鎮”等無數殊榮。在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的和順圖書館門前,吸引著來古鎮旅遊的遊客們紛紛打卡。這所由華僑集資興辦的圖書館,藏書萬餘冊,其中尤以許多古籍最為珍貴。

遊客走進圖書館閱覽室,便可見這裡處處留有的歲月痕跡。報紙、雜誌和書籍,讓這座邊城的圖書館與內地文化緊緊相依。“沒想到,這裡藏著那麼漂亮的一座圖書館,來到這,反覆讓人穿越了時空,能和以前在閱讀的人進行對話。”遊客謝女士説到。

隨著和順古鎮正式晉陞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越來越多的遊客知道了這裡,愛上了這裡。生態好起來、古鎮活起來、村民富起來……目前,和順古鎮內掛牌保護的古宅有116戶、古樹名木110株,和順陷河的鳥類從原先的3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200多種……“古鎮人氣火爆,但絲毫不影響野鴨、紫水雞、野鳥富集陷河兩岸曬太陽,百鳥逗趣的場景非常和諧。”和順柏聯公司總經理謝金汶介紹。

建水古城 煥發人間煙火氣

5月19日,第14個“中國旅遊日”雲南省活動主會場選擇在了建水。書香古韻耐歲月,文化底蘊映古今。建水古城歷史底蘊醇厚,至今已有1200餘年的建城史,自古以來就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譽,也是雲南省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頂桂冠的縣城。

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建水古城街區、建築仍保持濃厚的原汁原味、原風原貌,在此繁衍生息的建水原住民較多,使得古城充滿了煙火氣,地域文化特色鮮明。近年來,建水圍繞嚴格保護和創新利用相結合的思路,用活“古建築博物館”和“古民居博物館”的豐富資源,構建“動態保護與活化利用”並重、“常態巡查與技術安防”賦能、“挖掘梳理與宣傳引導”結合的古城保護利用新模式,讓建水歷史文化遺産活起來。

詩人于堅稱這裡是“一座真正活著的古城”,比利時漢學家麥約翰認為這裡是他“一輩子要找到的中國”。就像遊客蘇女士逛完建水後,也發出了驚嘆:“這裡的美好,必須親自體驗才能知道。一磚一瓦,一步一景,都充滿著濃郁的人文風情。”

光祿古鎮 承接古今的碰撞

光祿古鎮曾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姚嶲古道”的重要節點,是古代姚安地區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素有“一座姚州城,半部雲南史”之稱。為了讓光祿古鎮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姚安縣政府以保護和開發並重為原則,讓千年古鎮得以“重生”。

“其後有深峽下懸,峽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藥欄花砌甚幽,墻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臨深箐,外映重巒。”西元1638年,地理學家徐霞客來到光祿,宿在古剎龍華寺中,並將龍華寺依山就勢、梅花盛開的美景記錄在遊記當中。今天的遊客,也跟隨著“前輩”的腳步,感受著古鎮的風情。

在光祿,時間似乎會凝滯不前,人來人往,花謝花開,居民們守著他們的老屋,遊客們穿梭往來。為了讓遊客們在古鎮,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體會到“民族”與“世界”的文化交融。光祿古鎮已建成3所非遺文化傳習所,開發梅葛、姚安花燈戲和姚安壩子腔新劇目,為古鎮旅遊帶來新的視聽體驗。(張津)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