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民族團結”促大理鶴慶各族群眾共用美好生活

時間:2024-03-28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李艷娟 馬琛 張炳全

陽春三月,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西邑鎮奇峰村,百年古樹梨花似雪如雲綻放,吸引了省內外各族群眾前來賞花遊玩。在做好做大“梨花經濟”的同時,奇峰村積極打造綠色蔬菜、梨産品加工和土特産旅遊産品,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在鶴慶縣城北環路,由雲鶴鎮菜園村集體開發建設的雲鶴繡園樓盤,中式園林風格,綠樹紅花掩映其間。在城鎮化進程中,菜園村以村集體經濟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各族群眾共用幸福生活。

(美麗鶴慶。王建生攝)

從山村到城市,一幅鄉村美麗、産業振興、百姓富裕、民族團結的生動畫卷在鶴慶大地上徐徐展開。近年來,鶴慶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大理州“蒼洱處處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總體要求下,以發展促民族團結進步,以民族團結進步促發展,做實“千錘百鏨鑄同心”的鶴慶民族工作品牌,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著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在産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等方面多點發力,全力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在共同富裕路上跑出“加速度”,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産業振興 激發民族團結進步“新動能”

“今天給直播間的小夥伴們帶來了我們松園村正值花期的大雪素……”鶴慶縣六合鄉松園村村民楊松蓮正在抖音直播間熱情地向各地網友介紹自家蘭花産品。

“直播銷售蘭花前,我和丈夫外出務工,做過建築工人,跑過三輪車,每月收入兩三千元……”楊松蓮介紹,2019年,她在好友的帶動下,開始學習直播銷售蘭花,經過不斷摸索學習,楊松蓮線上蘭花銷售收入逐年增長。“2022年,我實現蘭花直播銷售額40余萬元,如今,我已成功還清了房貸,也把直播帶貨的經驗分享給村裏有興趣的姐妹,幫助大家共同致富。”

(鶴慶縣六合鄉松園村村民楊松蓮在直播間介紹售賣自家的蘭花。李艷娟攝)

鶴慶縣六合鄉松園村是遠近聞名的蘭花種植村,種植蘭花歷史悠久。松園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晉烽介紹,松園村把庭院經濟作為村産業發展突破口,以“黨建+協會+農戶”的模式,整合資源,形成蘭花産業“抱團發展”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村一品”。目前全村308戶農戶種植蘭花,農戶線下收入超過470萬元,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如今,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松園村蘭花線上銷售額已超300萬元,形成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良好銷售態勢。松園村的庭院蘭花經濟是鶴慶縣發展特色産業的一個生動縮影,目前,鶴慶縣以蘭花為主的特色花卉種植戶達8000戶,年産值達7億元。

與此同時,在鶴慶縣西邑鎮西邑村,一座佔地90畝的奶牛養殖場即將建成,養殖場內泌乳牛舍、配套附屬設施等初見雛形。這是2023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幫扶鶴慶縣在建的最大項目。近年來,鶴慶縣把乳業産業確定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産業和鄉村富民的主要産業培育,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投資、群眾參與等方式,奮力推進全縣乳業發展跑出“加速度”。如今,在鶴慶縣金墩鄉已建成存欄10000頭的國家級示範牧場,在鶴慶縣城西片區則建成了近期日處理300噸、遠期日處理500噸的現代化乳及乳製品加工廠。在鶴慶縣的8個鄉鎮也建成了存欄奶牛300頭以上的9個標準化奶牛規模養殖場,乳業發展多點開花。

(鶴慶縣把乳業産業確定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産業和鄉村富民的主要産業培育。王建生攝)

據悉,鶴慶縣始終致力於推動特色現代農業的高品質發展,以蠶桑、綠色蔬菜、優質水果、乳業和畜牧業、烤煙、中藥材、藕魚立體種植養殖及休閒觀光農業八大高原特色産業為發展重點,不斷取得新的突破。2023年,全縣在園水果面積12.9萬畝,産量23.9萬噸,實現農業産值11.8億元;投産桑園4.3萬畝,養蠶63200張,生産鮮繭2746.89噸,實現産值1.74億元;蔬菜累計播種面積7.97萬畝,産量8.77萬噸,實現産值4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2.1萬畝,預計産量1780噸,實現産值1.72億元;水産養殖面積9195畝,其中庫塘養殖5195畝,稻魚綜合立體種養4000畝,預計水産品産量5746噸,實現産值1.44億元;烤煙種植面積2.73萬畝,收購烤煙7.44萬擔,實現産值1.31億元;奶牛存欄16200頭,日産鮮奶150噸,實現鮮奶産值超2億元。

文化振興 凝聚民族團結進步“核心力”

在鶴慶縣城西郊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長廊,亭臺樓閣式建築沿著高低起伏的山勢,蜿蜒曲折穿梭于青山綠水間,為縣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新景觀。據悉,該長廊建成以來已成為鶴慶各族群眾的日常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我每天下午都會到這裡散步,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學習知識。長廊上展示的各種圖片和文字,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居民楊阿姨説。

