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迫切需要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正是“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為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瞭方向,也為當前主題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指引。
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時代意義,即鞏固文化主體性和實踐可行性
“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以高度的理論自信和舍我其誰的勇氣提出“兩個結合”,用“兩個結合”開創“必由之路”,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其時代意義就在於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産黨百年發展史上的重要成果,為開闢人類前途命運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推進民族復興具有重要啟示,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兩個結合”持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通過採取一系列制度性措施、戰略性舉措、革命性實踐,政策驅動、制度保障,取得一系列代表性成績和標誌性成果,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以理論推動實踐,以理論指導實踐,以理論革新實踐,弘揚革命精神,倡導實幹興邦,推動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的實踐體系和實踐標準,使中國式現代化思路更加清晰、行動更加有力、步伐更加穩健。
其一,“兩個結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彼此契合。在價值觀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都崇尚天下為公,崇尚人民至上,主張兼濟天下;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強調理性回歸凡間,強調人民性,指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文明之所以可以做到融通契合,邏輯上在於都具有開放包容的特性,為相互學習借鑒和結合創造了條件。
其二,“兩個結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融通貫通。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互融,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發展提供了豐富沃土。中華文明具備的相容並蓄的獨特氣質成就了“兩個結合”,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徵規定了中國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從而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新風貌、新氣象、新特點、新品格。
其三,“兩個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互相成就。一方面,在中華文明的危難時刻,馬克思主義以真理的無窮力量激發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使賡續千年的中華文脈得以再度青春煥發。另一方面,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成就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以中華民族特色和生命,煥發出勃勃生機。從“天下公心”到人的知情意的全面進步,從“民為邦本”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從“和諧萬邦”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命運共同體理念等,都是“兩個結合”的生動案例,構建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敘事話語體系。
準確把握“兩個結合”的鮮明特徵和獨特價值
“兩個結合”的鮮明特徵,就是“明體達用、體用貫通”。這八個字既概括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也概括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遵循: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也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真理的精髓。
“明體”實際指的就是明道,“體”指的是大本大源。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根本原因是始終遵循“經世致用”的道統,能夠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與時偕行,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為我們的存在提供文化智慧,這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根脈。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世致用之道,“體用貫通”是指理論和實踐不能脫節、道理和現實不能分離,這種文化傳統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中華文化的傳承過程是中華民族道統返本開新的過程,續寫中華文明的“舊邦新命”、建設中華現代文明是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要擔負起這個使命,一是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二是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基本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歷來反對空談的學問,強調理論要來自於實踐、來自於人民,理論必須指導實踐。要讓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在實踐中不斷充滿青春活力,永葆真理的力量。
“兩個結合”的獨特價值在於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厚植文化底蘊,聚焦時代之問,總結歷史經驗,指明前進方向,是“兩個結合”的重要理論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又一次理論躍升,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原創性的重要理論貢獻。
以“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六個必須堅持”等構建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大廈,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目標與過程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會貫通,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系統觀和整體觀,實現了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和諧融通。
對待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傳統文化,要提倡科學精神和秉持科學態度,要遵循“兩個結合”的原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經考驗、披沙揀金歸納總結出來的,是當代中國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價值堅守,不能隨意捨棄。中國共産黨人以高度的理論與實踐自覺,以高超的中國智慧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貫通融合,提出“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用“兩個結合”的根本遵循和方法論指導實踐
“兩個結合”的根本遵循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待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傳統文化。要堅持批判繼承的態度和對立統一的矛盾觀點,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考察甄別、研究取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媚古,不諂今。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中華文化的創造和創新。
要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結合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解決中國實際問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保護的基礎上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絕不是無中生有,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新時期面對文化傳承、轉化與發展新問題的新思路。
“兩個結合”的方法論是“融通貫通”及“三來原則”。
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方法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進一步指出,“結合”的方法是融通貫通,“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這個結合不是要復活傳統的一切方面,不是要推動傳統重回王座、定於一尊,回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
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三來原則”。“不忘本來”,就是不忘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立國之本,不忘中華文化這個民族的根與魂;“吸收外來”,就是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吸收全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面向未來”,就是站得高看得遠,要不拘小節,著眼大處,勇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共産黨在新時代既自信又從容,為人類和平發展事業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正是從中國的具體實踐中來、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來、從理論創新與實踐創造的雙向互動中來、從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責任意識中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民革組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擔負起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使命,在中華文化遺産保護中履職盡責,為更好構築中國理念、中國價值、中國意義獻計出力。要在“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中貫徹落實“學思想、強根基、重履職、建新功”的總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民革力量。(作者:于幹千 係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雲南開放大學校長,民革中央常委、雲南省委會主委)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