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貌換新顏 居民心裏甜——雲南玉溪紅塔區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共建共治共用共美

時間:2024-01-2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歹永聰 姚奕君

許寶安今年64歲,開朗健談,但兩年前的他很發愁,因為他居住的是一個老舊小區,雖説地處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城市中心,但老舊小區設施老、環境差、停車難、出行難等“通病”時常讓他愁眉不展。

“在共美家園小區住了33年,見證了老舊小區改造的全過程。現在好了,小區舊貌換新顏,乾淨整潔的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許寶安終於喜笑顏開。

(改造後的紅塔區共美家園小區一角。紅塔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走進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鳳凰街道紫藝社區共美家園小區,滿眼儘是一派新氣象,新鋪的路面,新刷的外墻,新栽的綠植,新造的景觀……

(改造後的玉溪市紅塔區鳳凰街道紫藝社區共美家園小區一角。姚奕君攝)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因紫藝社區在完整居住社區建設中,綜合評定成績好,進入住建部等部門的國家級“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並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建設,進而樹立社區建設樣板。

共美家園小區是紅塔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一個典型代表和縮影。據悉,紅塔區老舊小區改造共涉及444個小區,4.5萬戶住戶。截至目前,已完成6個片區改造,正加緊推進10個片區改造,計劃今年全部改造完成。

推進中,面對改造對象分散龐雜、利益主體訴求多元、資金渠道單一、運營能力不足等諸多難題,紅塔區積極創新實踐,探索出統籌“片區化”,融資“多樣化”,運營“市場化”,管理“智慧化”,治理“多元化”的系統性改造新模式,實現共建共治共用共美。

“每天看著居民們幸福地生活,真好!

打破局面何其難!説起老舊小區改造的艱難,紫藝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喬春梅感慨萬千,“前期,一些住戶不理解不支援,用了幾十年的花園和廚房,讓他拆除談何容易!傷害了住戶的核心利益。”

但喬春梅和她的同事們沒有放棄,他們反覆入戶做工作,不停宣講政策,宣講改造的好處和便利。

“從法律上講,老舊小區住戶私搭的柴棚、花園、茶室或廚房屬於違章建築;但從情理上講,用了多年卻讓拆除確實難以接受。”喬春梅説,為了取得住戶同意,一次不行去兩次,兩次不行去三次,有的住戶看見社區幹部,早早就關了門。

好在有黨員帶頭,許寶安是一名有29年黨齡的黨員。在社區黨總支的號召下,小區有200多名黨員住戶紛紛帶頭支援老舊小區改造。“從不理解不支援到理解支援,過程之艱難和曲折,可想而知。”喬春梅説。

風雨過後是彩虹。“如今,改造已完成,新建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立體停車場、黨群服務中心、休閒亭11個,綠化率增加兩倍多。”喬春梅高興地説,每天看著居民們幸福地生活,喜在心裏,笑在臉上,真好!

(紅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姚奕君攝)

驗收評估中,因共美家園小區改造與國家有關部門總體要求高度一致,被列為“雲南省老舊小區改造省級示範點”。

在喬春梅看來,老舊小區改造的“紅塔模式”,主要體現在“共建、共治、共用、共美”四個方面:在政企民協作多方“共建”中,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支援、居民參與”原則,以形成推進合力,重點在解決資金難題上,採取“中央省級補一點、市區政府投一點、受益居民出一點、整合資源集一點、社會資金籌一點”的方式,整合總投資5051萬元。

在黨建引領多元“共治”中,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小區黨組織引領作用,統籌協調業主委員會(業主代表)、産權單位、片區單位、網格責任單位開展議規劃、議改造、議收費、議管理等工作,共同推進改造。

在完善配套資源“共用”中,拆除圍墻3000余米、柴棚342個、臨違建築物32個,將各自為營的18個小區連成整體,實現片區內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公共資源的共建共用,滿足居民對養老助餐、托幼教育、公共休閒、衛生防疫等需求,打造集衣、食、行、醫、養、文、娛為一體的“15分鐘”便利生活服務圈。

在打造生態宜居“共美”中,對小區內的公共空間進行綠化、亮化和美化,週邊人行道重新鋪設彩色透水混凝土,設置健康步道、提檔沿路綠化;片區內新建、改建休閒長廊,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同時,利用公共空間,打造節點景觀,提升小區品質。

(改造後的玉溪市紅塔區煙廠片區一角。姚奕君攝)

以“大連片、大融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紅塔區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堅持“大連片、大融合”思路,將涉改的444個小區整合成22個片區,在規劃設計層面明晰片區的特色和主題,“一片一策”制定改造方案。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既可以整合片區的公共資源,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更好為居民群眾服務;也可降低改造成本,支撐好後續的運營和管理。”紅塔區住建局副局長殷艷説。

