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是黨和政府近兩年見縫插針在人口密集城區專門建設的小規模城市開放空間,因口袋公園既包括規模小的遊園、廣場、開放性附屬綠地等,所以既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休閒娛樂、健身、社會交往等服務,實現美化城市環境、展示場所特色、營造城市亮點,也可在緊急時候用於臨時搭建救災帳篷等公共應急工作。
口袋公園(小遊園)建設項目是2023年西山區確定的惠民實事,2023年,西山區紮實做好口袋公園建設,讓轄區人口密集城區市民群眾不僅實現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轉角見美,也擁有休閒、健身、娛樂的場所,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文星公園位於西山區馬街街道辦事處大漁路城改45號片區和規劃道路197號路交叉口,佔地面積約2.9公頃,是2023年西山區新建的口袋公園之一,是西山區發揮口袋公園文化展示功能的代表作之一,因文星公園毗鄰西山區重點保護文物文星樓、義觀寺,並與雲南大學附屬中學西山學校初中部建設項目一路之隔,公園依託書院格局,以歷史文化為基礎,營造歷史文脈嵌入式、公園式、教育+、親子式相結合的文化研學主題社區公園,公園內設有兒童活動區、健身設施、路標、文化展示中心、休憩廊架等設施,該公園的名字也呼應歷史文脈,體現人文價值。整個公園以書院傳統建築結構——榫卯為原型,大到宮殿寺觀、亭臺樓閣的營造,小到桌案幾凳的製作,傳統木作中無不應用著榫卯,讓市民群眾時刻感受傳統中國美,同時,公園裏的百草、雨水兩大科普花園,及整個公園的生態海綿設施設計運用,讓文星公園不僅是該片區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景觀及功能的文化展示符號,也是周邊群眾享受家門口的公共休閒空間及綠地,感受科普知識、理解海綿城市建設的場所。“學校旁邊有了這樣一個具有文化氣息也有科普功能的小公園,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很有幫助的,我們教學可以就近實現觀察四季植物,探索自然,見證成長,書院傳統建築結構——榫卯的運用,及寄託莘莘學子學業有成、功成名就美好期盼的文星樓,也與我們學校傳統的歷史文化內涵氣質相得益彰。”雲南大學附屬中學西山學校教務處負責人王老師説。
位於擁金路東側,廣福路北側的聽濤園,佔地面積約19891.15㎡,公園綠地分列金家河東西兩側,根據場地周邊居民住宅密集實際,西山區專門設置了休閒廣場、兒童活動區、陽光大草坪、休閒步道及濱河跑道等多層次活動空間,公園內種有滇樸、紅楓、銀杏等秋色葉喬木,搭配香樟、石楠等常綠喬木,並種植了多種觀葉、觀花植物,實現整個公園四季皆景,而延續到廣福路市政人行道邊,總長800米的濱河步道,因河岸邊跑道兩側種植藍花楹是昆明比較有特色的觀花跑道。每天,居住于聽濤園附近的段女士在觀花跑道上晨跑結束後,都會到公園裏走一圈,看看各種植物在每個節令的顏色,段女士説:“自從聽濤園建好,自己和周邊的居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動場地,根本不用羨慕環境設施好的高檔小區住戶”。
據了解,西山區為補齊城市老城區、人口密度高區域等公園綠化活動場地不足、分佈不均衡的短板,立足進一步提升城市口袋公園複合功能,積極探索“公園+”“+公園”建設模式,深化城市特色公園場景營造,通過拆墻建綠、見縫插綠、打開圍墻等方式,2023年共建設“口袋公園”50余個,這些口袋公園分為三大類型,分別為結合西山公園景前區整治工作的茶馬花街遊園、聶耳音樂廣場遊園等4個觀賞性高、適遊性強、生態環境品質好的“景區+公園”;結合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建設的文星公園等7個植物景觀,融文化、運動、親子活動,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社區公園;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通過對老舊小區集中式綠地、街邊綠地進行植物更換、完善配套服務設施等提升老城區綠地景觀品質和功能屬性工作,建設的丹陽裏遊園、春苑中心公園等40多個“社區+公園”社區共用遊園,讓轄區群眾特別是老舊城區居民群眾家門口有了綠意盎然公園條件的聚會、聊天、跳舞等活動場地,走出家門就能安全、健康、舒適享受綠色休憩。
據悉,為充分發揮以“+公園”引導全面品質提升、以“公園+”推動全面功能融合、推進公園綠地全面開放共用,2024年,西山區計劃新建、改造15個遊園,完成20公頃綠地建設,努力讓轄區成為出門見綠、推門入園、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宜居之地,不斷提高轄區群眾幸福感。(王利娟 段雪蓮 西山區城市管理局 西山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