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抓好傳承與保護工作,同時,開拓創新,積極探索非遺保護利用新路徑,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那柯裏鬥茶。白馬辛榮攝)
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
為進一步完善非遺傳承和保護管理體系,寧洱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不斷推動文化遺産保護提檔升級,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截至目前,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86項,其中,國家級1項(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省級1項(洞經音樂),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習所1個。省級傳承人5人,市級33人,縣級169人。
搭建非遺文化傳承平臺
非遺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人才的培養。2008年6月,“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被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張項目名錄。自此,這項傳統技藝在寧洱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了一席之地,傳承者更是前仆後繼,目前為止,共有貢茶製作技藝傳承人62名,其中,以省級傳承人李興昌為代表的團隊更是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後起之秀,創辦非遺傳習所,與寧洱縣高級職業中學聯合開展非遺進校園傳承培訓,自開展傳承培訓以來,累計培訓學生(學員)5000多人次。
(寧洱縣《普洱貢茶製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普洱市文旅局非遺科供圖)
多年來,寧洱縣在非遺保護工作中,注重加大對代表性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的培養扶持力度。通過設立傳承人補助經費、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批有能力、有興趣、有專業素養的人參與非遺項目的傳承活動。寧洱縣文化和旅遊局均派出優秀的非遺傳承人擔任文化志願者,深入全縣各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志願服務活動,對未成年人開展培訓和輔導,每年開展非遺進校園培訓不少於40期,參與培訓人數達4800余人次,通過培訓,這些傳承人不僅掌握了非遺項目的核心技藝,還積極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精神。
探索非遺文化傳播路徑
在非遺保護工作中,寧洱縣注重推進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為更好傳承弘揚非遺文化,以《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葫蘆笙舞》《老馬糕》等非遺項目為題材創作的一批優秀的文藝精品,深受觀眾好評。其中,舞蹈節目《馬幫》榮獲2017年“雲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彩雲獎”銀獎,傳統類舞蹈節目《跳笙》榮獲雲南省2019年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金獎;花燈小戲《觀禮歸來》在《喜迎黨的二十大2022雲南民間故事展演》中榮獲一等獎的好成績。
注重非遺傳承展示交流
為聚焦非遺在人民大眾健康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寧洱縣每年認真籌備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系列活動。2023年國際·寧洱普洱茶(貢茶)開採節,組織開展了非遺街展示銷售活動,活動吸引群眾參與人數達2000余人。舉辦“茶和天下共用非遺”主題活動,1200余人參與。同時,積極推薦省、市級傳承人參加各類旅遊交易會、“非遺購物節”等活動,通過傳承人現場展示製作技藝,開展宣介及互動體驗,讓外界更加了解寧洱,為宣傳寧洱縣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資源,進一步提升寧洱文化和旅遊知名度、影響力打下堅實基礎。(戴錚)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