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楚雄彝繡:一針一線 成就億元大産業

時間:2024-02-0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張津

2月4日,從“共赴文化之約·共促文明互鑒”文化楚雄專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聚合資源、承古出新,實現了“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秀場變市場”三大轉變。2023年,全州彝繡産業預計實現産值10億元,增加值2.75億元,5.7萬名繡娘每人平均年增收達3570元,同比增長12.26%,帶動2000多名殘疾人就近就地就業。

楚雄彝繡跑出創新“加速度”

楚雄彝繡是一繡千年的文化傳承,也是千年一繡的時代華章。近年來,楚雄州聚合資源,整合力量,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承古出新,實現了“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秀場變市場”三大轉變。

據楚雄州委宣傳部副部長、楚雄州新聞出版(版權)局局長鐘雪峰介紹,楚雄共出臺了支援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的37條措施和加快彝繡産業高品質發展的“1+1+N”政策體系。“楚雄不僅建成全國首個彝繡産品交易中心,為全國民族刺繡産品研發生産、集中展示、線上線下交易創建了一個示範平臺。更是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成彝繡車間77個、繡坊260個,培育彝繡經營戶538戶,其中規上彝繡企業13家,成功創建楚雄彝人古鎮、牟定彝和園2個省級文化園區。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非遺傳承發展的楚雄樣本。同時,積極深化滬滇、閩滇交流合作,不斷拓展上海、福建、廣東、深圳等沿海市場以及海外市場。楚雄彝繡跑出了特色化、産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加速度’。”

“傳統+時尚”讓更多非遺“火”起來

為了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巧妙融合,讓更多非遺活起來、“火”起來。楚雄統籌推動制定了中國首個“楚雄彝繡”手工刺繡行業標準,創意研發推出“遇見楚雄”“綠羽仙蹤”“福來雲往”三大系列彝繡文創産品。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的不斷碰撞,讓楚雄彝繡走上了更大的舞臺。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5日,首屆楚雄時裝周在楚雄成功舉辦,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國內外服飾互學互鑒互賞的平臺。來自南亞東南亞七國、雲南省內外24個州市帶來了獨具特色的服裝服飾專場秀。此外,還有非遺雅集、“非遺傳承與發展”全國民族服裝服飾論壇、中國·楚雄時裝周短視頻大賽等活動,“民族風”與“世界風”共通融合,匯聚成不同文明美美與共的交響,楚雄開放包容的胸懷展現在世界面前。

“為持續打造好楚雄時裝周品牌,楚雄州在五洲傳播中心設立了楚雄時裝周北京聯絡處,由楚雄州委宣傳部牽頭建立聯絡處工作機制,整合資源、資金、項目,全力做好楚雄時裝周宣傳推介工作。下一步,我們將創新時裝周內容和形式,邀請更多國內外服裝服飾企業、設計師參與楚雄時裝周。今年,我們還將籌辦巴黎時裝周楚雄彝繡發佈會。”鐘雪峰如是説。

從鄉村走向國際打造民族文化新名片

彝族賽裝節,發源於永仁縣直苴村,已走過1350多年的歷史,比世界流行的T臺時尚文化早一千多年,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T臺秀”。千年彝裝,一賽千年,永仁也因此被譽為賽裝之源·彝繡之根。通過傳承與創新相融合,賽裝節走出直苴小山村,古老的賽裝文化登上了北京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國際時尚舞臺,成為全州、全省靚麗的民族文化新名片。

近年來,永仁縣積極抓好中國傳統村落——直苴村的保護,持續舉辦傳統“賽裝節”,首創開展“雲上賽裝節”,出版《直苴賽裝》《彝族刺繡》系列文化叢書,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守護鄉村文化根脈。同時培育發展3000名繡娘、120家經營主體,建成了州級彝繡文化創意産業園,以諸葛方山、直苴賽裝、彝族刺繡、苴卻古硯四大文化名片為靈魂,實現旅遊業收入17.14億元,同比增長25.59%。

永仁縣委副書記、永仁縣人民政府縣長彭鑒在發佈會現場介紹道,“賽裝賽到日頭落,跳腳跳迄月當空。一年一度的賽裝節,又將在正月十五月圓之時,在古老的直苴村噶列博賽裝場上演。今年賽裝節將以‘千年賽裝·美美與共’為主題,傳承賽裝、賽技、賽藝、賽韻、賽樂等文化脈絡,開展直苴村原生態賽裝節、賽裝文化主題展演、非遺服裝服飾設計大賽、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展演、萬人打跳·篝火狂歡等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我們盛邀四海朋友,到陽光永仁做客,納方山清涼、享冬日暖陽、品陽光鮮果、遊田園農莊、賞千年賽裝,領略別樣的‘巴蜀休閒地、滇川夜明珠’。”(張津)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