(鶴慶縣以民族節慶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王建生攝)

在鶴慶縣金墩鄉銀河村,鶴慶縣文化和旅遊局志願者服務隊正在開展惠民演出活動。白族歌舞《金丁子》《酒鄉情》、彝族歌曲《跳起來》、戲曲舞蹈《梨園俏花旦》、曲藝田埂調《禮讚二十大》等節目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鶴慶縣文化館館長田果介紹:“讓各族群眾在欣賞精彩文藝節目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魅力,在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3年,鶴慶縣文化館民族劇團共組織開展各種演出活動90場次,內容涵蓋“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專場演出、公益日旅遊日科技周等主題日文化惠民專場演出、耍海節和梨花節等節慶文藝演出、新華景區等惠民演出,吸引了近六萬人次觀眾前來觀賞。

在縣城雲鶴鎮歷史文化街區,鶴慶縣以鶴慶文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核心,對周邊的白族民居古建築進行修繕保護,對周邊的文化小廣場、文廟廣場、武廟步行街等主要歷史文化街區進行綜合環境治理,不斷提升雲鶴古鎮的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夜遊功能,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近年來,鶴慶縣以民族節慶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將“文化盛宴”送到各族群眾家門口。通過鞏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成果,持續打造共建共用文化惠民服務品牌,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管理。此外,鶴慶縣投資1382萬元建設鶴慶縣草海鎮綜合文化站、新華銀器小鎮北邑村景觀提升工程、鶴慶縣圖書館功能提升主體改造等項目,讓各族群眾共用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和文化資訊資源帶來的便利和實惠,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人才振興 激活民族團結進步“新引擎”

鶴慶縣松桂鎮首屆茶馬古道油菜花節日前剛剛落下帷幕。此次油菜花節的負責人趙滿堂,首次嘗試將家鄉歷史文化、産業發展及節慶文化相融合,探索助力家鄉農文旅發展新模式。“這次活動帶給我們很多收穫,我們將繼續探索鄉村旅遊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發展新模式,延伸活動産品鏈條,提升品牌和産業化意識,助力鄉村振興。”趙滿堂説道。

趙滿堂曾在外地務工十多年,出於對家鄉濃厚的感情決定回鄉創業。他結闔家鄉風光和綠色美食,在新窩村註冊成立了鶴慶縣新茂綠源家庭農場,主要經營農家樂和生豬飼養。“這些年來,縣裏安排我們前往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參觀學習,幫助我拓寬了視野,對未來農場經營有了更多新思路。”趙滿堂説到。

除了趙滿堂,另一位“能人”71歲的宋林恒則在“能人回引”政策的鼓勵下回村擔任雲鶴鎮菜園村委會主任。憑藉多年的經商經驗,宋林恒帶領村民們一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鶴慶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菜園村集體企業——大理雲鶴綜合市場有限公司成立,先後建設了一個建材交易市場、一個糧油批發交易市場,總投資6000多萬元,公司年收入620多萬元,公司在償還貸款的同時,從2012年起連續9年拿出資金2000多萬元在春節前發放給全村群眾,讓全村群眾享受到了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鶴慶縣充分發揮鄉村能人的示範和引領作用,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能人回引、組織外出學習考察、教育培訓等方式,提升鄉村能人的綜合素質,把鄉村能人培養成本土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頭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鶴慶銀都文化藝術周。吳金勇攝)

依託鶴慶縣銀器等産業發展的深厚基礎,鶴慶縣還通過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致富帶頭能力的鄉土人才,進一步推動鶴慶産業蓬勃發展。鶴慶縣委、縣人民政府每三年開展一次“鶴陽驕子”系列人才評選,包含名匠、名師、名醫、興農科技名人、文化名家,夯實優秀鄉土人才儲備。2022年以來,通過“鶴陽驕子”系列人才評選,鶴慶縣先後在銀器鍛制、醫療衛生、教育領域評選出20名優秀人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人,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3個。截至2023年,鶴慶縣成功培養2名省級雲嶺教學名師、4名雲嶺首席技師,設立省級專家工作站1個,州級專家工作站1個,由鶴慶縣委命名的優秀人才120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人才力量。

此外,為強化人才支撐,鼓勵農業、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駐村開展工作,鶴慶縣充分發揮“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和省級“技術服務團”的人才支撐作用,抓住實施鄉村工匠“雙百雙千”培育工程契機,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加快縣內本土人才培育步伐。鶴慶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羅文華介紹:“我們向117個村和社區派遣了具備高度專業技能的人才,每個月都會定期到村莊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及服務,為各族群眾提供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培訓,有效提升各族群眾的生産技能,進一步助力各族群眾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同頻共振,各族群眾共用美好生活的一個個生動故事在鶴慶大地上精彩呈現,28萬鶴慶各族群眾戮力同心,譜寫出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同向發力、融合發展的精彩華章。(李艷娟 馬琛 張炳全)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