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靖會澤縣牽住“牛鼻子”走穩小康路

時間:2024-01-1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姜定才 肖志佳 胡成倉 郭林

1月16日上午,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20萬頭肉牛交易市場和5萬頭屠宰加工廠建成開業,標誌著會澤縣百億級肉牛全産業鏈建成閉環,推動肉牛産業實現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會澤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饒彥章介紹,會澤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雲南省委3815戰略和曲靖市委打造“高端食品基地”的決策部署,把發展肉牛産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頭等大事來抓,著力開發“會澤牛”産品,做大“會澤牛”産業,打造“會澤牛”品牌,推動會澤肉牛全産業鏈發展。

2023年,會澤縣肉牛存欄60.13萬頭,出欄25.02萬頭,綜合産值65億元;肉牛存欄數、出欄數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在西南地區也名列前茅。會澤縣先後榮獲全國十佳秸稈養畜示範縣、全國肉牛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項目縣等榮譽稱號。

目標定位“牛百億”

會澤縣把肉牛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産業,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在穩定現有存欄的基礎上,推動肉牛産業實現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到2025年,全縣肉牛出欄力爭突破30萬頭,集中交易20萬頭、屠宰加工5萬頭,肉牛全産業鏈産值突破100億元,把會澤建設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優質肉牛生産基地和牛肉高端食品基地。

路徑發展“牛集群”

按照“小規模、大群體、適度規模”的發展思路,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推動會澤肉牛全産業鏈發展。

一頭抓種業端。引進河南鼎元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160頭種公牛和1000頭核心母牛的國家級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推廣性控凍精改良技術,解決好“良種”的問題。

一頭抓市場端。引進雲南伊勝公司,投資2.2億元建設年交易20萬頭的肉牛交易市場和年屠宰加工5萬頭的肉牛屠宰加工廠,解決好“産業鏈短、産品附加值低和品牌升值問題”。

中間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整合各類資金2.9億元,建成千頭養殖場2個,百頭養殖場21個,養殖示範村62個,培育50頭以下小規模養殖戶5.4萬戶,扶持適度規模養殖,做大能繁母牛存欄量,為屠宰加工和市場交易提供充足的牛源保障,解決好市場上“有牛可賣”、屠宰場“有牛可宰”和養殖戶“有錢可賺”的問題。

扶持政策“牛八條”

為加快推進全縣肉牛産業發展,會澤縣制定出臺“牛八條”扶持政策,圍繞牛舍改造、能繁母牛保險、基礎母牛擴群、飼草料收儲、加工機械購置、品種改良、金融貸款、示範帶動8個方面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牛八條”扶持政策的出臺,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養牛積極性,2023年,全縣新增肉牛存欄5.01萬頭、出欄1.02萬頭。

保障體系“牛措施”

為推動肉牛産業高品質發展,會澤縣建立了肉牛産業發展“四大保障體系”。

建立組織領導體系。成立肉牛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全産業鏈謀劃、推動肉牛産業,形成“一二三産融合、上中下游一體、種源養殖協同、生産銷售互促”的肉牛産業發展格局。

建立生産經營體系。按照“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推進肉牛産業組織化發展,做大做強産業鏈,讓人民群眾在産業發展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建立科技服務體系。依託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成立“會澤肉牛科技小院”,聘請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6位崗位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對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進行科研攻關和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肉牛養殖的科學化水準。

建立投入保障體系。用好用活用足財政銜接資金政策,緊盯“種、料、管、防、訓、加、銷”等關鍵環節,大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補齊産業發展短板弱項,推進會澤肉牛産業高品質發展。

産業致富“牛萬人”

會澤縣緊緊牽住“牛鼻子”,做大肉牛産業,帶動成千上萬群眾致富。據統計,目前,全縣養牛戶達12萬餘戶。其中,飼養5頭以上的農戶就達5.4萬戶,百頭以上的養殖場14個,建成千頭養殖場2個。脫貧攻堅期間,會澤縣實施肉牛養殖項目30個,建立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了107個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萬元以上,建檔立卡戶3.3萬戶11.5萬人實現了增收。

會澤肉牛産業走出會澤縣,在昆明建立了雲南最大的牛肉批發市場——安康路清真農貿市場,年交易量達15萬頭。以這個市場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集肉牛交易、屠宰、批發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行業,輻射從業人員1萬餘人。初步統計,會澤籍在外經營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的民營企業達7700余家,品牌化帶動就業6.1萬餘人,會澤“牛萬人”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勞務名片。(姜定才 肖志佳 胡成倉 郭林)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