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楚雄雙柏縣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時間:2024-03-11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瞿波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目標,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提升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走出了一條共建美麗鄉村、共用美好生活的鄉風文明建設新路子。

踐行“兩山”理念,打造美麗人居環境。雙柏縣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因村施策、分類推進,全面整治提升。深入組織實施“幹部規劃家鄉活動”,以“合實際、接地氣”規劃,規範引導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村莊保潔制度、門前“五包”制度,積極開展農村宅基地和廢棄農房整治活動,充分利用閒置土地植樹種綠,修建廣場、村史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等,深入治理畜禽糞污和村莊污水,全縣1553個自然村全部達到“農村人居環境1檔8條標準”。累計投入資金3.52億元,先後實施“一水兩污”等重點工程,分類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全縣創建省級美麗村莊3個、州級美麗村莊8個、縣級美麗村莊12個,成功創建省級綠美鄉鎮1個、省級綠美村莊1個、森林鄉村59個,創建州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美麗宜居示範鄉鎮1個、示範村5個、示範村莊24個,建成縣級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83個,全縣村莊綠化率達53.56%,實現美麗鄉村更美更宜居。

注重以德潤村,凝聚向上向善能量。雙柏縣將鑄牢精神信仰和培育理想道德,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內核”要求,著力在“鑄魂”上下功夫,讓美麗鄉村體魄更強、精神更美。堅持以“講”育人,推動新思想入腦入心。充分挖掘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堅持對象化、差異化、分眾化、互動化宣傳,打造“查姆宣講團”宣講品牌,讓群眾在廣泛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注重以“美”動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文明雙柏”主題,廣泛開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系列評選,積極培樹楊紹興等一批“中國好人”、全國見義勇為模範等先進典型,示範引領,推動“最美風景”轉化為“最美風尚”。持續以“建”領人,推動文明創建花滿鄉村。不斷深化農村文明創建,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堅持“城鄉同創”,實現全縣“1+8+85”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面覆蓋,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城鎮10個、州級文明村鎮25個、縣級文明村鎮121個,為美麗鄉村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培育道德沃土。

突出移風易俗,共育和美鄉風民風。雙柏縣堅持把綜合整治、道德評議等結合起來,不斷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美麗鄉村”不但美在環境整潔,更美在鄉風民風。積極遏制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制定下發《雙柏縣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等,採取堵疏結合、打防並舉等辦法,開展文明治喪、打擊黃賭毒犯罪等專項行動,有效遏制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陋習。積極運用村民自治管出新風尚。全面推行移風易俗“紅黑榜”,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作用,廣泛開展鄉風評議活動,合理引導規範紅白事消費標準,倡導“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睦”,倡導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引導廣大群眾逐步養成健康、文明、節儉的生活方式。積極選樹先進典型引領新風尚。深入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圓家夢”活動,每年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等評選活動,一大批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得到表揚,評選文明家庭57戶、縣級十星級文明戶1658戶,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農民群眾,用良好家風帶民風促鄉風。突出發揮好農村黨員這個“關鍵少數”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廣大黨員以身作則,當好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倡導者、推動者,讓先進典型轉化成文明風尚。

致力志願服務,構建親密幹群關係。雙柏縣注重常態、長效發揮志願服務隊伍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廣泛組建志願服務隊伍。全面動員縣、鄉(鎮)、村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爭當志願者,按專業特長組成骨幹志願者隊伍,並廣泛吸納民間公益人士註冊志願人員,構成支援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精心搭建志願服務平臺。整合現有農村陣地資源,打造理論宣講、科技與科普服務、衛生健康服務等六大平臺。推出60余項“家園服務項目”,通過“講、評、幫、倡、樂、慶”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志願者利用業餘時間深入農村開展服務,努力做到黨的聲音有人傳、文明風尚有人領、職業技能有人傳、創業致富有人帶、老弱病殘有人幫、鄰里糾紛有人勸、平安家園有人護,讓廣大群眾在“文明實踐”中增強獲得感、在“實踐文明”中弘揚正能量、在社會生活中傳遞新風尚。完善志願服務管理機制。切實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雲平臺,採取志願服務“全縣一張網”的管理模式,以服務“功能表”匯集公佈各部門、單位及社會公益組織的服務項目供各個村民小組選擇,以統一的流程規範服務活動,實現對全縣誌願服務活動的統籌調度、集中管理、評學趕超。全縣2.5萬餘名志願者通過積極開展將重點工作與志願服務相結合的多樣化、常態化活動,有力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幹群攜手共建美麗和諧宜居鄉村的格局進一步形成。

豐富文化活動,持續以文惠民化人。充分挖掘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作用,積極開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著力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全面建好建優農村文化設施,持續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行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加強鄉(鎮)文化站、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了鎮、村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全面用活農村文化陣地資源。全縣8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5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95個農家書屋、599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84個鄉村大舞臺、7個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9個非遺傳習所和傳習基地等文化陣地,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民俗舞蹈、戲曲、趣味運動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美麗鄉村的文化生活更美更豐富。著力增加農村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把公共文化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堅持舉辦農民民俗文化節、“我們的村晚”等文化活動,堅持組織“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展覽講座下鄉”等“送文化走訪基層”活動,以弘揚傳統美德、唱響“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旋律為主要內容,《耍笙》《茶香意暖》《綠孔雀家園》《暢遊虎鄉》等一批精品文藝節目,唱響了時代主旋律,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廣大基層群眾也在精美的文化“大餐”中得到了豐富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動力。(瞿波)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