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江川:做好水土保持文章 實現與綠水青山“雙向奔赴”

時間:2024-03-28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李丹

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堅持水土保持為民利民惠民原則,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環境、優化水土資源開發為目標,以“星湖清、江川美”為使命,全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積極探索一條流域治理、整片帶開發、多措施配套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形成“保水土、美生態、富百姓”的“小流域+”發展模式,共同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多種效益共贏。

(從高空俯瞰,近千畝梯田似大地的掌紋)

陽春三月,走進安化彝族鄉光山村,道路兩旁的櫻花迎風綻放,一簇簇一團團美不勝收,給寂靜的小山村帶來一抹令人歡喜的亮色。驅車行駛其間,仿佛沉浸在粉紅色的浪漫裏。

“從種下這些櫻桃樹,我就來這裡管理澆水了。看著這些樹從成活到開花,而且一天比一天開得好看,心情非常好。”管理員普雙東一邊澆水一邊高興地説,每天他來為這些櫻桃樹澆水時都會有很多人停下來跟他打個招呼,誇讚這些樹長得太漂亮了!

改變,得益於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以水土保持項目為引領,助力調整種植結構

站在前衛鎮業家山村委會山頭眺望,山坡上香樟碧綠,櫻花綻放,梯田上油菜豐收在望……

“我們已經種了一茬烤煙和水稻,現在油菜也快可以收割了,能種植的品種越來越多,收成也越來越好了。”村民李開文説,多年來,村裏的山地坡陡不平整,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低,種不了水稻,只能種玉米之類的農作物,因耕作條件差,收成低,不少村民還選擇外出務工,導致很多土地成了撂荒地。如今,依託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坡改梯項目,不僅路修好了,水也有了,再也不用擔心下雨會把地裏的土沖走,又保水又保肥。

“星雲湖是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江川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湖。1990年以來,由於流域人口不斷增加、人為擾動逐漸頻繁,星雲湖水質和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加重,而人為活動影響以及水土流失問題是主要因素,因此,在江川開展以水土流失為目的的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玉溪師範學院挂職江川區政府黨組成員王帥兵介紹説,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江川區以小流域為治理單元,探索水土保持新模式、新機制,針對星雲湖最大的入湖河流漁村河及其徑流區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按照“山水田林湖草+路、村”融合星雲湖“湖泊革命”戰略部署、鄉村振興和美麗江川等建設規劃,以生態區、生活區、生産區三大分區因地制宜開展坡改梯、村落污水收集處理、人居環境整治、水土保持林規劃,有效助力星雲湖水質改善,進一步助推星雲湖流域經濟社會綠色高品質發展。

(漁村河小流域的梯田錯落有致)

漁村河小流域地處江川區縣城北側,位於星雲湖徑流區內,總體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流域土地總面積102.04平方公里,地貌類型多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長年種植烤煙、玉米,結構比較單一。2022年6月,江川區積極開展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2500多萬元,在昔日的坡地上開梯田、修道路、修溝渠、建水池,建設前有埂、後有溝、壁有草、旱能灌、澇能排,林網、路網、水網一體相連的坡地防治體系,改善山區農戶生産條件。短短一年多,項目涉及的前衛鎮、安化鄉及江城鎮13個村委會47個自然村的坡地上已舊貌換新顏。

(漁村河小流域涉及前衛鎮、安化鄉及江城鎮13個村委會47個自然村)

“對我們農民來説,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現在耕作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些外地老闆或者本地的村辦公司也開始通過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水稻,不少村民不僅能拿到流轉土地的租金,還能回到自家的土地上打工管理莊稼,整個土地資源一下就盤活了。”前衛鎮石河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委員普翠蘭高興地説,馬上就要移栽烤煙和水稻了,今年很有信心,爭取有更好的收成。

以水土保持項目為引領,助力發展特色産業

光山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村,有5個村民小組2220多人。近年來,依託多肉産業,光山村實現了增收致富,還帶來了産業發展新機遇。

(光山村提升改造的花漫光山是小流域轄區的一個田園綜合體)

“剛開始來這裡種植多肉的時候,這裡什麼都沒有,我們自己搭大棚、通水電、修道路,花了很多心血。”坤宇家庭農場的負責人陳坤是第一個在光山村栽種多肉的人,在他的帶動下,村裏多肉産業從無到有,再發展到如今的2500多畝,成為了一個特色致富産業。

(光山村多肉種植基地)

行走在陳坤的露天多肉基地,放眼望去,滿山的多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好一派春意盎然。

