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團深入實施“五個同心”工程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時間:2024-04-28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佚名

近年來,中交集團按照“中央要求、地方所需、中交所能”原則,持續深化“中交助夢”系列行動,打造了“中交助夢”責任品牌,深入實施開展同心向黨、同心助夢、同心創新、同心成長、同心同語“五個同心”工程,以有“形”之為、有“感”之舉、有“效”之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實施“同心向黨”凝心鑄魂行動。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堅持以深化黨建聯建共建為抓手,充分發揮國企黨建聯繫點的政治優勢,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和民族工作深度融合。與少數民族區域地方政府黨組織、少數民族黨員幹部、群眾、中小學生“一對一”結成“民族團結”共建對子,以聯學聯建、專題報告、輔導講座、研討交流、專題培訓等方式,宣傳黨的民族團結政策,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中國故事”及“中交故事”,不斷增強各族幹部群眾“兩個共同”和“四個認同”意識。已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建立102個黨建陣地,引導40個結對支部開展“一次調研互訪、一次共同學習、一次主題黨日、一次發展共商、一件實事共辦”“五個一”活動,規範開展黨建活動,切實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鬥力和執行力。

實施“同心助夢”和美鄉村建設行動。立足集團主業和資源優勢,助力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和美示範鄉村。結合定點幫扶少數民族區域和美鄉村示範項目工作,突出民族創建的特色,加快推進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發展,幫助改善生産生活條件。通過援建中交怒江連心橋、中交福貢木尼瑪大橋等標誌性民生工程,幫助解決了20余萬群眾出行難問題,打造中交怒江建築産業園,通過採取“總部引領、分園輻射、村集體合作”的新型發展模式,重點在獨龍江鄉和派駐第一書記所在村採取“鄉村集體+致富帶頭人+村民”的入股方式幫助成立發展鄉村集體建築公司,打造了怒江州6個村集體經濟“百萬村”,積累了定點幫扶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寶貴經驗。

實施“同心創新”科技興邊富民行動。堅持把強化科技創新作為助力少數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搭建平臺、組建團隊、完善體系,為少數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組建科技知識宣講團隊,開展“專家講座到邊疆”“科技講座到邊疆”等活動,以講座、調研、科普等形式,強化科學普及和科技供給,為民族地區農特産業引入技術資金,在定點幫扶怒江州投入3.68億元建設怒江綠色香料産業園,投入1500多萬元實施火龍果種植、飼草加工及肉牛養殖等項目,為脫貧群眾打造了“入股分紅+務工收入”的雙保險。

實施“同心成長”教育提升行動。以“中交助夢工坊”為主要開展載體,聚焦産業工人、學生、教師、醫務人員、基層幹部群體,積極引導各方資源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聯合地方開展素質培訓、技能提升、就業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協作。幫助5000余人接受建築業技能培訓、3000余人獲得就業,先後捐贈5.53億元新建改建學校、開展教育培訓並提供獎學獎教金,惠及師生20余萬人。援助1600萬元設立“中交助夢工坊”,打造怒江建築行業培訓及考試中心,1100余名脫貧群眾參加培訓並取得鋼筋工、電焊工、安全員等執業資格,成為“金牌峽谷工人”。

實施“同心同語”普通話推廣普及行動。堅持推動國家通用語言和規範文字普及,聯合地方統戰部門、“藍馬甲”志願團隊、社會公益組織組成工作小組,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政策宣傳宣講,全面推進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入腦入心。建立內部少數民族員工、優秀大學生與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生結對幫扶,設立“藍馬甲”語言推廣“第二課堂”,加大企業用工語言培訓,形成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強大合力。通過開展中交“藍馬甲”志願者支教、“馬鈴薯換午餐”計劃等,為少數民族地區孩子們架起知識的“雲梯”,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聯合高校院所,企校聯動助力定點幫扶地區提升教學水準,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孩子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中交集團黨委工作部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