殷艷介紹,紅塔區老舊小區的主要問題是街區老、院落老、房子老、設施老、環境差即“四老一差”,以及排水難、停車難、消防難、休閒難、出行難即“五難”。

面對難題,改造中,紅塔區通過“拆、擴、平”,增加公共空間,規劃小區停車位,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整合小區內空閒土地,增添公共綠地,新建休閒長廊,點亮小區路燈,解決“休閒難”的問題;重新鋪設地下雨污管網,實現雨污分流,解決“排水難”的問題;修復破損道路、增設垃圾分類亭、管線入地,優化小區環境,解決“臟亂差”的問題。

改造後的老舊小區,拆除了“隔心墻”,建起了“連心橋”,實現了從封閉無序到開放有序轉變。

在福壽街片區,充分挖掘公共和資源,建設了滑板公園,構建以運動、休閒、消費、網紅打卡、文化傳播等場景創新為重點的整合系統,打造有時尚感、現代感、參與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彰顯城市活力與精神。

殷艷介紹,老舊小區改造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在資金。紅塔區通過學習借鑒,探索出了“五個一點”多渠道籌措資金辦法,累計爭取各類資金13.18億元,破解了“資金難”問題。

在社會資金籌措中,對具備市場化運作條件的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助餐、超市、保潔、文體等公共服務機構,採取與小區業主利益捆綁開發、商業捆綁開發等方式,以市場化手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

“電網改造、供水管網改造、燃氣改造、停車位等,都向相對應的企業以相應的比例方式,籌措了一些資金。”殷艷介紹。

據統計,紅塔區2023年累計改造戶數34818戶,預計總投資6.73億元,戶均改造資金1.93萬元,實現了老舊小區改造“花錢少、效果好”。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修當下,更要謀長遠。紅塔區堅持老舊小區運營“微利可持續”的價值導向,探索片區內統籌平衡、商業優質項目捆綁等多種市場化模式,不斷加大對小區內收益性資源盤活力度,確保後續運營平穩有序。

紫藝社區共美家園新時代幸福食堂在運營中,得到很多老年人的點讚。“飯菜可口鮮香,色香味俱全,收費合理。”很多常來就餐的老年人説,90歲以上老年人用餐全免費,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玉溪市紅塔區鳳凰街道紫藝社區共美家園小區新時代幸福食堂。姚奕君攝)

以“智慧化”提升城市精細管理水準

讓數字服務民生。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紅塔區將數字化建設與民生事業有機融合,實現“面子”“裏子”一起改,最大限度激活老舊小區基層治理的蓬勃生機。

殷艷介紹,為保障好老舊小區安全,構建“人防+技防”社區聯動防控體系,通過智慧安防建設,形成全覆蓋、全天候的社區物聯感知神經元網路,實現社區數據、時間的全面感知,預警資訊實時反饋。

為服務好老舊小區居民,搭建以智慧社區指揮中心(IOC)為核心的智慧社區統一服務平臺,實現對社區整體運作、管理、服務的綜合態勢感知,驅動業務流程優化,提升數據應用價值,輔助管理人員對社區整體掌控和服務。

同時,依託智慧社區建設,打通黨建、網格、綜治、城管、事件、政務、生活等業務場景,發揮社區網格、環衛保潔、物業管理的有效利用率,實現社區治理網格化、資訊化、精準化,讓居民生活需求和安全防護需求在本網格、本社區、就地解決。

(改造後的玉溪市紅塔區鳳凰街道紫藝社區共美家園小區一角。姚奕君攝)

老舊小區改造的“後半篇文章”重在治理,“硬體”水準提升了,還需要“軟體”的配套。

紅塔區在推進改造的同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根據居民小區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改造運營、區域聯合、以大托小、紅色物業、業主自治等不同的物業服務模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有效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

共美家園小區在改造中,根據實際情況,盤活閒置資産,把黨群服務中心建到小區裏面,拉近了基層黨組織與群眾間的距離,更好服務好廣大居民群眾。“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小區裏面,老百姓對此讚賞有加。”喬春梅説。

為打好組織基礎,及時調整理順小區管理架構,按照“一小區一支部、一業委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原則,將改造前的小區黨支部整合為一個片區聯合黨支部,並重新選舉組成業主委員會,為後續管理服務做好硬性基礎。

在探索“紅色物業”管理模式中,將整合後的小區劃分為N個網格,在成立小區黨支部和選派樓棟長的基礎上,通過推動服務、管理、資源、力量向網格集聚,構建起“黨建+網格+物業”的管理機制,打出了一套紅色物業管理“組合拳”。

為激發居民自治活力,從居住在小區的“兩代表一委員”、離退休老幹部、小區黨員和熱心居民中挑選人員組建小區觀察團,參與監督小區管理,就觀察到的漏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協商解決,打通小區治理的“神經末梢”,努力確保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小區、大事提前預警。(歹永聰 姚奕君)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