“這些年,一年比一年乾旱,慢慢地水成了最大的問題。”陳坤介紹説,他的500畝基地全部採用的都是節水灌溉系統,既能讓多肉適“渴”而止,又能做到節約用水,但連年乾旱,對多肉的發展還是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現在,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快要完工了,項目離我們基地也不遠,待全部配套設施全部投入使用後,對我們的地栽多肉肯定有很大幫助。”陳坤表示,産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離不開肥沃的土地和穩定的水源,如何實現小流域治理與産業綠色發展的有機結合,他拭目以待。

和陳坤一樣滿懷期待的,還有前衛鎮石河村的花卉和蔬菜種植戶。

尹慶龍在石河村種植桉樹多年,今年1月,他調整種植結構,將60畝桉樹換種成西梅和葡萄,在基地間鋪設了水肥一體化噴灌管道,經過兩個多月,西梅和葡萄都綻放出新枝綠葉,充滿生機和力量。

“我們最大的難題就是水了,不管是生産用水和生活用水都非常困難,目前,大家用深井水還是存在諸多不便。”尹慶龍説,他的基地緊鄰光山村,因土地碎片化較為嚴重,水利設施薄弱,水土流失嚴重。這兩年,聽説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中一系列坡改梯項目已逐漸成形,尹慶龍便開始尋求新的種植嘗試。

(漁村河小流域範圍內種植的西梅發出新葉)

“這些葡萄和西梅都要三年後才挂果上市,到時,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早已能正常使用了,相信我們的水源問題就都能解決了!”説到遠期規劃,尹慶龍希望土壤環境能儘快得到改善,他也從內心認可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以水土保持項目為引領,助力改善人居環境

小流域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生産和生活單元,其治理成效的評價關鍵在於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漫步在前衛鎮石河村委會水月村,一條條水泥路乾淨寬敞,一棟棟房屋整齊排列,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我們村裏的家家戶戶都安裝了雨污分流管,即便是像我們這種土木結構的,雨水污水也是有專門的管道分開排放,而且全部管道都是埋在了地面以下,確實非常乾淨非常舒服。”76歲的白存秀老人身體硬朗,熱情地把家門口的一塊蓋板掀開,用手指著不同的管道介紹説:“這根低一點的是排污水的管道,平常家中的生活用水倒出來就是往這裡排走了。另外這根高了一點的管道就是排放雨水的。”

(一種天井式房屋雨污分流裝置在石河村得到推廣)

據悉,這是一種針對農村天井式房屋設計的雨污分流裝置。

“房屋外面和天井出水口連接的這個是一個簡易雨污分流池,分別安裝有污水管和雨水管,其中雨水管管徑大一些,正對著天井出水口。這個污水出水口管徑小一些,位於天井出水口側邊。”江川區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長羅雲祥介紹説,為了有效分開雨水和污水,安裝時將污水出水管底部比分流池底部高出5釐米,雨水管底部比分流池底部高7釐米,這樣的話,污水可以全部進入污水管,而在下雨的時候,雨水量一般較大,由於雨水管管徑較大且正對著天井出水口,較大部分雨水可以從雨水管中排出,對於少部分雨水進入污水管後,對污水處理系統造成的影響總體上是可控的。

據悉,這個天井式房屋雨污分流裝置還成功獲得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授權,成為國家發明專利,並在石河村委會大石河、小石河、水月村、三石河4個村民小組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位於水月村濕地的村落污水處理項目)

沿著污水管網走向,在水月村旁邊的濕地,一台污水處理設備十分顯眼。

“這套污水處理設備已接入光伏,比較省電。像這個尾水收集池也是智慧的,處理後的水位只要達到一定高度,泵站就會自動啟動,把水提到水月村後面的一個高位水池,經連通管網分別流向不同小蓄水池,以滿足周邊村民的灌溉需求。”羅雲祥説,該污水處理點主要針對石河村委會4個村民小組的生活污水進行收集治理,是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中唯一一個村落污水處理項目,可有效改善漁村河源頭污染,加快城鄉綠化、美化,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村落污水處理設備低噪音高效能)

“當前,江川區共有湖外水資源迴圈利用綜合性工程、一水兩污項目、周官河康美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等星雲湖保護治理系列工程在同步推進,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依託並與這些工程齊頭並進,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流域內年均可減少水土流失量4.22萬噸,年蓄水103.71萬立方,惠及31000多名群眾。”王帥兵表示,待各項村莊綠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完全投入使用後,將為發展特色民族村莊旅遊提供優越條件,屆時,一批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等重點項目將應運而生,讓各鄉村向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美麗鄉村跨出新的一步,實現“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同在。

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是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江川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實現綠色崛起的有效途徑。截至目前,江川區累計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6.41萬畝,已完成全部目標任務,流域內水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鄉村綠化美化均發生了美麗蝶戀,這正是江川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成果的典範和縮影。下一步,江川區還將努力把漁村河小流域打造成為“水土保持改革創新示範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共同富裕示範區”。(李丹 玉溪市江川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